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距离航天强国还有多远的距离?

2020年是我们航天领域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5月5日长征5号地形火箭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6月23日北斗3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成功,历时26年研发的北斗系统,全面建成。

7月23日天问1号探测器开启火星探测制度,将在2021年农历新年为14亿中国人献上超级大礼。

12月17日嫦娥5号登上月球,带回月球土壤样品,标志着时隔44年人类再次从月球上带回岩石新样本了,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中里程碑式的一次。

很遗憾答案不是,我们现在虽然在航天领域取得了很多成就,我们现在也是世界上瞩目的航天大国了,但我们距离航天强国还有差距。

那么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和航天强国的差距在什么地方?我们是如何追赶的呢?

上面对航天领域的要求是航天领域三大块同步发展。具体是那三大块呢?

第一块是航天技术。造卫星、造火箭、发射卫星、发射飞船。在这个领域我们目前取得的成绩很大,比航天强国的差距不是很多,他有的我们也有了,他能干的我们干的也不比他差,比方说载人,探月,北斗这些一般国家有技术也没有那么大的财力办得了,所以有人说中国已经是航天大国了,已经是全世界前列了,但是坦诚的讲我们还是有差距。

第二方面就是空间技术。我们要探索浩瀚的宇宙,我们想要把整个太阳系里面的行星、小行星搞清楚的话就要依靠空间技术。但是现在我们现在也只是到达了火星,这方面我们和国外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欧洲方面做的都比我们做的多,但是他们搞不了载人探月这些,但是在这些行星探测方面他们做的工作比我们多。就像人类最早的无人“使者”到达火星是1971年,我们现在才刚刚到。包括人家现在还走的更远了。但是他们到达火星的一般要分三个阶段绕、落、巡,我们是一次就完成的,所以我们的起点很高。

第三方面是航天技术的应用。上篇文章讲了我们中国人为什么要上天呢?是要用天上的资源,这包括了两个方面,一个是自然资源,一个是我们建立的资源。

如今我们天上有200多颗卫星,但我们真的用好了吗?

因为在整个航天这个产业,在世界上每年的营业额用来造卫星、造火箭真正占的比例不到20%。

航天产业中挣钱的是地面应用,所以怎么形成一个完整、完善的产业,把天上的通讯卫星、导航卫星还有遥感卫星,这个资源利用好。

这些营造的资源都是是国家投入的,在天上的卫星我们是要用它的,

以北斗为例,这30个北斗全球导航卫星,每年是要花钱保护它的,到了一定寿命也得补它,否则的话是不行的。

你不用它,照样花钱维护,你用它了不就有利润了。

商业航天、太空经济对中国来讲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如果想要很好地发挥这方面的作用,完全靠国家,国营企业是完不成这个任务的,要民营企业参加,要进入到市场里从而变成一个大的产业,这样我们能够造成很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会带来很好的社会效益,

当然也会很好地带动相关科学的发展,极大的完善我们的国防。

要给社会带来经济效益,就是要把天上资源有的资源要靠我们的航天器把它用好,

我们国家投入的天上、地下空间的基础设施要把它用好,

同时我们不仅要看到发射几个卫星发射几个探测器

还要看看我们是不是把天上这么多的卫星把它用好了形成了相关的产业,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今我国的老年痴呆人数在2020年突破了两千万,那我们能不能给老人挂个北斗的定位牌呢?这个对于如今来说很简单吧。

所以我们现在很多技术和资源,我们没有完全去利用好。

我们的目标是在第2个100年的时候成为科技强国,我相信我们那时候一定已经成为了航天强国。

注:相关资料观点来源于中国工程院士戚发轫。

仅作学习分享使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