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军 || 速写好人殷本善的幸福生活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嘉年华时光”快速关注
【老朋友】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
有一种幸福叫感恩
——速写好人殷本善的幸福生活
文 | 图 萧军 (陕西洛南)
失明8年,他一直摸索于黑喑的寂寞里,却打理得七彩缤纷;退休20年,他一直沉迷于终日的忙碌里,却经营得井井有条;有生80岁,他一直苦累于僻远的山乡中,却辛劳得无怨无悔。他是一个历尽了人生坎坷却自以为“不过如此”的时代记录者,他是一个做尽了善行义举却自评为“受之有愧”的良知唤醒者,他是一个才艺技能全面精通却自认为“还差得远”的终生学习者,他就是云蒙山下麻坪河畔家喻户晓的大好人——殷本善。
弱肩扛重担,历尽人生坎坷
出生于1936年的殷本善也算是大户后代,书香子弟,秉承祖上“书香济世”的家风,他于18岁考上了那时小城洛南的最高学府——洛南中学。可惜由于腿病,得让人背着上、下学,学校经再三研究后让他休学,说等腿病治好了再回学校继续读书。
在家“养”腿的日了里,看到家里劳力少,经济条件差,比自己小一岁的叔叔也要上学,本善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让叔叔读书,自己找个事干,为家里挣点钱,减轻大人的负担。在当时洛中校长的帮助下,年仅19岁的他在当时的供销系统谋到一份差事,就是到古城木材站担住会计,从此开始了他曲折的“工作”生涯。
所谓的“木材站”,其实只是供销社的一个业务部门。存效场地是露天的,办公地是租借的,运输方式是人力的,白天收料付钱,夜晚看场放哨,繁重的工作让这个正当壮年的小伙子也忍不住坐着坐着就睡着了,他却“忙并快乐着”,享受在为家庭添一臂之力的喜悦中。
天有不测风云。在1957年的“全国人说实话”运动中,血气方刚的本善怀着一颗感恩之心“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终于因言获罪,在第二年夏天被单位“遣回原地,严加看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短短的三年 “职业生涯”就此中断。
归乡务农的他在当时大队龚书记的关照下,担任了记工分任务,又从一个木匠那里“偷师学艺”,在独自“纯手工”打造出一个老木匠们也不敢轻易上手的巨型木梢后,他成了真正的(他自己叫半拉子)”木匠”。别的木匠收钱,他干木匠只要记工分,渐渐的受到四里八乡男女老少的欢迎。
这期间,他又顶替一位薜姓供销系统人员,在黄龙、石门等地收木材,教人家计算立方。虽然结局总是被人家扫地出门,他却乐此不疲,也因此一直和供销系统“若即若离”的特殊关系,为自己此后的“退休”打下了不经意的伏笔。
光阴似箭,拨云见天。在中国大多数“右派分子”平反眧雪的时代浪潮中,他也光荣“摘帽”,顺利复职,成为原石门区供销社的职工。可是,命运总爱和善良的人开玩笑。时代变了,“手术刀”、“方向盘”依旧红火,“货售员”却威风不再,计划经济的崩溃让曾经炙手可热的供销社门可罗雀,荒草满院,一大批年富力强的人才退休赋闲,他也不例外,于1966年“光荣退休”。微薄的“退休金”养活不了一家六口,他就这样成为“样样会”的能人。
“能刻章子,会做方子(棺材),会打盘子,能凿碾子,敢挑担子,不懂乱子”,本善老人的自我调侃固然轻松,却道出了一位时代记录者的无奈与辛酸。然而,他苦在其中,乐在其中,并且以苦为乐。
善心行义举,写遍世间美好
我坚信,本善家祖祖辈辈都读过“人之初,性本善”,并且都身体力行,所以才培养出本善这样的“人物”。
回想我和他的初识,是在15年前一个大冷的冬天。河上结着薄冰,山脚落满厚雪,有个老头却挽起裤管,在剌骨的冰河里上上下下,吃力地翻起一个个大石头,挨个支好,还不时站上去,四下里踩,如若有晃动,就下到水里,用小石头支稳。“老人家,您这是弄啥哩?”我好奇地问。”天冷,河深,路滑,娃们上学不方便,我为孩子们支列石,好教他们过河,前几天有娃跌到河里,都冻感冒了,可怜的……”说话间,他喷嚏连天,清鼻直流。要说他才像个孩子,抬起袖子一抹,继续工作。惹得几个二不拉叽的娃娃们在岸上连蹦带跳:“哦,哦,掉挂面,吃挂面,不调盐,有人流鼻比盐咸!”他笑而不语,还是翻石头。
几天后,他踏着自己支好的列石,带着凿子斧头,蹲趴在河畔的石崖边,叮叮当当凿石头,为孩子们开辟上学的近路。
“老人家,您家里有人上学吗,你老是干这出大力气的事?”
“没有啊,娃都大了,早不念书了,孙子还小,不到上学年龄。”
“那你?”
“哎,修桥补路,造福他人,这是积福行善哩。”问了路人,知道他就是“著名的”殷本善老人。
夏天到了,学校围墙外面的花椒树枝很不安分,疯长到路上,时不时划伤急匆匆往学校跑的孩子们,他又从自家拿来了布条,尼龙绳,把“跨越国界”的树枝往主干上绑,为孩子们开辟“安全通道”。“这么麻烦,咋不用斧头剁了,多干脆?”有人问。“哎,栽树的也不容易,树长大也不容易,只要娃能过去就行,剁了可惜呀。”听了这话,花椒树的主人坐不住了,也加入到“绑树队伍”中。
在乡下,家家户户都知道,哪路“匠人”都是“犟”人,一天三顿,荷包蛋伺候,烟酒供够。可本善这个匠人却是个“善人”。近处茶饭不扰,远处烟酒不沾,干活起早贪黑,招呼随便将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本善做活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为乡亲顺带免费刻章子,写状子,认门子,找孩子,开方子之类的好事,恐怕和天上的星星一样多。
“我这一辈子命好,尽遇着些贵人,好人。”好人本善总是这么说。这是一位良知唤醒者历久弥新的感受。其实,他可能还没有意识到知道,因为自己就是好人,所以每每才会和好人不期而遇。
慧眼学天下,传承优秀家风
没上大学,无疑是本善今生最大的遗憾。因而,他把有书读作为平生乐事,把借书读作为平生幸事,把买书读作为人生盛事。不管在家还是出门,他都抓紧饭后、睡前、雨雪天,争分夺秒看书。七十多年来,书是他的家人、益友、良师,是他“无师自通”的根源。
2008年,因为青光眼长期末得到治疗,本善即将彻底失明。换个人,也许是哭天恨地怨人,他却让孙子拉着,在新建的洛南仓颉园仔仔仔细细走了一遍,记下了所有的美景,背下了每一副对联,以此作别他的“光明人生”。
彻底失明后,那台陪伴了他33年的“延河”牌半导体直流干电池收音机成了他的“有声书”。早晨中央新闻,中午陕西戏曲,晚间小说连播,一天也没有中断。孝顺的孩子们为他买了一大盒24节一号电池,随时备用。
“这两天听的啥?”
“《西游记》连播。”
“讲到哪里啦?”
“孙悟空打死了妖怪他妈,自己坐着轿子,准备去吃唐僧肉。”瞧,一个彻头彻尾的“老顽童”!
如果说本善年轻时的理想是“不让一天闲过”,那么,失明八年来他的追求是“不给人添麻烦”。饭菜放在炕前桌上,自己摸索着吃;便盆放在手够着处,自己解决方便;闲来栽花种草,自己美化家园;清晨早起上楼散步,自己锻练筋骨。“除了不能出远门,我爹(当地人对祖父的称呼)和原先一模一样”。孙子正正这么说。
“社会真好,国家真好,娃们都好。”和本善攀谈,你听得最多的是美好,接受最多的是美好,感受最深的是美好。
“谢谢你,还来看我这个废人,我送不了你啊,让正正送你,走好……”临别的,老人拉着我的手,努力地睁大眼睛,想看清这个七彩缤纷的世界。
“老人家,您好好歇着,您一生善良,阎王给您加寿;您一生忙碌,这哈让你歇够。光景这么好,您多多享受!”我只能用这样的祝福,表达对这位终生学习者最由衷的敬仰。
有一种美德叫良善,它撑牢命运的伞;有一种自觉叫勤奋,它鼓扬事业的帆,有一种美德叫感恩,它酿甜幸福的酒;有一种情份叫有缘,它牵起相知的线。幸福的本善老人,愿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永远微笑着,诗意地栖居于故乡的青山绿水间……
萧军,1970年生,中学语文教师,文学崇拜者。喜爱摄影,绘画,书法,音乐,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政协洛南县七八九届文史专员。期待写出兼具深刻哲理,悠远意境,个人情怀和社会担当的文字。愿结识所有崇尚真善美的朋友。
2017年5月1日开始,〈嘉年华时光〉面向全国文学爱好者开展“最好的风景在路上”有奖征文大赛,每个月,经过编委会初评、优秀征文展播、读者阅读和评论、网络微信投票,最终综合评选后会在〈嘉年华时光〉公众号公布获奖名单,共评出:
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优秀奖若干名。一二三等奖获奖作者颁发荣誉证书。除丰厚奖品外,额外给一等奖作者赠送一幅书法作品。
投稿邮箱408440374@qq.com
〈嘉年华时光〉平台实行赞赏即稿酬。即所有入选的各类原创稿件发表时全部打开“赞赏”功能,读者赞赏的70%为作者稿费,每月8号左右统计、公布并发给原创作者本人!30%留作平台运营、宣传及编辑、校对、制作等费用!无赞赏则无稿酬。编辑微信:408440374(嘉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