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秦始皇的诗歌,这首最靠谱,影响却很小
《大秦赋》的热播,让秦始皇再次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人物。其实,关于这位帝王,从来就不缺乏热度,他的功绩和暴政的争议,持续了两千多年。看样子,永远也不会有结束的一天。最近,有朋友私信小珏:秦始皇有没有写过诗歌?
关于这个问题,还真不好随便回答。要知道,在哪个时代,平民百姓的文化有限,贵族们还是精通六艺的。春秋之后的六艺,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按理说秦始皇当然会读诗,理应能写诗。试想刘邦、项羽还能写出《大风歌》、《垓下曲》,统一文字的秦始皇怎么不会写诗?
然而,话虽如此,但要拿出铁证,摆明哪首诗是秦始皇所作,实在太难了。因为年代太久,又因为反秦风暴太猛,摧毁了关于秦始皇的绝大部分真实资料。再加上几千年儒家思想攻击他是暴君,让正史中没有一首秦始皇的诗歌。小珏常常在想,也许,只有秦陵之中可能还有蛛丝马迹。
正史没有,但民间流传着几首秦始皇的诗歌,可惜并没有出处。稍微值得信赖的,还是这首《祠洛水歌》:
洛阳之水,其色苍苍。
祭祀大泽,倏忽南临。
洛滨缀祷,色连三光。
我们先来看这首诗的内容,关于真伪和出处,小珏稍后再讲。从标题不难看出,此诗是秦始皇祭祀洛水时所写,它以叙事写景为主,写法与《诗经》很类似,并没有过多的抒情成分。
第一句“洛阳之水,其色苍苍”,说的是当时的场景和环境。此处的“洛阳”并不是指现在河南省洛阳市,古代将山之南、水之北当作阳。所以,“洛阳”说的是洛水的北面。洛水起源于陕西渭南,在河南巩义汇聚于黄河,主要流域为河南地区。这一句说的是洛河背面的水,颜色是深绿的。
别看这条河现在不起眼,在古代特别是先秦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易经》中“河出图,洛出书”演变为河图洛书,相传黄河中出了一幅图,洛水里出了一本书,伏羲从中领悟了八卦,周文王从八卦领悟了易经,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所以,秦始皇祭祀洛水与封禅泰山同等重要。
第二句“祭祀大泽,倏忽南临”说的是洛水的流速。秦始皇感慨在此处祭祀洛水,不经意间,河水就已经到达南岸了。河水奔流不息,怎么看得出来?小珏认为这是在祭祀过程中,抛洒了各种祭品,才有了参照物。
第三句“洛滨缀祷,色连三光”中有个生僻字“醊”,在这里读zhui,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它是把酒水洒在地上的一个动作,以此表示祭奠。三光在此处值的是阳光、月光和星光,整句诗说的是秦始皇在洛水之畔将酒水抛洒祭奠,洛水把日月星辰的光连接在一起。是不是还有一些浪漫气息?
也许很多人会失望,认为这首诗不够豪迈霸气,看不出是帝王诗特别是始皇诗歌。其实,写诗是根据心情而来,秦始皇虽然地位尊贵,但也是凡人,也有喜怒哀乐,不可能始终如一保持雄霸天下的情绪。诗歌偏偏反映了他在祭祀时虔诚平和的心态,当然不一定霸气侧漏。
另外,很多人也质疑这首诗的真伪。这首诗出自《古今乐录》,书中提到:“秦始皇祀洛水,有黑头公从河中出,呼始皇曰:‘来受天之宝’,乃与群臣作歌云《洛阳之水》”。很明显,这带有神话传奇色彩,经不起推敲。然而,正史之中光怪陆离的说法也不少,我们不能太过苛求。
另外,《古今乐录》现在也只有残本,但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它是南北朝时期的释智匠所编,是唐代之前对乐府诗记录最完整的著作。后来的《乐府诗集》所引用最多的,其实也是这本书。具体说到秦始皇的这首《洛阳之水》,争议确实很大,在没有确切证据之前,也只能定为疑作。不过,这比有些乱七八糟根本没有出处的“始皇诗歌”,已经靠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