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笔记: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送柴侍御

作者 王昌龄

流水通波连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注释

武冈,湖南一地名,与王昌龄所贬地龙标(今黔阳)相距一百六十多公里。

试翻译如下

流水送水波连接武冈,送你离开我没有感到悲伤。一道青山相连两地,风雨与共,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是各在两地呢?

赏析

送人一般是惜别、伤感。然而王昌龄却说,送别时没有“离伤”。这是不是太寡情了?可所有读了这诗的人并没有感到寡情,反而觉得情浓,为什么呢?

原因有二。其一,这首诗将远化为近,近得时时相通。现在看,一百六十多公里,驾车经高速路,两个小时就到了。但在古代,却是个不近的距离,走路按每小时六公里速度,一天走十个小时,也得三天,而过去说到用时长时,常说的一个词是“三天三夜”。怎么把这远化为近呢,王昌龄用了大意象,两地“流水通波”,共依“青山一道”,“同风雨”,共享一轮“明月”,就将两地缩为一地,就像绘制地图一样,小比例尺的地图会将很大一块地方划成一个点。就这样,在王昌龄的笔下,虽然送别,但你去的地方离得很近,简直在一处,自然不觉得有离伤了。

其二,以景写情,写出两人情感相通、精神互励。仅从地理上说近,从物的共享上说近,还不足以达到“不觉有离伤”的地步,最重要的是心灵的相通。“流水通波”不只是通波,还暗喻着心相通。而“青山一道同风雨”是暗喻两个人像青山一样共担风雨。要知道,王昌龄这时候是受诋毁被贬到龙标的,柴侍御应该是个京城的官,也到了湘西,其遭遇应与王昌龄相似,以风雨不动的青山比喻两人,这种情义就是战斗的情义了。“明月何曾是两乡”,说的是月亮,其实暗喻着两人品格的高洁。“明月”经诗人反复运用,形成语码,有了友人相思、人品高洁等含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共望一轮明月,不是相互思念又是什么呢?“明月两特达,馀辉傍照人”(李白《赠崔司户文昆季》)共望明月,也是喻两人品格如明月一般高洁。再想想后来张孝祥的“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辛弃疾的“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明月何曾是两乡”不知是思念,而是对两人遭受诟厉的反抗,也是对柴侍御的鼓励。人皆爱王昌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诗句,我觉得这一句不比那一句差,甚至还高出一些,那一句是自诩,这一句是互赞互励。

这样表达,其实是对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的更细致演绎,王勃是直抒胸臆,王昌龄是曲折暗喻,也给了诗歌更多美感,化王勃的豪情为自己的爽朗高洁却又细密坚韧的情感。

新冠肺炎疫情刚在中国武汉出现时,日本人援助的一批物资上曾写了两句诗“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说明写这标语的人深味这首诗的含义,看到了其诗句所包涵的坚毅。

这是俺的公众号,请亲们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