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粉圆子
过年的时候,桌子上都有一碗山粉圆子。
山粉圆子的精华不是圆子,而是圆子里的烧肉。尽管我们吃的都是圆子,那是因为肉太少了,山粉圆子主要是借了烧肉的香味以及烧肉的油汤。
山粉圆子的做法很简单,先是将切成方块的肥肉在锅里炼一下,一者是为了熬出肉里的油,再者也是为了给这块肥肉解腻,未经炼油的肥肉,一般人都不敢吃。
肥肉炼得差不多了,就往锅里下开水,接着添加酱油、八角,然后就盖上锅盖炖着。
与此同时,拿出一个盆子,往盆子里加入适量的山粉,先加冷水将粉搅拌,确保山粉被调试均匀后,再往里倒入温水搅匀。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的是,不能让生粉里面结团,一旦里面结团后,里面结团的粉就真的是生的,永远也煮不熟了。
生粉调完后,锅里的水也开了很多次,此时就可以将和好的生粉做成圆子往汤锅里下,圆子在开水里翻滚变色,等全部的圆子表面变成深褐色,圆子慢慢地飘起来,直到在水面上圆子看似透明晶体状,收汤后,山粉圆子就算是煮好了,这时往快干的汤里撒一点小葱沫子,一道山粉圆子就完成了。
端上桌的那碗圆子里,一般都会有肥肉块,大多数时候,厨房里还有一碗圆子,这里都是不带肉星的,女人和孩子通常是在厨房里吃圆子。其实,很多人都喜欢吃圆子,因为肉味都已经浸入到圆子里,圆子吃起来不像肉那么腻。
很多外地人不知道山粉是什么东西,山粉其实就是山芋粉。城市里也能见到,不过城市人买到的山粉都是一斤一包装的,这样的山粉是用来勾芡用的,不像我们老家,山粉都是十几斤、几十斤地送人或者收藏。
因为,那时候,老家的山地里只适合种植山芋,山芋多了,人吃不完,以至于猪都不愿意吃,最后只好将多出来的山芋做山粉。
山芋有两种,一种是皮呈水粉色的,这种山芋比较甜,糖份高、淀粉少,这样的山芋日常食用或者过年时熬糖。还有一种山芋的皮呈深紫色,这样的山芋淀粉含量高,适合洗山粉。
洗山粉不是很复杂的工作,先将山芋表面洗净,然后就将山芋放到擦缸里磨擦,将山芋磨成碎渣状。
擦缸很多人都没有见过,它是直径差不多有几十公分,高度近一米的陶瓷缸,这样的缸跟别的不同之处是,它的内壁分布着一圈二十几公分高的向一个方向开口的斜纹。抓住山芋,逆着斜纹的朝向,在缸内转着,很快手里的山芋就被磨成一堆堆的沫子。
擦山芋是一门技术活,手艺好的,不仅磨擦的比较省力,且磨擦的比较均匀和细致,且不易伤手,手艺不好的,结果就不敢想象了,把手磨出大口子的,山芋磨得粗细不均的,累得腰酸背痛的大有人在。
磨完山芋之后,往缸里倒入开水,目的就是为了将沫子里的淀粉萃取出来。然后就用一个纱布制成的吊篮装上冲水后的山芋沫子,不停地摇啊摇,摇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地往山芋沫子里冲水,直到最后出来的水变清了,不再呈现浆状。将纱布里面的山芋渣拧干,冲出来的水放在一边沉淀,一段时间之后,淀粉都沉到了缸底,轻轻地将面上的水倒掉,剩下的就是湿山粉了。
将山粉从缸里挖出来,放到太阳底下晾晒一些日子,山粉就成了变成了白色的粉末。家乡人用塑料袋装起来,随时准备做山粉圆子吃。
当年在乡下,一年吃不了几次山粉圆子。因为原料总是凑不齐。
州上人家,过年时有肉,但是没有山粉,山区人家有山粉,可哪有那么多的肉去煮山粉圆子呢?
山粉圆子最好吃的时候,还不是用碗装着端上桌的时候,而是,桌子上驾个炭炉子锅,将山粉圆子倒在锅里,小炭火慢慢地咕嘟着,那是世间最美的味道。
夹上一个山粉圆子,一边使劲地吹着,一边使劲地咽着口水,感觉山粉圆子可以入口了,放到嘴里,烫的难以下咽,只好仰着脖子,利用圆子与腔壁的空隙,呵哈着冷气,不一会儿,山粉圆子顺着食道滑溜下去,一股热流从口腔带到胃里。
也有吃相斯文的,用筷子夹着圆子,轻轻地咬下一块,用舌头快速地在嘴里搅拌着,牙齿飞速地切割几下,也不知嚼碎没有,赶紧趁热吞了下去,要是就是那爽滑的透溜。
现在人估计不会这样吃山粉圆子了,因为,山粉圆子也吃不出当年的味道。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著作6部,累计出版20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1部):《一车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散见于《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安庆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