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瑰宝——中医
在西医全面化的“进攻下”,中医的地位“岌岌可危”,已经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医医学到了一个危险的地步,许多人对中医的了解都很浅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唐朝以后,中医便发展到了繁荣时期,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
《黄帝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我国医学宝库中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与《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难经》共称为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根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西汉以来的二千多年里,中国先后发生了三百多次疫病流行,由于中医的有效预防和治疗,控制住了疫情蔓延,得到了较好救治,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西班牙大流感、欧洲黑死病、全球鼠疫那样一次瘟疫造成数千万人死亡的悲剧。
新中国成立后,在几次重大的疫情救治工作中, 譬如1956年的流行性乙型脑炎、2003年的非典、2009年的禽流感,中医药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并且展示了中医辨证论治和三因制宜的优势。1954年、1955年石家庄流行性乙型脑炎,中医研究院(即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前身)的蒲辅周老先生用白虎汤、清瘟败毒饮等清热解毒之法,取得非常好的疗效。1956年北京流行性乙型脑炎,蒲老根据当年北京气候暑湿重的特点,及时调整,采用三仁汤、三石汤、五加减正气散、千金苇茎汤等化湿清热治法,同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3年广州非典,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邓铁涛老先生指导下,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收治74例SARS病毒感染者,其中仅3例使用了激素,非典后遗症为零。2009年的禽流感防治中,中医药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中西医结合的成果发表在国际医学期刊《内科学年鉴》上。
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在救治工作中也发挥了更加重要、更为广泛的作用。强化中西医结合、中医深度介入诊疗过程,成为医疗救治的鲜明特点,中医药在全国各地新冠肺炎防治中的价值被极大地肯定。
继承中医、传承中医、发展中医,让中医成为真正的中国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