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过三十,男怕虚!女怕衰!艾灸此穴,把最底层的瘀血,寒湿,痰湿等不干净的东西排出来!

谢锡亮:山西省侯马市人,1926年生于河南原阳县(主任医师,历任山西襄汾县中医院院长,山西省针灸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针灸讲师团教授,中华自然疗法世界总会顾问,中国澄江学派侯马针灸医学研究所所长,1953年与针灸教育家承淡安创建的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实习研究班毕业,受到承师亲炙教诲,尽得真传,从医70余年,现如今仍在继承师志,弘扬澄江学派针灸医学,发扬灸法特色而做贡献)2009年8月山西省针灸学会授予谢锡亮“针灸泰斗”称号,谢老在中国艾灸疗法和传承上功勋卓著。

所谓“人过三十最怕老”,男怕年老体虚,女怕年老色衰,好吧,今天咱们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
人年纪大了一点后就要面临衰老,所谓肾虚易老,中医对于衰老就是指向肾虚,肾精被消耗了。
肾喜热恶寒,所以排肾寒也就等于强肾,借艾灸之力灸穴位排肾寒的道家功法,每个人都可以学做起来。
这个锦囊其实就是两个穴位:按压一个穴,排肾寒;艾灸一个穴,几乎可搞定一切寒湿痰瘀。坚持下下,按照这两个方法来,可瞬间年轻3-5岁!
1、肓俞穴
第一个在肚脐旁的肓俞穴。伏天按压肓俞最排肾寒,其他时间按压可通肾精。
说明:肓俞穴位于人体的腹中部,当脐中旁开0.5寸。
“三伏末伏要去肾寒。这个是关键。取平开肚脐一厘米处左右按压此处到底停留30秒,放开。重复这个按压动作10次以上,敏感人可以感到双脚心变暖。
我个人感觉如同洗热水澡热水顺股间到脚心的感觉为有效。大体的位置在肓俞附近。做出热感即可,不必过于纠结穴位定位。”
2、膏肓穴
第二个在背部的膏肓穴。
夏天三伏,灸灸膏肓、大杼、身柱,隆冬就喝喝补汤好了。
孙思邈,在《千金方·杂病第七》中说,膏肓穴无所不治:
膏肓能主治虚羸瘦损、五劳七伤及梦失精、上气咳逆、痰火发狂、健忘、胎前产后等,百病无所不疗。
药王的话并不夸张,膏肓穴是厥阴病的最底层(注:厥阴病为六经病之一,可想象成病到最深的那一层)。
艾灸膏肓穴,可以把最底层的瘀血,寒湿,痰湿等不干净的东西打出来,投入产出比相当高,如果吃药,要吃好几千块才能打出这些。
膏盲穴:尤擅虚劳证!
我们都知道“若要安,三里常不干”,说的是足三里对人体的保健作用,殊不知,《针灸问对》的原文其实是这样记载的:“若要安,膏肓、三里常不干”!也就是说,由于足三里太过深入人心,导致膏肓被人们忽略了。
据正史记载,“药王”孙思邈年少时身体羸弱,但最终却活了101岁,他之所以能以多病之身安享百岁之寿,艾灸功不可没!而孙思邈最常使用的穴位就是膏肓和足三里。
他在《千金方》中,将膏肓穴推崇到极致,说“膏肓能主治虚羸瘦损、五劳七伤及梦失精、上气咳逆、痰火发狂、健忘、胎前产后等,百病无所不疗”!就是说,膏肓可治百病,尤其在虚劳证的治疗上,应用更是十分广泛。
历代医家也认为,膏肓穴有补益虚损、养肺调心的作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肺气虚弱所致的咳嗽、气喘、骨蒸盗汗、肺痨等病症;心气不足、心火上扰所致的癫狂、健忘、遗精等病症;各种原因所致的羸瘦虚损。
当久病不愈,身体羸弱消瘦时,说明身体气血阴阳均已受损,此时最适宜重灸膏肓穴,只要灸量足够,就可以起到扶阳固卫、济阴安营、调和气血的作用,从而使身体恢复强壮。
艾灸膏肓穴的疗效会让人比较有动力坚持,一般艾灸两三天肚子会咕咕响,就是那些寒湿痰瘀的垃圾被打下来,第二天大便会很精彩,有血拉血,有痰拉痰,体质偏寒的,可能有排寒反应,比如肚子或腿发凉。还有的可能会发汗或嗝气。
如果灸一个星期,一点动静都没用,说明身体很干净。
没有艾灸习惯的话,也可以做这个导引动作,拉升和调整膏肓处。
做的时候,注意不耸肩,不塌腰,不转胯,由肩胛带动手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