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袅凉风动,寒露秋更浓
秋渐深,秋意浓,转眼已至寒露。今年的寒露,在欢愉的十一长假之后又如期而至,具体时间是在10月8日的9点38分53秒!“寒露”是深秋的节令,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寒露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提到“寒”的节气。据史书记载:“斗指寒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即由于寒露的到来,气候由热转寒,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凋落,这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民谚有“先白后寒”之说,与“白露”相比,此时气温更低,露水更多,且带寒意。如果说“白露”节气标志着炎热向凉爽的过度,暑气尚不曾完全消尽,早晨可见露珠晶莹闪光;那么“寒露”节气则是天气转凉的象征,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露珠寒光四射,如同俗语所说的那样“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我是传统中医人,特别注重节气养生。我认为,节日养生不仅仅是一个习俗,更体现了人们对于健康的关注。健康才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寒露过后,天气转凉,愿君多珍重!寒露是一个能够很好的反应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寒露节气过后,昼短夜长的现象变的更加的明显,寒气逐渐陡峭,昼夜温差大。这个时期,低温阴雨的天气尤为普遍,空气干燥,常伴随大风,对人的抵抗力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这段时间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夏季的凉鞋基本可以收起来,以防“寒从足生”。民间有俗云,“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脚部受凉直接会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病邪乘虚而入。除了注意足部保暖,还可在闲暇时间,踮起脚尖站立再放下,重复做至额头微微冒汗。再用热水泡脚,可舒筋活血,温暖全身。
脾胃为后天之本。寒露、霜降为由秋向冬过渡的重要节气,天由冷变为寒,在这个节骨眼上,需特别需要养护好脾胃,按时吃饭,不暴饮暴食,少吃或尽量不吃生冷食物,尽量吃一些温暖的食物以养护脾胃。寒露时宜常食甘淡补脾食物,如怀山药、大枣、大米、糯米、莲子、花生等。因中秋之后湿浊初退,脾胃尚未完全健旺起来,因此不能急于进食肥甘厚味,否则易使脾胃运化失常而生火、生痰、生燥,反而更伤阴津。养脾可多吃些土里长的食物,如土豆、红薯、怀山药、萝卜等。也可吃些黄色的食物,如玉米、南瓜、桔子、小米、胡萝卜等。同时,暮秋时节的饮食调养还要滋阴润燥(肺)。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此时,应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百合、莲藕等柔润食物,同时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生葱、生蒜类,因过食辛辣宜伤人体阴精。
从寒露开始,即进入深秋,由于寒凉侵袭,黄叶飘落,景象越来越萧条肃杀,有的人容易触景生情,情绪变得低落,甚至多愁善感,做事提不起精神来。在中国人眼中,秋季本身就有浓的感伤氛围。但是悲伤、易怒等情绪不仅对生活质量和人际关系造成不良影响,还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秋季养生切记,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凡是放宽心最重要,毕竟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平时可多做运动以此来达到宣泄情绪的目的,登高望远可以说是秋季最惬意的一件事情了。登山瞭望,可以说是健身、观光两不误,既可锻炼身体,又能磨炼意志,还可陶冶情操,对促进身心健康大有裨益。何乐而不为呢?
天寒露重,望君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