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年前,治“脾虚耳鸣”的方子横空出世!...

七百年前,治“脾虚耳鸣”的方子横空出世!脾虚,则九窍不通

我跟老师学习的时候,有一回,我老师接待了一个外国患者。

她是一个女性,法国人,年纪大概60多岁,当时恰好在中国某大学做访问学者。她什么毛病呢?耳鸣!随行的翻译跟我们讲,说她讲课的时候,常常讲到一半,就不行了,耳边开始响。等到她坚持讲完课,就觉得特别累,一屁股坐在椅子上,眼睛都睁不开。

她来中国快两个月了。这症状是最近才出现的。以前,仅仅感觉总是乏力而已。

该患者从来不怎么相信中医中药,所以来这里之前去过不少医院,用过不少药物。但是效果一般。现在来看中医,也是没办法的事儿。

虽然言语不通,但是不耽误望闻问切。我老师发现,她舌质淡胖,舌苔薄白,脉象相对虚弱。我老师问,站着讲课耳鸣,那坐下来讲课耳鸣不?

翻译通过询问,告诉我们,坐下来讲课耳鸣很少出现,主要是站起来讲,一段时间后就耳鸣。

我老师问,平时吃饭消化怎么样?

回答说,食量不大。从年轻的时候开始,食量就不大。消化尚可。

我老师寻思了一下,写了一个配伍:炙黄芪克,潞党参克,炒白术克,茯苓克,升麻克,葛根克,蔓荆子克,石菖蒲克,砂仁克(后下),炒白芍克,丹参克,炒黄柏克,炙甘草克。

结果呢,5天之后,耳鸣症状全部消失,平日活动也有力气了。整个人的状态好了许多。7剂用完之后,她又来了,一脸兴奋地说,中医实在神奇。她想再开点药,回到法国之后以备应用。

这个过程看似神奇,其实对懂中医中药的人来说,就是寻常的治法,连毛毛雨都算不上。

我老师用的这个配伍,其实套了古方益气聪明汤。这个配伍是七百多年前,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在《东垣试效方》里面记载的。它体现的思想是补脾虚治耳鸣。

什么意思呢?你看这个患者,有个什么特点?是不是站起来讲课时间长了就耳鸣,坐下来就没事儿?平时还乏力对不对?我告诉你,这就是脾虚耳鸣的主要表现之一——劳累之后耳鸣。原因很简单,此类人脾胃虚弱。脾虚,则气血不能生化,水谷精微失于输布。营养物质不能濡养双耳,所以耳鸣。劳累之后,脾气虚弱更甚,所以症状会表现得明显。脾气虚弱的人,不但容易在直立、劳累后耳鸣,还容易出现诸如眩晕等症状。说白了,这都是脾气虚弱,中气不足,不能供给头面所用导致的。

当然,此类患者还有别的一些特点,比如说平素乏力、懒言、容易外感、便溏、食欲不振,舌淡,脉弱,苔薄白等等。

这时候怎么办啊?我前面说了,李东垣在七百多年前记载的配伍,是科学的。益气聪明汤原方配伍,就是黄芪,甘草,人参,升麻,葛根,蔓荆子,白芍,黄柏。其中,黄芪、人参、甘草健脾益气,升麻、葛根、蔓荆子升脾胃清阳之气而濡养头目。白芍和黄柏分别养肝益肾,令耳目作为肝肾之窍而得以濡养。我老师的配伍里面,不过是加上了健脾的白术、砂仁和茯苓,以及活血开窍的丹参、石菖蒲。这样的配伍方式,业内很多人都懂。

七百多年前的古方,治现代外国人的耳鸣,谁还能说中医不能治病?

当然,耳鸣这个病,原因有很多很多。除了脾胃虚弱外,痰火郁结、肝火上扰、风热侵袭等等,都可能导致耳鸣。我前面所说的这番道理,仅仅针对脾胃虚弱、中气不足而言。不过据我观察,很多人,在到了一定年龄之后,所出现的顽固的、经常性的耳鸣,常常和脾胃虚弱有关系。他们往往身体瘦弱、食欲不振、气血不足,给人以虚乏之象。因此我觉得,把这方面的道理讲清楚,让大家伙知道,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文中的配伍,非专业人士需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借鉴应用。具体的剂量不方便写出。专业人士,不妨拿来做参考。耳鸣若属实热证,不小心用了这样的配伍,那就坏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