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少有人走的路》有感
读《少有人走的路》有感
——自我认同
文|季信心
这本书很神奇,举出的例子似乎都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好的不好的,非常有代入感。
三观要正确
第一句 “人生苦难重重”,就把我自认为的美好人生给否定了。一直以来,我觉得身边的人都是好人,包括自己,直到被现实打脸,人性的复杂是难以想象的,现在看来我只愿看到我想看到的。
前面几章说到,“如果一个人他们能区分自己和外在世界更多的不同,能够认识到自己身材的大小体能的局限性,这样的认知就是所谓的自我界限”。我认为自我界限,就是一种自我三观的范围。一个人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接收到各种各样的信息,然后会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使他清晰明白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通俗点说,就是“关我什么事”,自我界限清楚的人可称之为思想自由的人。
而自我界限不清楚的人,他不了解自己,他把自己的定位寄托于别人给他定的人设。没有主见,别人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我就做什么样,开心与否,取决于别人认为的,因为你快乐所以我快乐,依赖别人给自己定义,拒绝不了别人的看法,在意别人的眼光。我觉得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讨好型”人格等。
人的复杂,不是一时就能改变的,就像有些人,可以一直到坏到老。所以从“小”做起,教导孩子,建立他们重要的人生观,家长与教师要做出正确的引导。
精神要独立
文中说,“没有别人的关心和照顾,就认为人生不够完整以致无法正常生活,这就构成了心理学上的依赖性”。
由此分成依赖的正常渴望和病态的依赖。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关心和照顾,但是不会超出自己的生活范围,不会过度的去依赖。就像一个失意的人,获得别人的一句关心会减轻痛苦,但是不会沉迷于这种感觉而贪恋着走不出来。
而过度依赖者,总是千方百计的去求关注、求依赖,却从来不会去付出。他们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全都建立在别人是否能满足他的需求上,如同寄生虫,如果不能在这个宿主身上汲取他所需要的能量,就会潇洒的挥一挥衣袖,转身寄生到别的宿主身上。我们经常对孩子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们不要怕孩子辛苦,一手包揽,适度放手,让他们从小事做起,只有这样,才能慢慢让孩子养成精神独立的好习惯。
于是,我想到我们听课本封面的话:“听别人的,做自己的,读别人的,想自己的”。自我认同太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