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学习更有效

让课堂学习更有效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一直觉得《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工具书,里面都是纯理论,读起来好难。这周要写文章,逼着自己超级认真读,却越读越有味道,仿佛苏霍姆林斯基就是我的教育知己,为我解答了许多课堂上的困惑、他的一些做法,也很值得借鉴。

思考(巩固)成为课堂一部分

思考就是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要想一想,检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确,并尝试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思考是抽象化的,不易于检查。怎么让思考可视化,可评价?在语文学科里面,我认为,写作不失为一种很有效的方式。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反复提到场面描写。这对学生来说是个新概念。在课堂上,我先请学生分析《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中,场面描写的句子,哪些句子是细节描写,哪些句子是整体描写,文章是怎样做到点面结合的。在学完什么是场面描写后,我举了个最近发生的例子:开学初六(1)专场演讲会,请学生马上在日记本上写一写,注意点面结合。

写完交上来一改,有些学生只有演讲者和主持人的描写,没有观众,这就是典型的没有面;有些学生大篇幅讲当时群体怎么热闹,却没有具体到演讲者,具体到某一个观众,这是没有点。通过写,很快反映出学生的思考过程和结果。他到底懂不懂场面描写。再把范文一读,学生就知道怎么修改了。

要想学习高效,思考新知,留出课堂时间回顾,这很有效。共同体的学习方式,也是雷同。共同体学习中,先独立思考,再是个体发表。个体发表的过程已经是思考后的产物了。而后小组代表的分享,更是知识整合、优化的过程。通过分享,让学生的思考可视化。在课堂上,学习真实地发生了。

有效的脑力劳动

相信老师们在课堂中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提出的问题,总是那几个学生回答,不举手的永远不举手。这是什么原因?有部分学生还未进入学习状态,他们并没有在思考。怎样才能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以便使教师对全班的工作都能检查得到呢?

书中以数学为例,利用草稿本,每个题目,学生像在黑板上一样,在自己的本子上进行演算。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在语文学科,该怎么反馈呢?写批注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一次在与校长的交谈中,校长提到他们班语文课的常态,每个同学在语文书上做批注。以前,我会幻灯片上标注重要信息,让学生记录在书本上。大部分学生,语文书上是整整齐齐的笔记,也有部分学困生,一篇文章上完,书上还是干干净净的,不留一点痕迹。长此以往,有个别学生就不思考了,等我在幻灯片上出现有用的信息。

后来我想,做摘录笔记,答案再精致,还不是学生自己的思考结果,这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还算不上有效的脑力劳动。后来,我也学校长做批注的方法。我要求学生,读一篇文章,或遇到一个问题,先把你的感受,你的回答写下来。无论答案对否,这都是你的珍贵的思考结晶。之后,可再记录老师提供的信息。学生在批注的过程中,我就很容易看出,某个学生有没有在做脑力活动。这样之后的校对,就显得有效果了。

评分有分量,有意义

我赞同评分的评价手段,我更赞同书中说的,好几种劳动的评定。没有能力掌握知识的学生,他的成绩打不了高分,但他的学习态度,他的字迹,他上课的倾听状态,都可以评分。这种多方面的评分,更能让老师清楚分析出上不去高分的原因在哪里。如果做了多方面的努力,实在是知识能力有限,那也要像书里说的:尽一切努力使学生相信自己的力量。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先不急于评分。老师再讲解一遍,给学生也有成功的机会。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这本《给教师的建议》太真实了,是一本好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