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笔记: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月下独酌(其四)

作者 李白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注释

酒圣,这里有一个典故。《三国志·魏书·徐邈传》:“徐邈字景山,燕国蓟人也。……魏国初建,为尚书郎,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沈醉。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达白之太祖,太祖甚怒。度辽将军鲜于辅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竟坐得免刑。”意思是说,徐邈爱喝酒,曹操严令禁酒,他还私下里饮酒以至于大醉。赵达问他所管的公事时,他却回答说:“我中圣人了”。赵达就把这话告诉给曹操,曹操很生气,要治徐邈的罪。鲜于辅为徐邈开脱,说:“一群醉鬼平日里把清澈的酒称为圣人,浑浊的酒称为贤人。徐邈性格谨慎,这次是偶然喝醉了说的醉话。”曹操竟然就免了对徐邈的处罚。后来,“中圣”成了喝醉的代称。李白《赠孟浩然》:“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李商隐《戏题枢言草阁三十二韵》:“君言中圣人,坐卧莫我违。”

辞粟卧首阳,用的是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的典故。

屡空饥颜回,《论语·先进》:“回也其庶乎!屡空。”何晏集解:“言回庶几圣道,虽数空匮而乐在其中。”

蟹螯,《晋书·毕卓传》上说,毕卓爱喝酒,常喝酒误事。邻家酒酿好了,他去偷喝,被逮住后,他反客为主,请主人就在酒瓮边喝酒。他常说一句话:“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毕卓、蟹螯都成了喝酒的典故。王绩《戏题卜铺壁》:“旦逐刘伶去,宵随毕卓眠。不应长卖卜,须得杖头钱。”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李颀《赠张旭》:“左手持蟹螯,右手执丹经。”高适《同河南李少尹毕员外宅夜饮时洛阳告捷遂作春酒歌》:“半醉忽然持蟹螯,洛阳告捷倾前后。”

金液,古代方士炼的一种丹液,据说喝了可以成仙。葛洪《抱朴子·金丹》:“金液太乙所服而仙者也,不减九丹矣。”李白《寄王屋山人孟大融》:“所期就金液,飞步登云车。”白居易《游宝称寺》:“酒嫩倾金液,茶新碾玉尘。”

糟丘,酒糟堆得如山。《韩诗外传》卷四:“桀为酒池,可以运舟,糟丘足以望十里,而牛饮者三千人。”李白《襄阳歌》:“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

蓬莱,传说中的仙山。

试翻译如下

困窘忧愁有千万端,美酒有三百杯。虽然愁多酒少,但一喝酒愁就不会来了。由此我们知道酒真是圣人,酒酣之后心怀自然开朗。别像那辞去周粟隐居首阳山的伯夷叔齐,也不要像那多次缺衣少食忍饥挨饿的颜回,正当喝酒的时候不喜欢喝酒,要那些虚名有什么用呢?蟹螯就是可成仙的金液,酒糟堆成的山就是仙人所居的蓬莱岛。姑且饮美酒,乘着月色醉倒在高高的楼台。

赏析

四首《月下独酌》都是李白做御用文人苦闷时所写,第一首最有名。这一首熟悉的人不多,大概主要是因为其用议论形式太多,与第一首相比文学性略差些。

这首诗在我看来,就是一篇评论文章。我作评论员,写评论员文章通常就是三部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因所表达方向或着形势需要,这三个部分有时候会着重一部分,甚至会省略一部分,但多数时候这三部分是齐全的)。李白这首诗,就是由这三部分组成。“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回答了“是什么”,就是亮明观点:喝酒能解愁。接着又回答“为什么”喝酒能解愁。先说理,酒少却能挡住愁,酒就是圣贤,能让人开怀。然后,又举了反面例子,伯夷、叔齐与颜回,他们不喝酒,得了个虚名,又有什么用呢?然后再说喝酒的好处,比前面“心自开”更一步的好处,喝了酒仿佛就成了仙人了。最后两句回答“怎么办”,对着月色在高楼上喝醉算了。

若只是这样的议论,其实是不合逻辑的,但是正是这不合逻辑,形成了这首诗浓浓的诗味。“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李白明明知道酒不能解愁,却偏这样说,就是一种情绪化的表达。“诗缘情而绮靡”,有了这种情绪,议论的形式就有了诗歌的意境。读这首诗,仿佛看到李白举杯看月,似要飞上天去,但穷愁千万端像一团团麻绳,绑住了他的手脚,拽着他,让他飞不起来,反而将他摔在地上,让他醉成一堆。这穷愁千万端该是多么地浓重吧!

写愁有直接写愁的,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范仲淹的“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还有一种写法,是以旷达语写愁,就是有愁不说愁,反而说欢乐,用寻欢却还是掩不住愁来表达愁的浓重。如李清照的《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其中喝酒喝得没意思了却“喜团茶苦”,梦中惊醒却说“偏宜瑞脑香”,以及“不如随分尊前醉”,都是以旷达语来写愁,这种写法我觉得更深刻,更刻苦铭心。辛弃疾的一首《采桑子》说透其中缘由:“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李白这首诗就是写愁不说愁,却说饮酒能解愁,但那愁绪却更深厚地沉在诗句中。

附:《月下独酌》其余三首

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其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其三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这是俺的公众号,请亲们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