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请享受幸福
今天,请享受幸福
——第四周教师会前批注阅读
你可曾想过,在炮火纷飞的年代,多少渴望知识的眼神被战火无情碾碎。西南联大的教授们在跑警报时,痛心疾首:“诺大的中华,竟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有一次金岳霖为了躲避空袭,抱着手稿往外跑,到了山上,他跟往常一样坐在那一摞的手稿上。结果起身继续赶路,等想起来时再也找不到了。多达六十万字,历时十年完成的《知识论》手稿终将遗落在那个午后的风里。那个年代没有电脑没有备份,丢了十年凝结的心血,任谁都要绝望透顶。金岳霖自然十分难过,可他硬是凭着自己过人的记性,提笔重写,几乎一模一样地复制出来了。
(拍摄者:林玲 拍摄点:桐小榕树下)
假如金先生从此一蹶不振,怨天尤人,那金岳霖就不叫金岳霖了。
本周林玲老师推荐的文章《身在福中要知福》,让我想起太多的中国往事。翻开中国近代史,自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我们的国家就战事不断,人们颠沛流离、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好不容易盼来了“人们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本以为从此过安定的日子,等来的却是一个接一个的运动:肃清反革命,知青上山下乡,文化大革命,校园里常常人去楼空,孩子们当起了红卫兵,他们把本该最属于他们的书本却抛在脑后......
今天,我们当老师是幸福的,我们的工作是确定的。当我们迈进教室,孩子们整整齐齐地坐着等你,你不用担心突然停课,也不用担心孩子们纷纷涌向街头,将你一个人撂在空荡荡的校园里,惊慌失措、迷茫困惑。你无需顾虑下大雨时,把铁皮屋顶敲得叮叮当当响,而不得不“静坐听雨”。孩子们发着光的小眼睛注视着你,一张张无邪的笑脸迎向你,你以为的再平常不过的画面,却是那个年代多少老师心里梦里热切企盼的幸福时刻。
动荡年代里,安稳即美好。
现世安稳,真的岁月静好吗?
一旦安稳惯了,我们就在安逸中迷失,一颗心变得麻木起来。我们开始对周围的事物不满,心生怨恨,抱怨社会,指责他人,在自怜自艾的泥潭中越陷越深——似乎全世界都亏欠了自己。
在我们漫长的教学生涯中,难免遇到无助无奈的时候,我们是抱团发牢骚还是积极寻求出路?
丰和小学的张玲玲老师就十分擅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化解困境。
农村学校的孩子回家基本不主动读英语,为什么呢?一,没有听和读的设备(有的孩子还巴不得家里不要有这些现代化装备)。二,家长很忙也没有意识督促孩子读课文。三,留守儿童只跟着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根本不过问孙儿学习情况。摆在面前的就是老师无力改变的事实。张老师的思路是既然得不到家长支持,我们就要学会变通。建立一套全面而庞大的课后服务系统,点兵点将,发动学生资源,一对一传帮带。甚至,还时不时来个“疑难问题会诊日”,针对每单元的知识重点难点,让学生在全班轮流答疑解惑。她成功地创设了学英语的氛围,校园读英语从此蔚然成风。不仅如此,学生的英语成绩年年在学区名列前茅。
这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一个“惑则变,变则通,通则达”的好例子。
所以,请停止抱怨。抱怨非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还会彻底固化你的思维模式。一旦你的思维自动化,无论发生什么事,你会下意识地用你习惯的方式去应对。所以,爱抱怨的人除了抱怨,什么也突破不了。还记得那句话吗?“为什么我们道理都懂,还是不能过好这一生。”懂了做不到,就不是真正的懂。懂了,然后做到,是迈向全新自我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