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作家 || 全椒吴敬梓故居 (安徽 秦德著)

全椒吴敬梓故居  作者供图

  吴敬梓故居也称探花第,位于安徽省全椒县襄河镇河湾街,与新襄河北侧的吴敬梓纪念馆隔河相望。

  吴敬梓故居建筑风格与苏州园林相似,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传统的院落式结构,走进其中如同步入江南民宅大院。故居占地面积7190平方米,建筑面积2850平方米。整个建筑群为三进三出,分为八个展区,分别为正宅东进、正宅中进、正宅西进、民俗生活展区、祖祠“延陵堂”、赐书楼、文木山房、西花园敞轩。故居主体建筑特色为砖木结构,青砖清水墙体,蝴蝶瓦屋面,马头墙硬山形式,其中陈设还原清代风貌,仿佛让人回到清时人家。

  吴敬梓的曾祖父吴国对考中顺治年间一甲三名探花之后,皇帝亲赏了这块探花第,取名遗园 (出自苏轼《前赤壁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遗园约建于1668年前后的十余年间,后毁于清军抵抗太平天国时期。吴敬梓故居就是在遗园的原址上复建的吴氏家族住宅群落,于2011年9月1日开始复建,2012年年底竣工,2014年5月完成全部布展工作。复建后的故居规模宏大,气势恢宏,不过大小只有原来的八分之一。

  大门上方“吴敬梓故居”五个字为原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欧阳中石所书,大门上的集句楹联“三秀门斯在,九州被有余”, 是我县文化名人项东升先生摘自于吴敬梓的《移家赋》,原是吴敬梓称赞其父吴霖起忠孝传家,才能杰出,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旭宇所书。“三秀门斯在”用柳宗元典故,柳宗元笔下写了一个寿州孝子李氏,其孝心连灵芝也被感动了,一年开了三次花,于是“灵芝三秀”就成了至孝的代名词;“九州被有余”是借用三国时期孔融向曹操举荐名士边让的典故:“边让为九州之被则不足,为单衣襜褕则有馀”。吴敬梓《移家赋》中反其意而用之:称赞其父吴霖起的才能杰出,做九州之官都绰绰有余(被,覆盖)。这幅楹联既然作为吴敬梓故居大门楹联,撰联者本意当然也指主人吴敬梓的至孝与高材。

  正宅东一进,堂屋照壁上的话选自吴敬梓33岁移家南京时所写的《移家赋》:“五十年中,家门鼎盛,陆氏则机云同居,苏家则轼辙并进,子弟则人有凤毛,门巷则家夸马粪。”“五十年中,家门鼎盛”是说吴敬梓的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才辈出,在前后48年中一共出了6个进士,创造了整个吴家科举最为鼎盛的时期。其中吴敬梓曾祖父一辈兄弟五人四成进士,这不仅轰动了全椒县城,美名更是远播大江南北,时人称“国初以来重科第,鼎盛最数全椒吴。”最后一句 “门巷则家夸马粪”是指东晋时期以王导和谢安为代表的名门望族,一个住在乌衣巷,一个住在马粪巷,吴敬梓在这里借这个典故来向我们描绘出当时家中人声鼎沸,达官贵人往来不绝的繁华景象。

  明清时期全椒县城概况示意图沙盘展现了遗园的位置,当时吴国对的另外两个兄弟分别住在薖园和远园,三座园子是除了县衙以及学宫之外最大的住宅建筑。三座园林分别位于襄河的三条河汊边,可眺河相望,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正宅东二进为吴敬梓祖辈们的起居室。室内陈设着吴敬梓祖父吴旦的五品官服。吴旦约在39岁时离世,留下一幼子吴霖起由其叔父吴勖抚养长大,对面这间便是吴勖的起居室,室内陈列着吴勖的秀才青衫。

  正宅东三进是吴敬梓曾祖父吴国对的居所,里面陈列着吴国对的四品官服。古代区分官品等级主要是靠衣服胸前的官补,文官为飞禽,武官为走兽,吴国对当时为四品文官,胸前官补为云雁。堂屋悬挂匾额“唯才是举”,突出了吴国对在任顺天学政和福建主考官时为朝廷选拔人才的宗旨。中堂对联上联 “晚遇亦荣光”,是指吴国对于1658年,也就是他43岁的时候才考中进士,在考取进士的四兄弟中是最晚的,但功名却是最高的,考了全国第三名,即探花,显得十分荣光。“三殿胪传,九重温语”,是指当年顺治皇帝亲自召见了这一科的前三名,最后还“赐座”。据史料记载,皇帝连吴国对的家庭情况、父祖至下几辈甚至连家庭住所都问到了。这不但让所有士子们羡慕,也成为吴家的莫大光荣。下联“中怀原淡泊”是说考中进士本来应该成为吴国对飞黄腾达的起点,但吴国对对仕途看得很淡,他在任官没几年之后就一病去职长达六年,复职后,未干几年,又“乞藏”八年。“青云路近,绿野堂开”写了两个人,一个是唐代大书法家怀素,一个是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宰相裴度。青云是怀素退隐后的书房名,绿野是唐朝名臣裴度退隐后的居所,他们都是淡泊名利之人。借此来指吴国对将遗园视为自己淡泊名利之所。

  吴敬梓曾祖父、祖父两辈人在八股考试中取得了非凡的功名。中国的科举考试始于隋朝大业元年,终于清光绪三十一年最后一科进士考试,历经一千三百多年。其中明太祖朱元璋在沿袭宋朝科举考试文体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种用八股文取士的方法,一直到1905年的9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推广学堂,八股取士前后共存活了四百多年的时间,贯穿明清两个朝代。

  “延陵堂”这块牌匾由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乡贤刘子善所书,也是吴敬梓的家族堂号。祠堂中间悬挂的是吴家始祖仲雍的画像,供案上排列着自仲雍至吴敬梓父亲吴霖起的27个牌位。左右两面展板展示了吴敬梓的祖系表和在全椒的世系表。

  延陵堂的堂号起始于吴敬梓的第十九世祖季札。说到季扎,大家可能都很陌生,但是大家一定都了解孔子,季扎便是孔子的老师,曾与孔子并称“南季北孔”,也是我们南方历史上第一位儒学大师了。作为吴敬梓第十八世祖吴王寿梦的第四子,季札知书达理,仁德宽厚。所以他的父亲寿梦一心想把王位传给他,但季扎却一再拒绝继承王位,最终逃到了延陵(今常州一带)乡下居住,无奈长兄诸樊继承了王位,便将延陵封给了他,因而封号延陵季子,这也就是堂号的起源。

  西三间展出了吴敬梓曾祖父吴国对的“薖园石刻”,为遗园主人吴国对手书石刻,原收藏于遗园。清咸丰年间遗园被毁,石刻被吴氏后人移至薖园收藏,因此后人将其称为薖园石刻。1979年,薖园石刻由吴敬梓八世孙吴炽棨在其住宅墙基中发掘出土,现有20余块,其中完好无损的6块,稍有残缺的7块,剩余皆断残,石刻一般宽80——90厘米,高31厘米,大部分正反两面均有字。吴国对不仅才能杰出,在当时也是非常有名的书法家,同时他还擅长诗词。薖园石刻记录的是以小楷书的孝经、以行书书的吴沛家训、以行草书的吴国对诗篇。吴国对的书法可以说是集王羲之和赵孟頫之所长,他的手书碑拓在民间广为流传。薖园石刻不仅是吴氏家族的宝贵史料,更是国家的一级文物,现收藏于吴敬梓纪念馆。

  正宅中进一、二进主要分别用来接待一般和重要宾客;三进为堂屋,主要供奉吴氏家族祖先牌位。

  正宅西三进是吴敬梓和父亲吴霖起的起居室。吴霖起曾任江苏赣榆县县学教谕,东卧室便陈列着吴霖起的八品教谕官服。西卧室为吴敬梓的婚房,书房斗方上的这句“一事差堪喜,侯门未曳裾”摘自吴敬梓的诗《春兴八首》。吴敬梓移家南京四五年后生活便陷入了贫困的境地,虽然出生在一个科举世家,曾祖、祖父两辈在朝为官的学生子弟众多,但他并没有去攀附找关系,这句话就充分表现了他的高贵人品。吴敬梓和第一任妻子是近亲结婚,妻子陶氏是其姑姑家的女儿,两家均对这门婚事非常满意。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吴敬梓的长子吴烺出生。吴烺是个天才,精通天文学、数学、音律学以及文学,他的著作《周髀算经图注》现在仍收藏在伦敦大英博物馆。吴烺曾在1751年乾隆南巡时迎銮献诗,被皇帝赐为举人,又在乾隆35年(1770年)升至宁武府同知。

  吴敬梓在《移家赋》中描写了自家的花园,花园中有一座积翠亭,积翠亭之名和两边的楹联均由中国书协会员、全椒著名书法家秦锦章先生所书。

  赐书楼位于西院,匾牌由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冯远所书。遗园主人吴国对当年高中进士,不仅受到皇帝召见,皇帝还赏赐了很多书给他,为此吴国对深感荣幸,便在遗园中特建这座赐书楼,以彰显皇帝对他的恩宠。抱柱上的楹联“万轴悬牙墨庄无过,一编在手尘世浑忘”,由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苗培红所书,上联用墨庄堂典故,意为赐书楼藏书之丰富胜过了墨庄堂,下联是说沉迷在书海里的状况。吴敬梓自幼读书成癖,不喜欢和儿童们玩耍,反而一头扎进赐书楼藏书中渔猎百家,忘却身外之事,也正是赐书楼的丰富藏书为他提供了博览群书的条件。

  赐书楼正中悬挂“奕叶青箱”牌匾,“奕叶”为累世、一代接着一代的意思,“青箱”取自吴敬梓《遗园四首》诗中写其曾祖父吴国对的两句诗:“辛苦青箱业,传家只赐书。”说明吴门的传家之宝是书籍。当年赐书楼里的书籍非常之多,由于历经战火而焚烧殆尽。现在楼内展出的一些名人字画都是当年纪念馆刚刚建成的时候征集而来的,非常珍贵,是无价之宝,其中一级文物两件,二级文物三件,三级文物三十九件,有何香凝的《岁寒三友图》、老舍夫妇的字画和当代草圣林散之的墨宝。赐书楼还藏有遗园主人吴国对留下的手迹。吴国对之所以能够考中一甲三名的探花,跟他的一手好字是不无关系的,在历史上他就是个非常有名的书法大家。他曾经当过侍读,做过康熙皇帝的老师,后来升为国子监司业。

  文木山房,是吴敬梓早年读书的地方,吴敬梓对它情有独钟,从其著作《文木山房诗文集》《文木山房诗说》便可得知。

  西花园敞轩内的这组雕像是吴敬梓在30岁生日时聚会的场景,参加聚会的有他的表兄兼连襟金榘、金榘的弟弟金两铭、堂兄吴檠以及好友章晴川。三十岁的吴敬梓,作为遗园的长房长孙,正处在人生的低谷当中:他十三岁丧母,二十三岁丧父,二十九岁丧妻,一下将他抛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只剩下他和幼子吴烺二人。屋漏偏逢连阴雨,科举上屡试不中,而在家族之内又面临着族人对于财产的争夺。此时的他对于生活失去了信心和目标,写下了“不婚不宦”四个字,这种情况使他的亲朋好友们十分担忧。在这次聚会中,金榘兄弟和吴檠三人各为他写了一首长诗。这三首诗通过对以往生活的回忆,特别是亲朋好友的规劝和开导,终于将吴敬梓从醉生梦死的边缘拉了回来,重新振作起精神面对生活。很快他便娶了叶氏为妻,并于33岁举家迁往南京。

  吴敬梓故居以其精湛的结构布局,浓郁的全椒地方建筑特色,对弘扬全椒厚重的文化底蕴,彰显全椒地域特色,深入解读全椒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全椒由文化大县向文化强县的跨越,有着不可低估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作 者 简 介:秦德著,男,汉族,安徽全椒人。1963年7月出生,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文学学士学位。高中语文教师资格,名列安徽省人才资源库。因在国家级书刊上发表过几篇教学论文,1994年3月调入县委宣传部工作。现任县旅游局副局长、滁州市儒林外史文学艺术协会副会长,系《西北作家》杂志签约作家,全椒文化名人。

  读书与工作期间,曾在《新滁周报》《滁州日报》《安徽日报》《党员生活》《江淮风纪》《安徽宣传》《后勤导刊》《安徽吟坛》《江淮文艺》《东南文艺》《天府散文》《华东旅游报》《中国水利报》《底线文学》《中国乡村》《凤凰网》《世界作家导刊》《半月谈》《人民日报 <时代潮周刊>》《人民日报 <大地月刊>》等省内外知名报刊和出版物发表诗文300余篇(首),作品曾多次获奖, 1997年9月应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和改革出版社邀请,赴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颁奖典礼,荣获 “一级撰稿人”奖牌。

“西北作家”首届原创文学大赛征稿启事

西北作家 || 黎荔:两种文体: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

西北作家 || 小说:在房间里放风筝的女人(金娅丽/浙江)

西北作家 || 幽默:文人不谈钱

西北作家 || 黎荔:人间囚徒

大赛入围作品03:接于两米之内(外二首/安徽 刘坤)

大赛入围作品02:家务院(外二首  杜晓旺/陕西)

西北作家首届文学奖入围作品01:向麻雀致敬 (散文)王利群/陕西

【西北作家/大赛作品68】小小说:爱的催眠曲(陕西  张先军)

【西北作家/大赛作品67】现代诗三首(兰溪先生/甘肃)

【西北作家/大赛作品66】散文:诗画崀山(何石/湖南)

【西北作家/大赛作品65】刘二红:狗年说狗

【西北作家/大赛作品64】杨东增(浙江):乡村处处流淌着曼妙的诗意(组诗)

“童年故事”征文 || 杨海信:英雄

“童年故事”征文 || 崔彦(陕西):童年的除夕

“童年故事”征文 || 筱儿:小狗的葬礼

“童年故事”征文 | 雷焕:我家的淘气包

(0)

相关推荐

  • 滁州全椒吴敬梓故居

    更新于 6小时前来自作品集风光(视 照)

  • 1950年安徽全椒寄南京挂号快递封

    1950年安徽全椒寄南京挂号快递封,背贴普1-800两枚.改1-200元一枚.华东三一版毛像100元六枚,合计符资2400元,销安徽全椒七月十七戳,有南京七月十九到达戳,贴有挂快编号条发.保存完好

  • 安徽滁州全椒吴敬梓纪念馆

    安徽滁州全椒县吴敬梓纪念馆位于全椒县河湾路88号,南临新襄河,北依走马岗,与吴敬梓故居"探花第"隔河相望.距琅琊山摩崖石刻及碑刻南26.8公里. 吴敬梓纪念馆建于1984年,198 ...

  • 万历朝“国本之争”与全椒知县樊玉衡 | 秦德著

    樊玉衡,字以齐,黄冈人.明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由广信推官征授御史.弹劾奸勋惠安伯张元善等,谪无为判官,稍升全椒知县.万历二十六年(1598)四月,全椒知县樊玉衡上<请皇长子册立冠婚> ...

  • 中国第五大古钓台——全椒碧云湖钓鱼台 | 秦德著

    戴上耳机听更嗨! 中国有四大古钓台:陕西渭水姜太公钓台.浙江桐庐严子陵钓台.山东濮水庄周钓台.江苏淮阴韩信钓台.安徽全椒县碧云湖亦有钓鱼台,堪称中国第五大古钓台. 碧云湖陡山前数里,有天同院,天同院有 ...

  • 安徽滁州全椒吴敬梓故居

    滁州全椒吴敬梓故居位于全椒县襄河镇河湾社区.与吴敬梓纪念馆隔河相望.吴敬梓,安徽全椒人,清代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曾创作了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011年,全椒投资200 ...

  • 关于举办纪念吴鼒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征文启事

    尊敬的各位老师: 您们好! 2018年以来,全椒县与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精诚合作,搜集整理并编纂出版<全椒古代典籍丛书>,先后组织开展了纪念吴敬梓.薛时雨.金兆燕.吴烺学术研讨活动. 吴鼒&l ...

  • 写生安徽查济(11——13日)

    原文地址:写生安徽查济(11--13日)作者:吴国炼 这次小分队部分成员一行五人赴查济写生,下榻<品味查济>,老板.老板娘热情厚道,吃住非常好,虽去了三天下了三天雨,但雨中写生别有情趣,大 ...

  • 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生价值——浅析苏秦的价值观 | 秦德著

    戴上耳机听更嗨! 苏秦 苏秦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他生逢战国中晚期,当时,各诸侯国之间相互兼并的结果,使秦.楚.齐.燕.韩.赵.魏七雄各据一方,形成分立局面.当时,东有大齐,西有强秦,都有兼并天下的 ...

  • 春游江淮请您来▍滁州全椒,人文儒乡香古今!

    全椒县古名椒邑,西汉始称全椒,有'江淮背腹'. '吴楚冲衢'之称.全椒县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广布全境,类型多样.小娇今天带你一起走进人文全椒. 吴敬梓纪念馆 吴敬梓纪念馆是为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