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林业--德国林业照亮世界林业发展之路
在德国,可持续的林业已经有200年的历史。可持续性一词,如今全世界都在说,其含义已不仅局限于经济的可持续性,也包含了社会及环境意义上的可持续性。早在18世纪,德国林业就确立了永续利用的原则,当时的概念是使森林永不消失地利用下去,翻译成英语为“Sustained yield”。
可以说,可持续性一词最早起源于德国林业。近代科学的林业首先在18世纪的德国崛起,一部德国林业史很大程度上反应了人类对森林的正确认识过程和学会处理人类自身与森林关系的过程。德国林学家嗄耶(Gayer 1822-1907)对残存的天然林进行了研究,在1898年提出了“近自然林业”理论,成为现代德国林业科学的基础。德国林业为世界林业探索出一条可资借鉴的发展之路。
科学采伐和更新:
德国森林基本上禁止皆伐。虽然各州的做法不尽相同,但都禁止一定面积以上的皆伐,并在采伐大径木的同时进行更新。森林的采伐方式是对80年生以上的树木进行择伐,并适当开天窗或进行带状采伐,促进光照,在可天然更新的地方要促进天然更新。人工林大体上在30~50年左右就可以进行采伐和更新。大致5~10年经营一次,开天窗或扩大采伐带。
当然,有时也需要种植一些树。例如,在土质较脆弱的地方,要适当种植阔叶树以坚固土壤,在针叶树的间隙可种植阔叶树。在遭到风灾、虫害等破坏后难以天然更新的地方,要植树造林。
高效的林业生产:
德国的林业生产之所以是高效的,原因就在于高蓄积量下的大径材生产、先进的林业机械和发达的路网,还有完善的林业服务体系。
首先,德国林业生产率高得益于对优质大径材的培育。德国每公顷森林蓄积量超过310 m3,采伐的树木以80年生以上的大径材为主。采伐1棵树可以收获3~4 m3木材,这就是高效生产的第一要素。
建立了先进的木材生产作业体系,是高效生产的第二要素。在黑森林地区,木材生产一般采用集材拖拉机进行原条集材,具体方法是用油锯伐木、打枝,用绞盘机把原条吊运到路边,最近使用联合伐木机和福沃达自装式原木全载集运车相结合的作业方法正在增多。
德国建有林务官制度,林务官是国家公务员,分布在各地林业局和林场,他们的主要工作是为私有林作业提供指导和服务,包括从森林培育到木材生产和销售的一条龙服务。此外,地方林业局是作业协调机构。森林所有者也有自己的组织。德国还形成了培养从基层作业技术工人到规划管理人才的完善的林业教育培训体系。
在德国,林业是非常重要的大规模产业。根据最近统计,德国的林业产值略逊于汽车工业,年销售额达到约2.4万亿人民币,占GNP的5%。在森林培育和木材生产及木材工业领域就业的人口达到130万,是汽车工业的近2倍,这是谁都想象不到的。尤其在山区,林业发挥着重要的经济效果。例如,在林业发达的黑森林地区,每4个人中就有1人从事和木材有关的工作。
德国林业是以生产大径材为目标的可持续林业。不容忽视的是,这种林业在生产优质大径材的同时营造出了美丽的森林,为社会提供了娱乐健身修养的宝贵空间,人们可以在森林里骑马、散步、骑自行车。基于这些理由,德国的森林经营首先采取非皆伐的经营方式,这对景观及土壤的破坏很小。而且,德国的森林法规定,森林所有者无权拒绝游人入林。即使是私有林,人们也可以随意进入。步行者可以在恬静的森林里悠闲地娱乐和享受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