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老人活得久,子孙会短寿”,这观点你认可吗?

本期作者   关山听风

我先要亮明自己的观点,“老人活得久,子孙会短寿”这条俗语的说法,我本人是不认可的,相信绝大多数的都不会认可。但是,社会是很复杂的,人心也是很复杂的。不可否认,旧时,在农村极少数人之中,确实存在这种落后、愚昧、迷信的想法。不过这种说法,绝大多数农村人也不认为。
我之所以说是“极少数人”,是因为这种说法在农村客观存在,但并不具有普遍性。这就像对父母的孝与不孝的行为一样,绝大部分的农村子女都是孝顺父母的,同时也还有极少数的人对父母是不孝顺的。
比如说,一个村庄三四百户人家,如果有几户人家的儿子不孝顺父母,虽然比例比较小,但其名声在村里是臭名昭著的,影响也是比较坏的,可以说这些极少数的人,是村里甚至邻村的负面典型。这些人往往是父母教育小孩子的负面教材。这就是老话说的:“好事不出门,丑事传千里”。由此,我们不能否定村里所有的儿子都不孝顺父母,把几户人家儿子的不孝,看成是一种普遍现象。
又比如,如果一个家庭有几个儿子,有孝顺父母的,也有不孝顺父母的,我们不能因为不孝顺的儿子,去否定孝顺的儿子。同样的道理,说家里的老人年纪大了,会让子孙短寿,这种人在农村只是极少数个别现象,我们不能打击一大片,不能把这顶迷信的帽子戴在所有农村人头上,更不能戴在“国人”的头上,武断地推断农村人很迷信,国人也很迷信。这种说法也是不可取的。
也许有人要问,农村俗语说的是“老人活得久,子孙会短寿”,你扯到了孝顺父母方面,扯那么宽干嘛呢?事实上,这种说法与孝顺父母有很大的关系。下面我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产生的根源。

一是少数为掩盖嫌老厌老事实

我国农村历来有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老话说:“家有一老,胜于一宝”,意思是说,家里的老人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农业生产经验,会给年轻人一些指点,老人的指点十分精到,成效显著。我国农村很多农业生产经验、生活经验、各种技艺、乡村民俗文化等都是靠这些老人,一代代传承下来的。
随着父母年老体衰,做不了什么了,还要人服侍。再说,“人老还童”,意思是说,人老了后,性格向就象回到了童年,话多、嘴刁、偏激、失忆等,性情喜怒无常,做事时不但帮不上快,反而帮倒忙。有的儿女就开始嫌弃老人,于是就如老话所说的:“七十三、 八十四,不死是儿女眼中刺”,希望他们寿命短一些,自己早日“解脱”。
少数不孝顺老人的儿子,怕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和逃避家族的惩罚。过去,农村社会,孝道不仅是最高的道德标准,也是最基本的要求。由此,旧时农村对不孝的儿子,家族和娘舅家都有十分严厉的处罚措施。于是,他们就想出“老人活得久,子孙会短寿”的迷信方式,并以此为借口,以搪塞别人之口,脱逃处罚。
再说,年轻人生活在农村,总免不了有生病和发生磕磕绊绊的事,甚至会出现伤亡事故。于是,那些不孝之子,又有了借口,有了对老人怨恨的理由,把这些事的责任推到老人的身上,说什么活得太久的老人会“克掉”(注:命中不相容,伤害人。旧时社会的一种迷信说法)子孙。
过去,农村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人们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保护”后代身上,反而忽视了老人的正当权益。当年轻人出事,本来与老人没有任何关系,但在少数人的蛊惑下,一些人竟然相信了这种谬论。

二是民间算命先生对这种说法起到了推波助浪的作用

旧时,在农村有很多走村串巷的谋生的算命先生,他们为了揽到更多的“生意”,迎合了少数人的心理,从所谓的“命理”上编出一些与“老人活得久,子孙会短寿”相关的“命理说”。
比如,老人长掉了的牙齿突然长出新牙来,他们认为是对子孙不利,称长出的新牙为“虎牙”,要吃掉自己的子孙。再比如,如果老人有一口好的牙齿,他们认为对子孙也是不利的,是一口虎牙,也要吃掉子孙。还有老人八十九十的年纪了,连喷嚏都没有打一个,他们认为老人的好身体是建立在“克”子孙的基础上,老人的身体越好,子孙的身体就越差。诸如此类的迷信说法,在农村还有很多种。
也就是因为有这些坑蒙拐骗的人存在,“老人活得久,子孙会短寿”这种说法,成为极少数人嫌老厌老的“尚方宝剑”,也使这种谬论成为农村流传的俗语。
尽管如此,农村民众对这种迷信的说法不予认可。在农村,通常来说,如果有人宣扬“老人活得久,子孙会短寿”愚昧迷信思想,都有被长辈训斥,认为是忤逆不孝之言。因此,这种说法,即便是旧时比较迷信的封建社会,也得不到农村民众的普遍认可,上不了公众场合,只能是私下偷偷摸摸地谈论。但是,这种观点对农村社会的公序良俗造成了很坏影响,也对社会道德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总而言之,“老人活得久,子孙会短寿”这条俗语,没有任何科学依据,是旧时农村一种迷信说法。无论是过去的思想落后的农村,还是现代文明的农村,这种观点都不会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我们现代的农村社会,更要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善侍老人,而不能去相信这种迷信的说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