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破坏者时代,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创新者的窘境》│ 书海遨游 No.18107

书海遨游 No.18107

这是一个破坏者时代,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创新者的窘境》

推荐程度:***

(事后诸葛亮不见得能说服马谡)

原书阅读:454分钟

本文字数:1,230

本文阅读:4分钟

这是克里斯坦森先生“创新者系列”的第一本书,写于1997年,可以说成是克里斯坦森先生创新理论系列的起点。其实说起“窘境”也就是“推动企业成为主流市场领先企业的管理方法同时也是导致他们错过破坏性技术所带来的发展机遇的管理方法。”

似乎可以简称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其中引用了以硬盘驱动器行业(最像果蝇生命特征的行业)为主,涵盖钢铁制造行业、摩托车行业、微处理器行业、计算机行业、电动汽车行业等行业的发展数据,来讨论破坏性技术对于各个行业的影响。

其实最后译者的总结梳理已经非常详细具体了,也归纳出给企业管理者们如下建议:

“1、将发展破坏性技术的职责交给确定存在消费者需求的机构,以便确保资源能够流向这些机构。

2、设立一个能够欣然接受较小收益的独立的小型机构。

3、为失败做好准备。

4、不要寄希望于技术突破。”

所以我也不想多总结什么,只是想说一点,事后诸葛亮不见得能说服马谡,而且再扩展思考一下,难道没有萧何就不会杀韩信吗?

或者我们也可以看看作者总结的另外五个原则:“在与破坏性技术的竞争中铩羽而归的企业则选择忽略或抗拒这些原则,

1、资源依赖型:在运行良好的企业,消费者有效地控制了资源分配模式。

2、小市场并不能解决大企业的增长需求。

3、破坏性技术的最终用户或应用领域是无法预知的。

4、一个机构的能力独立于机构内部工作人员的能力而存在。

5、技术供应可能并不等同于市场需求。”

我想,90年代一定有书是在推崇这五个原则的,这也是当时很多大公司之所以成为大公司的制胜法宝。当时就没有“克里斯坦森”吗?一定有。只是当时时代不一样。

如果没有现在这个时代背景,你如何说服那些“如日中天”的企业去认同“窘境”的威胁,更多的是可以看到哪怕是见了棺材也不见得会掉泪。

可以借用作者的一句话,“破坏性技术应被看做是一个市场营销挑战,而不是一个技术挑战。”“克里斯坦森”创新者系列的成功应被看做是一个新时代的选择,而不一定是他本人的创新。

或者我更想称这个时代是“破坏者时代”。

不过不得不提的是,作者的思考基础框架,即RPV框架(资源、流程及价值观)乃至价值网的概念还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如果单从创新或者更具体到技术创新上的话,会局限在产品角度,而真正创新能够活下来还是要回归到系统的考量。凡是提到系统如果需要复制乃至传播,还是需要一个框架的支持。建立理论框架也许是作者作为大学教授的基本功吧。

进而说说20年后的现在,可以说已经是一个全新的充满破坏者的时代,然而相信故事依然会反复上演,创新者的窘境依然存在,这其实是一种必然的矛盾。至于如何去选择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只能说“为失败做好准备”而继续前行。

2018-10-10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

Clayton Christensen

“每日糊图”:

每天发一张自己拍的照片和一段原创的文字,和你分享着生活和心情。

“书海遨游”:

每看一本书都会感慨几句,以此分享给大家,和大家一起讨论,引发更多的共鸣。

“每月一片”:

每月挑选一部当月最喜欢电影,做些感想和评价,推荐给大家。

大家可以在公众号的菜单中找到更多更详细的信息,如有任何问题,也欢迎大家随时留言反馈。

伴你一起

浸在消逝的时光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