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副群养蜂是为了夺取高产,能造多少脾能有多少封盖子就不能限定
主副群养蜂是夺取高产的好方法,有的人想学习就有人在介绍这样的技术。主副群该怎么样养殖,可能不同的养蜂人有不同的方法。有些人对于主群的要求非常精细,甚至规定主群必须得多少蜂脾,得造多少新脾 ,得有多少封盖子脾,子脾得什么时候出房都有要求。似乎真正高明的技术就是蜂群能够按照养蜂人的要求发展 ,主群造脾抚子任务完成就是成功。下面这张图片,大家可以看看,有谁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吗?这样能达到增产的目的吗?
我家是养意蜂的,在大蜜源期会用到主副群养殖方法来增产。但主副群该是多少蜂脾,该做多少事情从来没有死任务。每群蜂能发展到什么情况,能产多少蜜也没有定数的。多年的养蜂经验证明,主副群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不一定组织方法造成的,有很多因素决定着成败,必须结合当时的具体条件来灵活运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效益。
主群和弱群担负的任务不同,在蜜源期所要做的事情也不一样
养蜂人都明白,在大蜜源期强盛的蜂群要比弱群的产蜜量要高得多。可是在实际养蜂过程中蜂群发展并不是均衡的,总有原因造成有的蜂群比较强盛,有的就比较弱了。特别是在强群太少并不太强的时候,养蜂人就需要想办法组织成真正强盛的蜂群,尽可能地多产蜂蜜。可是繁蜂得有一个过程,蜜源花要开了,想要靠繁蜂已经等不得了。这时候养蜂人就可以用主副群养蜂达到蜂群变强的效果。
在蜜源期为了有更多真正强盛的蜂群夺取蜂蜜,就用弱群来补充强群的蜂数,让弱群担负繁蜂的任务,尽量让强群有更多的采集蜂去产蜜。我们把强盛蜂群就叫主群,把弱小蜂群就叫副群。主群和弱群担负的任务不同,在蜜源期所要做的事情也不一样。弱群辅助强群保持强盛,把产蜜的任务交给强群,这就是主副群养殖的基本原则。
养蜂人一定要清楚,主群是为产蜜的,不要再多加任务给主群。所以在蜜源期组织主群,就不要让主群再多造脾抚子,这样会分散工蜂的精力,会降低产蜜量。就要证明主副群成功不能靠造脾多少封盖子脾多少来评判,能产多少蜜才是唯一的标准。
蜜源期主副群养蜂的组织方法。
如果蜂群数量比较多,蜂群发展不均衡,在蜜源期来临前的一个星期左右,为了提高产蜜量,就要开始进行主副群的调整。想办法尽量组织出更多的强盛蜂群,让强的更强,弱的就让他弱。
首先要确定主群数量,把那些比较强盛,有七八脾蜂以上的蜂群作为主群来产蜜,把那些四五脾蜂的弱群就作为副群。一般情况下主群的数量要占到整个蜂群的2/3以上,副群的数量要在1/3以下。把蜂王年轻优秀的作为主群,把老蜂王群,交尾群作为副群。这样就避免了在蜜源期发生分蜂热的风险,也能够在蜜源期把这些老蜂王换掉,多培育新蜂王。
确定了主副群的数量以后,就把副群的封盖子脾提到主群里去,让这些封盖子脾的幼蜂能够补充主群的蜂数,让主群更加强盛。副群提脾以后蜂比较密集了,就安础造脾。要把造脾繁蜂的任务尽可能留在副群里,不要增加主群的负担。每一个副群里提出一张一两张封盖子脾补充主群以后,主群就能强盛的多,这样就能增加产蜜量。
主副群蜂脾的数量是没有限定的,主群要尽可能强,能达到一二十脾蜂群就好了。如果不能达到,只要能组织继箱群,有近十脾左右的蜂数,在继箱圈里有三五张蜜脾,这样取蜜就更方便,能限制产子量能增加产量。主群一定要是继箱群才是成功的。副群保持三五脾蜂数,只要能够保持繁蜂的最佳状态,能服务于主群就可以了。
蜜源期主副群的管理要灵活,要把产蜜为目的。
在蜜源期既要产蜜,还要抓紧时间繁蜂造脾,养蜂人必须要正确的管理才能圆满的完成任务。组织好主副群以后蜜源期来临,养蜂人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管理。
一,要根据蜂群的发展状况适时造脾。
在蜜源期蜂群发展旺盛,造脾能力强,必须要抓紧时间造脾。什么时候该造脾,造多少脾是根据蜂群状况来的,不要由着自己的意愿随便安础造脾。
当蜂数增加,蜂群出现造赘脾的现象时,养蜂人就一定要马上安插巢础,蜂群就能很快造出新巢脾。蜜源期要经常查蜂,只要发现有造脾的欲望就安础造脾,不要规定哪一群蜂应该造多少巢脾。
二,要合理的调换巢脾
一般情况下主群的幼蜂出房多,造脾能力强,一两天就能造出一张新脾。可以利用主群多造脾,把造出来的新脾安插在弱群里,让弱群能够迅速的产卵,加快繁殖。如果弱群有封盖子脾了,可以把封盖子脾再调到主群里,让主群更加强盛,提高产蜜量。直到蜜源期结束,再停止副群补充主群的方法。
这样把新脾调到副群里去,把封盖子脾调整到主群里去,让蜂群都保持蜂脾相称,各尽所能,互相扶持,就起到主副群互为利用,达到既能繁蜂又能产蜜,还可以多造新脾的效果。
在蜜源期主群的蜜糖可以放心地取出来,副群弱小蜜糖尽量不要取。养蜂人还要密切注意副群的蜜粉量是否够,如果不够还要把主群蜜粉脾调入副群,让副群能够保持繁蜂的良好状态。
三,要限制主群的抚子量。
在蜜源期蜂王的产子量很高,蜂群担负的抚子任务比较重,这样就会减少产蜜量的。想一想幼虫需要工蜂抚育,大量工蜂留在蜂巢抚子,采集蜂自然就减少了,产蜜肯定就少了。而且幼虫幼蜂需要消耗大量的蜜粉,工蜂需要多采集花粉,所要吃的蜂粮还要工蜂酿造完成。抚子太多,浪费工蜂的精力,消耗蜜糖太多,产量就会大大降低。
所以想要多产蜜,在蜜源期就要限制蜂群的抚子量。担负着产蜜任务的主群,就要控制子脾的数量。主群是强盛群可以组织成继箱群,用隔王板把巢箱和继箱隔开,让蜂王只在巢箱里的子脾上产子。一般情况下在巢箱只留5张子脾左右就可以了,想要多产蜜,还可以把子脾的数量减少。其余的蜂脾都放在继箱圈里,这样就尽可能的多产蜜脾,产蜜量当然就提高了。
因为架起继箱,子脾的数量是可以人为的控制的,养蜂人就不要贪心,又想大量的产子脾,又想多产蜜。如果盲目的扩大子脾量,让子脾太多,就造成子脾多蜜脾少,只见蜂不见蜜的现象。这样虽然让蜂群更加强盛了,可是没产出蜜,等蜜源期过了,蜂再多也没用。如果以后蜜粉源枯竭枯竭,还要投入饲喂,蜂数越多饲喂量就越大。这样蜂越多赔本就越多,这样的主副群养殖就只会带来损失了。
不同时期主副群应该注意的问题是不同的,主群和副群在不同时期的职责也不一样。
真正的养蜂场主副群基本上都会存在的,但在不同时期,主副群所担负的职责是不一样的,管理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也不一样。当然,蜂群状态和蜜源期也影响着管理方法。养蜂人要清楚是产蜜还是繁蜂,应该怎么样管理?怎么样区别对待?
一,蜜源期要抓紧时间育王换王,要利用强盛蜂群培育王台
蜜源期是繁蜂的大好时期,如果主群并不想继续繁蜂,只为多产蜜,可以在蜜源期换王,让蜂群停止抚子,有更多的精力产蜜。而且蜜源期蜂群强盛,人工移虫育王接受率高,培育的蜂王质量好,在强盛的主群里培育王台成功率就高得多。
在蜜源期要抓紧时间移虫育王,等到王台快要成熟了,就把需要换王的蜂群里老蜂王提走,一两天后把急造王台清除干净,把王台放进去。如果顺利10天左右新蜂王可以成功了。
二,利用弱小的副群作为交尾群,换王不耽搁蜂群的发展。
如果觉得主群还不够强盛,还想利用蜜源期繁蜂,想要换王时就不用把主群蜂王拿走,就利用弱小的副群作为交尾群来培育蜂王。
可以在强盛主群里人工幼虫培育出王台,等到王台快成熟时,把副群里的蜂王拿走,一两天后清除急造王台,再把成熟的王台安插进去。副群就作为交尾群,新蜂王的成功率会更高。还可以把出现分蜂热的蜂群里造出来的自然王台放到副群里作为新蜂王培育,这样利用自然王台培育出来的新蜂王品质可能会更好。
等到新蜂王成功以后,如果主群的蜂王品质不行,再把优质的新蜂王换进去,让主群维持良好的状态。富醇可以把换下来的老蜂王介入进驻,也可以再继续培育新蜂王,这样就起到副群服务于主群的作用。
三,在非蜜源期主副群的管理区别
如果蜜源期结束了,在非蜜源期主副群的管理方法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时候主群就要协助副群发展,让整个蜂群都能够均衡发展,不要有弱小蜂群的存在。
在非蜜源期期,弱群的管理是比较困难的,容易发生盗蜂也易感染疾病。如果不是为了产蜜,养蜂人就要尽量调整蜂群状态,不要任由弱小蜂群的存在。这时候可以把强群的封盖子脾调到弱群里去,蜜粉不足的也要调入蜜粉脾,这样弱群就能迅速繁盛起来了,才能应对蜜粉源枯竭和气候不适宜的情况。如果还想造脾或者育王,都得把任务交给强盛的主群,这时候主群就要协助弱群发展,风群都能均衡的发展,这样管理就容易得多。所以说了这么多,大家应该明白了主副群养殖技术了。主封存养殖的目的是为了夺取高产,在蜜源期要想尽办法的产蜜,要用副群辅助强群夺取高产。在非蜜源期主群要辅助副群均衡发展,把重心就放在繁蜂上。主群和副群在不同时期所担负的任务是不一样的,这得靠养蜂人灵活运用。蜜蜂能做的事情是有限的,养蜂是不能按照自己的规划和设计,让蜂群怎么样发展的。花期有限,产蜜的时候就要全心全意的产蜜,高产才是养蜂成败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