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东!向东!(李军联 )||《济源文学》2021(100)

编者按:这是一群长期奋战在救援战线、却又一直默默无闻的人们。在2021年郑州、新乡、济源洪水发生的那些日子里,他们冲锋陷阵,做了许多我们能够想见、却无法洞悉其中艰难的事情。
发文时,本文所涉及到的人们,一部分已经奔赴新乡,对预警中即将到来的暴雨进行防范;一部分依然来回奔波于济源的各个街道和社区,忙着消杀和防疫。
感谢济源红十字应急救援队李军联的记录,感谢济源作协会员井向艳对此文的修改和升华。

向东!向东!

李军联

01

2021年7月20日,郑州洪水。

紧接着,新乡、鹤壁等地暴雨袭城,纷纷告急。

7月22日,济源红十字应急救援队第一梯队16人赴新乡救援。

7月23日,第一梯队反馈回来信息:新乡急需冲锋舟和救生衣。

接到消息,济源红十字应急救援队副队长李玉青立即协调装备和救援人员,到晚上22点36分,第二梯队5人组建完毕,冲锋舟和救生衣也协调到位。

五人小队中,我担任领队,张保全提供自己的私家车,并担任司机;其余三位也都是精兵强将:郑晶莹多次参加救援活动和技能培训,谢金展是退役军人,姚居亭是吉利人,经常参加济源红十字应急救援队和洛阳神鹰救援队的训练,22日已经去新乡救援,因冲锋舟损坏,刚刚返回济源,又和我们一起再次出发。

7月24日早上6点30分左右,我们冒着雷阵雨先后到达济源第二行政区,鞋子、裤子都湿透了。把冲锋舟和36件救生衣检查了一遍,确认无误无破损后装车。

东西太多,几个人见缝插针,恨不得把座椅拆了,还好把东西全部装下后还能勉强坐人。

考虑到去了新乡可能吃不上午饭,我们带了一箱矿泉水,到城东赵李庄吃早餐。早餐店老板得知我们是去新乡救援,说:“大家一定要吃饱,不够再加,免费管饱。”经过多次谦让,他象征性地收了点餐费。

在济源高速东站,我们看到了李玉青副队长和卫春贤等其他队员,他们专程赶来为我们送行。

在李副队长等人的千叮咛万嘱咐中,我和正在新乡奋战的第一梯队队长李小卫取得了联系,得知此行最终目的地:新乡凤泉区。

车上高速,风驰电掣。越往东走,来自全国各地带着救援标志的车辆越多,有的装满救灾物资,有的拉着救援装备。

车上的条幅上写着各式各样的救援方言:

红焖羊肉挺住,鸡蛋不翻来了!

胡辣汤挺住,热干面来了!

烩面挺住,炸酱面来了!

烩面挺住,馕饼来了!

内心焦急,却又莫名热泪盈眶。

致敬

02

临近新乡。

高速路两边的水越来越深,被洪水淹没的地方越来越多:树木、庄稼、村庄、厂房,全泡在水中,有的地方“湖水”一眼望不到边。

根据导航提示,我们在获嘉下了高速。

收费站前,救援车辆一辆接着一辆排成了长龙。神色憔悴的收费员红肿着眼睛,认真地对每一个司机道谢:“谢谢你们支援新乡!谢谢!”

查验凭证直接放行,统一不收费用。

下高速,也是遍地救援车辆。路上多有积水,有的地方大水直接漫路,但不是很深,车还能走。

共产主义渠里的的树半截在水里,水位接近桥梁,岸边堆着长长的沙袋,高约1米左右。

从导航上看,这里有去凤泉区最近的一条路。我和值守人员沟通:能不能把沙袋搬走,让我们的车先过去,过去了再堵上。

值班员请示上级,得到回复:共产主义渠沙袋需要市政府的指令才能搬动。

后来得知:共产主义渠牧野大桥上游1.1公里处漫堤,卫河凤泉区彩虹桥段决堤,大水倒灌,车已经不能过。

我们只能再找其他的路。值班员热心地给我们指引,但有点远。

大家都在想:与其绕远20公里,还不如上高速。掉头到了获嘉高速路口,却发现去新乡方向已经双向封闭,收费站前的货车、救援车等排成了一眼望不到头的长龙。

焦急地等待了30分钟左右,队友建议从修武上高速,再到新乡西或新乡东下,只是多跑20公里,比绕道20公里快。

这个主意好。我们立即掉头,改从最近的高速口上高速奔新乡。

但是,很多救援车辆都想到了这点:从修武上高速不到十分钟,我们就被堵在路上了。

等了约30分钟左右,看到有的救援车走应急车道向新乡方向,我们也想跟着走,便向前后车辆说明意图,他们立刻纷纷行动,给我们让出一条路来。

从应急车道好不容易到了获嘉高速口,却再一次看到交警封路。

下车后得知:去新乡方向全线封路。

后来才从新闻中知道,造成全线封路的原因是卫河决堤。

那一刻,我们5个人全都焦急万分,一路上的景象让我们觉得此前对这里的状况太过低估:高速都不能走了,可见灾区成了什么样子!

无论如何也要想办法尽快把冲锋艇和救生衣运到!

返回,已经不敢凭借导航了,照着地图,不是大水漫路,就是被围栏阻住再次掉头。

险象环生。我们只能一边走,一边向遇到的每一个人打探道路。

无数次往返后,身为队长的我心里开始打鼓:我们本是来救人的,别一不小心陷入险境反而等着别人来救援就坏了——我是队长,除了要将这批物资及时运到,还得对我和几位同伴的安全负责!

山重水复疑无路之际,有同伴仔细研究导航,发现了一点:

兴阳线是去新乡最近的路,是红色的,应该是堵车——这条路也是值班人给我们指的那条路——兜兜转转,又回来了。

我一面责怪自己方才不听建议,一面看着我们的车在30公分深的水中努力前行。

很快就发现前方车辆越来越多,对向来车一辆接着一辆——难道,此路也不通?

连着问了好几个人,才知道前边不是堵车,而是大水漫路,只有大车才可通过。

看着对面缓缓过来的一辆丰田霸道,我们踩下了刹车。

此刻,在路上已经兜转了几个小时的我忍不住急躁起来:车上的装备都是灾区急需的,却迟迟不能送到!

原路返回,遇到一辆警车,得知了确切消息:附近除了这条漫着大水的路,其他路都不能走。

我的心陷入低谷,却仍有不甘。商量了一会,决定再找其他路,再绕再远也要把东西送到地方!

看了地图,我们决定从获嘉县城向南绕道去新乡。一路奔驰到获嘉县城,迎头就是一棒:向南两条路已经被大水掩住,禁止任何车辆通行!

路在何方?!!

03

眼看下午2点,又急又渴的我们,决定先找地方吃饭。

获嘉县城也是处处积水,有的地方在50厘米左右,好在高点的地方没有受灾,生活一切正常。

吃过午饭,我们向饭店老板打听道路,老板说,可以绕到黄河大道从新乡南环进去。

出发前,我们在商店买了一箱方便面。一上午绕来绕去的经历,让我们谁也不敢保证自己不会被大水困住,买方便面,算是有备无患吧。

边看导航,边向本地人询问前方路况。这一路的水小了许多,依稀看见从水里露出头的庄稼和树木。

终于走到人民胜利渠沿河路黄河大道。终于绕了100公里到了新乡南环路——这里没有受灾,还保持着正常的生活秩序。

不过,从西环到凤泉区的路上,树和房子几乎全都泡在水里。

进入凤泉地界的那一刻,我几乎想哭。

李小卫的电话来了,让我们把东西拉到新乡新中大道一缕阳光酒店。

按照导航,我们来到新中大道一缕阳光酒店附近,却发现积水很深,只好把车倒回去,下车徒步探路。

被水冲过的单车倾倒散落一地,其中一辆还在滴滴报警。我找了一辆能骑的单车,沿着人行道涉水来到一缕阳光酒店对面。

水很深,酒店像在海里一样。我觉得李小卫不可能找这样的酒店住,就和他联系,得到确认就是这个酒店。

骑单车返回经二路,我们一起动手,开始从水浅处疏通下水道,排积水。

水下得很快,附近居民也加入疏通队伍。

很快水位下降,水浅了。过程中发现水中有鱼,大的鱼有2斤左右。

居民开始去抓鱼,有的带孩子去捞鱼。

清理到一家烟酒店门口的时候,正在整理被水淹过的商品的老板拿出一捆矿泉水送给我们,见我们不收,他硬把水放在了我的单车车篓里。

隔着老远,在一缕阳光酒店居住的几个济源人看到我们救援服装上的“济源”标志,急忙跑过来问:

“你们是济源的吗?”

“你们能把我们带回济源吗?”

原来她们下雨前来新乡学习,下大雨被搁到酒店里了。提心吊胆不得不留滞的日子里,酒店为他们提供了免费的食宿。

我们的车已经满载,无能为力。

04

晚上9点左右,李小卫带着在灾区奋战了一天的第一梯队队员回到酒店。

第二天早上,吃过酒店老板为救援队提供的免费早餐,我们出发去卫辉比干大道——目的地是新乡市应急管理局统一安排的任务区。

途径平原体育馆,后来知道它当时是新乡市最大的救灾物资中转站。

到卫辉市和平路检察院门口,水深过膝,车无法通过。

我们把救援装备卸下来,用当地干部给我们提供的平板车把东西运到救援任务点,卸下东西,开始组装装备。

路两边停满了救援车辆,一二三大货车和装载机上坐满了人,不停往外运送人员,往里边运送救灾物资。

很是震撼。灾区根本不是我想象的灾民惊慌失措,背井离乡的样子。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人员和装备,源源不断运送到这里的救援物资,给了灾民最大的保障。每一个等待被救援的人,看起来都很淡定。

是政府的高效有序救援给了他们底气。

在这里遇到了济源军魂志愿服务队,因为相互熟识,开始并肩作战。

我们救援的宗旨是不落一户,不落一人。

冲锋舟在小区外反复搜寻,转移受灾群众。

比干大道一家蛋糕房老板赠送给救援队一箱蛋糕,让大家补充体力。

中午,比干大道一个很大的志愿服务区,为所有的救援人员提供了热饭、水、方便面、面包。

到下午,我们接到应急管理局通知,任务区已经有部队接管,救援队可以撤离新乡。

车队回到济源东站的时候,我们看到了红十字会及救援队领导,他们一直在等我们回来。

一路向东,一生难忘:

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和我的四面八方的同胞、同伴们!

何其幸,生于华夏。

引别处后记7月29日,济源电视台对救援队进行了采访。参加救援活动的21人,只有8人到了采访现场。

在救援现场,他们是挺身而出的英雄;在镜头前,他们是低调含蓄的平凡人。

他们带着装备出去救援的时候,他们的同事同学都不知道。

李军联是联创化工的一名职工,去新乡前,他向单位履行了请事假手续。

于小全是金利公司的员工,他和同事调班去了救援现场。回来后,要还同事的班,连轴上班。

向他们要救援时的照片,只得到很少的照片。他们说:“现场哪里顾得上照相。最危险也最感人的时候,是没有照片的。”

他们是真正的救援者。

作者简介:

李军联,济源红十字应急救援队队员,济源市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队队长,2018年荣获2016-2017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多次参与济源和周边地区大型救援,2020年至今,与队友一直坚持奋战在防汛、防疫战线

井向艳:就职于济源瑞济牙科医院,济源作协会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