收藏唐代金银器要了解这些
中国和中亚、西亚等地在金银器制造技术方面的交流,最迟在北魏时期就发生了。到了唐代,波斯人有时就在中国境内制造大量的工艺品,这些“奇器异巧”中自然有金银器在内。而中国的金银工匠也曾在中、西亚长期居留并从事生产活动。因此,唐代贵金属工艺的发展和兴盛,与外来技术的引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安史之乱”后,南方成为金银器制作中 心,器类增多,工艺高超,纹样华美,民族色彩浓厚,尤以镇江(时称润州)为著。据考古发现,整个南方出土唐代金银器的总数达1100余件,而镇江占九成左右。润州炉火纯青的金银器制作工艺使其成为南方的中 心产地,制品多供奉皇 室,并錾刻“力士”名 牌商标。其对宋元金银器的制作工艺有着深远的影响。
唐代金银器的工艺技术也极其复杂、精细。当时已广泛使用了锤击、浇铸、焊接、切削、抛光、铆、镀、錾刻、镂空等工艺。
唐代佛教金银器中,最 具代表性的是用于盛放舍利的金棺银椁。在印度,佛舍利一般用罂坛盛放,佛教传入中国后,受当地奢靡文化影响,为表崇敬,舍利容器逐渐升格为价格更昂贵的金银器。如大云寺舍利铜函金棺银椁、庆山寺塔基地宫金棺银椁等,此外还有鎏金银塔和四门金塔。
唐朝在大量使用金银器的过程当中由于吸收了粟特、萨珊等西亚和中亚金银器发达地区的工艺、造型和纹饰,使得唐代的金银器呈现出浓郁的异域色彩与前 所 未 有的多样性。当时中原地区金银器金银器的动物纹样多种多样,大致包括有摩羯纹、凤纹、龙纹、 羊纹、狮子纹、鹿纹、鱼纹、兔纹、鹤纹、鸳鸯纹、大雁纹和海东青纹等。
唐朝因为兼容并蓄,所以在金银器制造方面才能得到如此之发展。这既映证了文化在中华大地相互交融之过程,也体现了其他民族文化对本民族的影响力度可以改变根深蒂固的观念并注入新的血液。由此可见,一个民族要想得到发展,都不能故步自封,闭门造车。在民族发展的进程中,唐朝金银器工艺得到发展这只是表面的其内在含义是展现了一个开放包容并积极吸收先进文化的大国精神。
唐代金银器可分为:杯、盘、碗、盒、壶、瓶、炉、香囊(图4)、铛、锅、豆、匜、盆、茶托、茶碾子、盐台、笼子、香宝子、羹碗子、波罗子、蒲篮、温器、龟形盒、支架、器盖、棺、椁、塔等,种类繁多,制作精美,可谓应有尽有。贵 族们对金银器物狂热的追求,也使得对金银的提炼、加工技艺得到快速的发展,突破了由皇 室和中 央官府控制的局面,允许地方官府甚至私人制作金银器,再通过赋税、宣索和进奉的方式收缴。于是,出现了皇 室、中 央官府作坊、地方官府作坊、私人作坊并存的景象,由此唐代金银器才得以呈现空 前繁荣、百花齐放的景象,为后世金银器的发展产生了重要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