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五百年,必有圣人出”(二)
(接上文)
其实,对于中国这种绵延近5000年的历史来说,不论从哪个标准来看“贤君、名臣、良将、高才”,都犹如过江之鲫,不可胜数。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随便翻翻二十四史。所以,在排这种五百年出现的圣人时,我们必须要事先设个标准。
首先,不论是原文的“王者”,还是后来的“圣人”,都指的并不是个人的品性高洁,而是要他能在民族危亡之时,只手挽天、扶运中华。能让中华民族气运不绝,并能更加强大!
其次,他在扶运中华的过程中,要能频频成他人所不能成、甚至不敢想之事,而且这种奇迹会在他的一生中不断的发生。这样才能让旁观者两股颤颤,掩卷而俯首低吟,“此诚为天授,必为华夏气运加身所致。”例如太祖就曾亲笔批注过,“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有了这二条标准,我们就能筛选出,这些华夏史上的“圣人”了。
- 祖龙始皇帝 公元前 259年-公元前 210年
- (注:祖龙一词,源于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虽然有着扫灭六国的功绩,但严格意义上来说,他的功绩主要还是源于先辈们的积累,奋六世之余烈,到嬴政上位时,秦国已经是天下有数的强国。而后才能够让他虎视鹰扬,一统天下。
虽然他的赫赫武功并不足以称圣。但他却是第一个让中华民族有了“国家一统”概念的人。是他第一个将“大中华圈”内的文字、度量衡、车轮距(类似于现在的铁路轨道)统一,第一个设计了国家中央集权,下限郡县的国家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会将战国未年的诸邦、诸国牢牢的统合到了一起,并能给后世的中国人,坚定的竖立起一个“国家必将一统”的信念。这也成为了后世各位“圣人”及众多贤人高士们的奋斗目标。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避免后世苏联悲剧的原因。
所以,祖龙始皇帝,必须列入中华圣人榜。
- 太祖高皇帝 公元前256年—前195年
其实刘邦,才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圣人”,这点从他的传奇经历上就能看出来。秦未大乱时,他还只是个小小的亭长,按秦制就是管理一个250户人家的三等小吏。而当时天下大乱,燕、赵、齐、魏等旧有诸侯国,由于新亡不久,原国内的贵族仍掌握很大的权利,纷纷已自立为王。更不用说一直秉持“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楚国旧地。
而刘邦却仅仅是个小小的乡间小吏,一来没有显著的家势和贵族血脉,这在当时尤其重要,可以视为正朔和名望。千万别小看这个,有这个的人可以让诸多名臣、豪杰望风而投,能让各地乡老聚众相拥。而没有这个,你就会寸步难行,甚至得不到民众的真心支持。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罕有农民起义能直正成功的最大原因。
二来,也没有旧贵族圈的家臣帮助,也就是专业的文臣和武将来辅佐。我们来拿当时刘邦的主要对手项羽来举例。项家乃是楚国最大的军事贵族家族,项羽的爷爷项燕本身就是楚国大将,秦灭楚之战时,项燕率举国之兵抵抗,先打败了李信的20万秦兵,后来却被王翦重率60万秦兵所打灭,楚国灭亡。但从楚国灭亡(公元前224年)到秦朝的灭亡(公元前206年),实际上也仅隔了十八年。做为累世簪缨的军事贵族项家,从一开始起兵,就占据了极大的优势。事实上项梁、项羽起家时的文臣和大将,多半都是楚地旧臣出身,甚至本身就是项家的家臣。所以,项羽手里打一开始就握有一只最精锐的军队。这样才能做到当着天下诸侯之面,破釜沉舟,连破秦军十几处大营,最终击破秦军,让天下诸侯皆俯首颤颤,共推为上将军。
而反观刘邦,他起兵时,已47岁。身边是一群跟着他的本乡农民和小市民,甚至直到他真正发迹时,身边的主要文臣和将领,仍都是以家乡人为主。直到现在,还有人奇怪,为什么小小的沛县(秦初设36郡,秦末约设47郡,每郡十数县不等,全国约800-1100县),居然出了这么多汉朝重臣和名将?难道真的存在龙脉气运?其实个人觉得,与期相信龙脉汇集造成这里一时间人杰倍出,还不如说他们是附翼攀鳞在了刘邦这个“圣人”身上,一起完成了扬名天下的历程。
就是这个47岁的老男人,起兵时兵不过百,人才也只能收到家乡的一县之才,却能在秦朝旧部、天下十八路诸侯中,与天下英才来争夺天下,与原来的各国势力来争压天下(这里面几乎就刘邦没有根底,其余的诸侯,都在旧国的财富、人才和名望上得到了巨大的帮助)。
七年中,他屡战屡败,败亡最惨时手下几十万大军仅剩十几骑亡命逃窜(彭城之役),但他仍能在各种合理、不合理的帮助或巧合下,重新组织起来军队,继续和天下做战。最终在垓下击败了项羽(被项羽打败了很多次,甚至老子、孩子都被抓了自已都没事;而项羽只被打败了一次,就彻底丢掉了天下和自已的性命),开创了400年的大汉天下。从此也给了炎黄子孙另一个称谓,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