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时光】开栏:携手首位专栏作者赵永刚,说说孩子的事

  “嘉年华时光”创办两年有余,已有近两万人的关注,感谢朋友们一直以来的信任、支持和理解。我们以“读书、写作、亲子、生活”为维度,但实际上,长久以来,我们却在“亲子”主题上少有突破。

  我也是一位有两个孩子的母亲,如果说,“嘉年华时光”是我和朋友们八小时之外的一种生活方式,那么亲子和教育的话题就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一直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更好地完成这一主题。

  事情的转机是因为我的微信好友赵永刚。他是留在我朋友圈里一位很特别的微友,他的朋友圈我是特别关注的,每条信息都显得用心,内容除了文化、教育资讯外,大多是自己的原创散记,都是生活的真实思考与记录。这与“嘉年华时光”所倡导的是契合的。

  时光匆匆,朋友圈海量的信息总是太多太杂且匆匆而过,可这样有温度、有内容、有力量的,可以给人滋养带给人思考的微友是珍贵的,但却很少交流沟通。近一个时期以来,他写下了很多教育观察,评析以及记录自己两个孩子成长的大量文字,每次看到,都会觉得温暖,有启发,我也多次截图发给身边的朋友们看,大家都觉得有意思。

  于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在多次翻阅他的朋友圈信息之后,我发出了邀约:“赵老师好,昨天和今早连续两次看到了你朋友圈里记录孩子成长的故事,看似散记,但是对广大家长绝对很有教育意义,愿意读和看。”于是,我提议,想在公众号“嘉年华时光”开一个家长或亲子专栏。

  赵老师随即回复表示同意,之后我们就开专栏事宜在微信上多了些沟通,我这才知道,他对公众号传播,写法,语系等都有深刻的理解,特别是强调了工具性和价值感,这一点让我有了新的思索,思考着“嘉年华时光”将往何处去?

 

  渐次的交流中,我才知道,赵老师的经历特别的复杂,职业角度转变之快,跨度之大,是很多同龄人难有企及的,应该正是这种阅历,造成了他独特的个性和灵动的思考吧。难得可贵的是,他用文字在不断记录着他的生活,特别是对于两个孩子,竟有几十万字的记录,仅是对外传播的文稿署名就达上百个。

  还是正式介绍下:赵永刚,陕西洛南人,现居西安,大学史学背景,当过教师、记者、策划人,开过店,做过生意,在他干过的所有营生中,有一个特点:20年的工作和创业,从没有远离文化和教育这条主线。

  我在他给我的“密钥”里看到太多的文字,无论是“开儿爸爸的博客”,还是“赵永刚札记”,都有着丰富的亲子教育的话题和文字,这让我很欣喜,有信心,“嘉年华时光”不怕开栏无语。但实际上,我仍担心赵老师是否能坚持?

  于是,又从别人那儿去做了侧面了解,才知道文字行里很多人都知道他说起他,比如:他在实践中很有心得,这和学院派不同,也和文化商人不同,有时候能看到他专业的道行,却有着经营和运作的思路和实践,是个真实、真诚、勇敢的人。

  赵老师发给我一个“巨大”的文档,打开后,竟然是一本书的体量,里面有大量的文字,图片,有初次使用博客的截图,有自从使用微信以来所有有关孩子成长的截图,有写给两个孩子的文字,有作为一个父亲的心里话……

  那一刻,我很感动。于是,正式向他提出携手合作,来实现“嘉年华时光”亲子时光的话题。赵老师说,让我想想,随后发来了几段文字:

  教育话题很大也很宽泛,今天的教育问题更复杂,教育产品多样化,差异化很大,所以定位要准,接地气,口语化,能真正给困惑迷茫的家长解决问题,甚至是具体问题,建议采用话题式,强化文后评论区的互动,能有针对性的文字。

  让受众、读者参与进来,互动起来,不能说教,要探讨,线上线下相结合,沙龙式的。可以先起个头,再邀请更多的父母,更多的家长,更多的作者参与进来,价值感必须增量。

  事情要做,就得当事干,得有凝聚力和粘性,每个人只会关心与自己有关系的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称谓,父母和家长,与其说,是我们教育孩子,还不如说孩子陪伴我们成长,只有我们不断学习,才会有孩子的进步,“亲子时光”是大家的,互助共建。

  我愿意起个头,一起做,怎么做?大家商量着办,怎么对大家有益有价值就怎么弄。多说无益,想好了就弄吧,边弄边看。

  我觉得也是,想好了就开始吧,边走边看,用心就行。

嘉年华时光  原创文学

读书|写作|亲子|生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