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微信】鲁北往事:麦场欢歌 2024-08-06 10:27:00 鲁北传统文化原创作品 第228期【音频】麦场欢歌 朗诵:赵双燕 滨州市金牌司仪 鲁北往事:麦场欢歌 文/赵双燕“三麦不如一秋长,三秋不如一麦忙。”说的是咱老百姓抢收小麦的忙碌。我是一名70后。童年记忆中的麦场,完全没有劳动的辛苦,忙碌中夹杂着热闹,是一首麦场的欢歌。碾场,是麦场欢歌的前奏。朦朦胧胧印象中,是驴儿捂着眼睛,拉着碌碡,慢条斯理,吱吱呦呦,一遍一遍地转;是大姑娘、小媳妇,哼着歌,把颤颤悠悠挑的水,哗啦啦泼到场里;是一包袱、一包袱陈年麦糠,轻飘飘撒进去;是千轱辘、万轱辘的碾压;经过碾场、泼场、饮场,麦场大功告成。麦场欢歌,拉开帷幕。麦场欢歌的第一个小高潮,是卸车。驴车、牛车、马车上装满了收割来的麦个子,垛的和小山儿一样,悠悠然驶进麦场。驾车人嘚瑟的,把鞭子甩的啪啪响。男、女、老、幼齐上阵,喊着号子,拖着绳子,把一捆捆麦个子拉下车。妇女们忙碌着放场,抽掉草绳子,把麦个子均匀铺在麦场中。无邪的孩子们悠哉的,围着麦垛探索、发现。专找那些青青的麦穗儿,在手里搓几把,吹几下,鹅黄色的麦儿粒就出来了,轻轻一嚼,满口的麦香溢满唇齿。寻找那种叫“新媳妇”的虫子,每找到一只,捧在手心里,呼朋唤伴——看它美丽的甲壳,七嘴八舌的评论,非要比出个高低不行。那种粗粗的麦秸秆子,找来,破开,编成亮闪闪的戒指,戴在手上。那是心灵、手巧姐姐们的欢乐。麦场欢歌中,不厌其烦、重复的旋律是打场,对孩子来说,单调而又冗长。驴儿捂了眼睛,拉着碌碡,没完没了一圈圈儿地转。大姑娘、小媳妇顶着大日头,手持木杈翩然挑场,时间仿佛凝住了一般,寂寞而又悠长。码麦瓤垛,是麦场欢歌最铿锵的节奏。干这活的都是好劳力。脱掉外衣,赤裸着褐红的胸膛,抡圆了手中的木杈、二齿子、三齿子,是力与美的完美画面。垛上面防雨,还要抹上一层泥巴,像戴了个小帽子。在麦场边上,每家都有一个小的,这种麦瓤垛,垛与垛隔得不远。身轻如燕的我们,挨个的从一个蹦到另一个,那种颤悠悠的感觉,像现在孩子们玩的蹦蹦床。这种破坏防水的娱乐,有风险,表哥就曾跳麦瓤垛,掉下来,摔断腿骨,难免挨一顿责骂。麦场欢歌中,最悠扬的旋律是扬场。一个簸箕,一把木锨,上锨的、扬场的配合默契,簸箕翩翩飞舞,麦粒从空中弧形落下,麦糠飘飘洒洒,好把式扬场,粒儿是粒儿、瓤儿是瓤儿、糠儿是糠儿,层次分明。麦粒儿一层层积少成多,一凛凛的堆在麦场中,像海水冲过的沙滩,美!麦场欢歌,最欢快高亢的旋律是堆场。傍晚,孩子们嗨起来了,三个一群,两个一伙,木头的扬锨,宽宽的拥耙,推的虎虎生风。光着脚丫,大呼小叫的,奔跑在麦场上。麦场成了赛场,慢了不气馁,不断从头再来。傍晚,麦场里扯上电灯,夜如白昼,麦子堆好了,各种孩子的游戏,在平展展的麦场里开幕。这一边孩子们玩挑马,两帮孩子,相对站两排,一帮唱,一帮答:“麦瓤垛,打火烧,大马、小马随你挑--”“挑谁?”“挑--春花!”然后,春花像马儿一样,卯足劲,冲刺向另一帮。另一帮的小伙伴,手挽手,齐心协力,阻止她闯破队伍。因为一旦冲破,将带回对面两个伙伴。那一边的孩子们,一条腿着地,另一条腿高高交织着,搭在一起,开始唱:“哎~哎~小白菜,吃~饭~坐下来,睡~觉~躺下来,各就各位转过来。”边唱,边根据歌词变换动作,然后由正对转身为背对,腿放下来,依然搭在一起,边唱边跳:“一五六,一五七,一八一九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藏猫猫的孩子,钻在麦堆、麦垛、麦瓤垛之间,场院里回荡着:“不许偷看!”“藏好了吗,找的啦~”实在找不到,兵不厌诈的大叫“看见你啦。”还真有上当跑出来的。总有那么几个孩子,淘气的厉害的,哪一帮也不参与,专门捣乱。偷偷挠一把,悄悄下个别脚,呼啦啦摔倒一片,然后是一群孩子尖叫着,追逐着,奔跑着,围追堵截……大人们的精疲力尽,孩子们浑然不知,尽情开心地笑,此时麦场是欢乐的海洋。晚饭飘香的时候,村里此起彼伏着,各种腔调的唤儿声,或温柔,或爽朗,或烦躁,或严厉:“大妮子、二妮子哎——”“梅啊,吃饭了,甭玩了!”“燕啊,再不回来吃饭,刷锅了!”“大国子、二国子、连国子哎——”催促几遍后,孩子们才恋恋不舍地回家。孩子们走了,麦场进入夜晚模式。漆黑的夜,繁星点点,窥视人间的安静祥和。逐渐的,农业现代化了,麦场欢歌变换成快节奏,伴奏的是机器的轰鸣。一家打场众人帮,尘土飞扬,忙忙碌碌后,干干净净的麦粒就打好了。打完场,伴着麦场欢歌的,是喜悦的美酒——汽酒。甜甜的淡淡的酒香,浓浓的碳酸气,喝一口,沁人心脾,透彻的凉爽和舒畅。那种体验,烙印在心中,是麦场独有的味道。劳动中,短暂的休息,是麦场欢歌的续曲。互相看着各自的浓妆——灰尘加汗水,打趣斗嘴。有小伙子心思缜密,在心仪的姑娘面前献殷勤,嫂子们心知肚明,煽风点火,推波助澜。麦场欢歌,成了好姻缘的前奏。麦场的欢乐,是童年抹不掉的记忆。蓦然回首,当年蓝蓝的天空,当年成群的伙伴,当年无公害的粮食,当年无欲无求的开心,怅然若失。一直追逐着幸福,却失去了最宝贵的,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作者:赵双燕,山东博兴县人,香驰控股职工,滨州金牌司仪。 赞 (0) 相关推荐 童年往事‖文/于凯 童年往事 菏泽,地处鲁西南,取义清清菏水,浩浩雷泽,古连济水,今依黄河,清朝时候称之为曹州府.人文昌盛,武林风劲,沃土千里,物产丰盈,这就是我的家乡. 作为一名八零后,我时常能回忆起北方初夏气氛里的田 ... 张伟| 我们那个年代的麦收 "麦浪滚滚闪金光,十里歌声十里香,丰收的喜讯到处传,家家户户喜洋洋,喜洋洋--" 一曲丰收歌,唱出了人们收麦的喜悦.可这喜悦,好像更属于几十年前手工割麦的人们. 在我们老家有一句俗 ... 【灵璧记忆】乡村记忆——打场 乡村记忆--打场 文/游传化 打场也叫轧场或打麦,是午收季节给小麦脱粒的重要环节.过去,没有机械全靠人工收割小麦,为了便于运输,都要把割好的麦杆捆成捆,俗称"麦个子". ... 鲁北往事:麦收系列之“消逝的麦场” 鲁北往事:麦收系列之"消逝的麦场" 文/杨传勇 麦收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垛麦穰垛. 其实打场的过程中,这项工作就已经开始了.把打下来的麦穰堆积整齐,垛成圆形或长圆形的麦穰垛就行了.对 ... 鲁北往事:过年走亲戚 一提到过年留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走亲戚,走亲戚是我们博兴当地的方言,就是亲戚之间互相走动拜年的意思,然而依照我们当地的风俗走亲戚得是男孩儿,未出阁的小女孩不走亲戚,所以作为女生的我来说其实没怎么走过亲戚 ... 鲁北往事:窑厂岁月 小时候,经常听老家人说:"好男不上窑厂,好驴不进磨房."并不是说在窑厂干活的男人都不是好男人,拉磨的驴就不是好驴,而是说窑厂的活儿太累,但凡有点其他的出路,哪个男人也不愿去窑厂受那 ... 鲁北往事:村里来了要饭的 爷爷七岁去要饭, 爸爸七岁去逃荒, 今年我也七岁了, 高高兴兴把学上. 幸福全靠毛主席, 翻身不忘共产党. 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上小学时候一篇课文里的一段顺口溜,说的是在万恶的旧社会许多老百姓摆脱不了要 ... 鲁北往事:挑水那些事儿 印象中村里有两口水井. 最早的那口水井在老村的北边,顺着村子中央那条通往姥姥家的南北路一直往北走,过了小桥,经过一片场院,大约一里多地就到了.水井就在路的东侧,中间只隔着一条小水沟.井台周围长着几棵老 ... 鲁北往事:上河工 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对"上河工"这件事不会有什么印象,对"河工"一词也会感到陌生.河工,是整治河道等工程的总称,是从事水利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鲁北往事:上伕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地方政府经常利用"春冬两闲"时节,组织辖区内18-45岁的青壮年劳力,实施一些沟渠开挖.水库修筑.黄河坝增高拓宽以及对现有沟渠.水库底部的淤泥予以清理.外运等大 ... 鲁北往事:取水记 "--扁担就是农人的精神脊梁,让他们挑起一个家庭重担的同时,也挑起了一个村庄沉重的历史与殷殷期盼--" 课堂上,正在进行一篇题为<扁担的一生>的阅读训练讲解.文章题材距 ... 鲁北往事:挑水 "铁大汉踢了鞋,唱着去,哭着来."这个谜语一说出来,许多八零后以前的人们马上都会说出来答案.对了,答案就是挑水,因为生长在那个年代的人们都挑过水.去挑水的时候,两只空铁水桶前后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