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且涟猗 || 桃乡三月天
清 且 涟 猗
风 流 著
眼 画
桃乡三月天
三月的桃乡,一如枝头绽放的春蕾。河边,绿柳才黄,梳理着春风轻歌曼舞;空中,纸鸢轻飏,牵引着顽童东跑西颠。大街小巷,流光溢彩,车如流,人如海;岭上坡下,莺歌燕舞,风含情,水含笑。一排排一串串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映红了火树银花不夜城的夜晚;一阵阵一缕缕连绵不绝的动人旋律,弥漫在桃花盛开的地方。桃乡人以花为媒,正在操办一年一度的桃花节,忙着张罗“桃乡之春”招商会。他们在世界上“最大的桃园”里,摆上了一桌桌丰盛的“桃花宴”,笑迎八方宾朋。
桃乡人早在一千一百多年前就培育出了被誉为“群桃之冠”的肥城桃。其个大、肉肥、味美,堪称“中华一绝”,自明代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即为皇室贡品。而今,十万亩肥桃荣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成为桃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春暖花开,漫山遍野,一片片粉红的轻云若起若伏,蜂蝶相逐,游人如织。待到中秋,米黄中透着微红的硕大肥桃熟了,浴着风,颤着枝,泛着光,溢着香,夺目勾魂。摘一个手里一掂,足有半斤多重,最大的“桃王”竟达900克。掐一根麦管,插入熟透了的肥桃,那细嫩的果肉便化作香甜的桃汁被一饮而尽。忙碌了一年的桃农就划拉着红里大桃能卖多少,白里大桃能收几个,还有香肥桃、酸肥桃、晚肥桃、大尖桃、柳叶桃……
桃乡人还不满足。他们又成功地开发出了肥桃酒、肥桃饮料,推出了特色“桃花宴”、温泉“桃花浴”,更有那氤氲着桃香的“民俗文化园”。草编、木刻、根雕、泥塑、奇石、剪纸,花样繁多的民间手工艺品,各不相让,尽显风采。而最能展现桃乡人“粗手玩细活儿”精湛技艺的是桃木工艺品,已发展到十大系列三百多个品种,成为桃乡旅游商品的代表之作。那辟邪的桃木剑,沁香的桃木梳,温凉的桃木枕席,圆润的桃木笔筒,流光的桃木佛珠,栩栩如生的桃木生肖,以及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笑容可掬的弥勒佛像,神态各异的风俗人物……惟妙惟肖,琳琅满目。在尚里中央桃行,在刘台桃源世界,在曲径通幽的桃花沟旁,在蜿蜒凝碧的龙山河畔,在大大小小的临时地摊和鳞次栉比的百货商店,你来我往的游人挑选着,品味着,交流着,赞叹着。
连一些不甘寂寞的先人,也急匆匆穿越千年的时光隧道来凑热闹。你看,史圣左丘明峨冠博带,翩然而来。后面紧跟着元代著名道人张志纯,明代抗倭英雄李邦珍、兵刑两部尚书萧大亨、七次上疏弹劾严嵩的监察御史尹庭,清代著名泰山学者唐仲冕……他们从古肥子国的大汶口文化遗址走来,从齐长城历史文化遗存走来,从历代名人交游的名胜古迹走来。他们走过文圣孔子周游列国讲学时的晒书城,武圣关羽享受人间烟火的关帝庙,商圣范蠡幽栖陶山的西施洞,兵圣孙武之后孙膑排兵布阵的云蒙山,诗圣杜甫引发李白离愁别绪的沙丘城……耳畔回响着田纪云、阴法唐、王照华、曲格平、赵丹、欧阳中石等众多当代优秀桃乡儿女的弄潮洪音。他们谈古论今,一路数说,一路感叹,一路豪情。
桃乡人秉承前人,与时俱进。他们以崭新的理念擂响了时代的战鼓,精心打造“投资桃乡,富足安康”的环境品牌,凝神聚力建设“显山、露水,见城、透绿,赏花、品桃”的幸福家园。一个充满活力、富有魅力、更具张力的温馨和谐的新桃乡,正含苞待放。
作者简介
风流,原名冯昌红,后改为冯伟,男,汉族,山东肥城人,肥城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工作室主任科员。文史学者、业余作家。1967年4月生于泰山西南、汶水之阳东军寨村。1988年7月毕业于泰安师专中文系并参加工作,1995年7月函授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由乡镇中学语文教师转任乡(镇)党委宣传干事、党委秘书、党政办公室主任,后调市优化办(纠风办),再调市政协。曾任肥城市左丘明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系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华诗词学会、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泰安市政协文史委特邀研究员,泰安市重点社科课题负责人,肥城地方志特约研究员。个人业绩入编《中国散文家大辞典》《肥城年鉴(2018)》《边院文化》和新编《边院镇志》以及肥城市情网等,在新浪网建有个人博客(风流的博客)。斋名泰山西麓一鹤轩。
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兼及诗词,作品散见于《时代文学》《山东文学》《散文百家》《青年文学》《泰安日报》《泰山学院报》等,入多部文选。出版散文集《清且涟猗》《甲午书简》。
主要学术研究方向:左丘明文化和肥城历史文化。主编、合编(副主编)、参编和策划文学、历史、文化、教育、党建、史志等各类图书20多部(正式出版11部,将出2部);创办左丘明研究唯一专门杂志《左丘明文化》(省内部刊号),主编(执行)8期;在省级和泰安市级报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消息与通讯百余篇。多次荣获省市以上文学奖、新闻奖、社科奖。2016年4月家庭荣获第二届全国“书香之家”称号。
作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