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涛“一画论”根源探析,《周易》哲学思想对他是如何影响的?

导言:在中国的绘画史上,石涛是一位非常杰出的画家。其《苦瓜和尚语录》,主要围绕“鸿蒙”、“一画”、“蒙养”、“生活”、“混沌”、“氤氲”等方面来论述“一画之法”的。其理论显然是受到《周易》的太极观和蒙养观的启发和影响。本文试从《周易》的“童蒙”、“物生必蒙”、“蒙以养正”、“天地养万物”、“养正则吉”等思想对其影响出发,深入剖析“一画论”产生之根源。

关键词:石涛;山水画;一画论;苦瓜和尚;

专栏
石涛山水心路探秘
作者:山水弘毅xsy107
¥56
25人已购
查看

石涛(清初四僧)《碧梧孤舟》

一、《周易》里面的哪些哲学思想对石涛的“一画论”影响最大?

清代石涛的《苦瓜和尚画语录》,主要围绕“鸿蒙”、“一画”、“蒙养”、“生活”、“混沌”、“细缰”等范畴论述绘画的“一画之法”,其理论显然受到《周易》的太极观和蒙养观的启发和影响。《周易》的《蒙>卦提出“童蒙”、“物生必蒙”、“蒙以养正”。《颐》卦提出“天地养万物”、“养正则吉”、“自养”、“养贤”、“颐养正也”等,都是描述了天地自然的混沌之“蒙”的状态,朴素稚幼,如“童子”一般天真无邪,充满正气。人的修养就是要回归到自然“童蒙”朴素状态上来,从邪念虚伪中还原到生命的本原状态,所以要“养正”。通过“养”返回“童”的“正气”、“元气”。艺术同样需要返归“童蒙”的混沌状态,修养正气。书画的笔墨要蒙养,墨分五色,纯属精神性的,笔墨有气韵生动,有生命内涵,和艺术家的生命精神相贯通,岂能不养。自然本体不仅是朴素的,而且是本真的、正气的。本体的朴素和正气构成审美意象的终极本质。《石涛画语录)曰:

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法于何立,立于一画。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见用于神,藏用于人,而世人不知,所以一画之法,乃自我立。立一画之法者,盖以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盖自太朴散,而一画之法立矣;一画之法主,而万物著矣。我故日:“吾道一以贯之。”(《一画章》)

是一画者,非无限而限之也,非有法而限之也。法无障,障无法。法自画生,障自画退。法障不参,而乾旋坤转之义得矣,画道障矣,一画了矣。(《了法章)

墨之溅笔也以灵,笔之运墨也以神。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能受蒙养之灵,而不解生活之神,是有墨无笔也。能受生活之神,而不变蒙养之灵,是有笔无墨也。(《笔墨章》)

笔与墨会,是为细组;细温不分,是为混沌。辟混沌者,舍一画而谁矣。 (细缊章》)

审一画之来去,达众理之范围。山川之形势得定,古今之皱法不殊。山川之形势在画,画之蒙养在墨,墨之生活在操,操之作用在持。善操运者,内实而外空,因受一画之理而应诸万方,所以毫无悖谬。亦有内空而外实者,因法之化,不假思索,外形已具,而内不载也。是故古之人虚实中度,内外合操,画法变备,无疵无病。得蒙养之灵,运用之神。(《皴法章》)

周流怀抱不著,则蒙养生活无方。(《资任章》)

在石涛看来由“太古”到“太朴”是万物生活的先后秩序,也是绘画立“法”的顺序。“太朴”又分为“不散”与“一散”之际,“太朴”及“不散 ”是“无法”的状态。“一散'开始“立法”,“法”立到“一-画”之中,是“众有之本”,'万象之极”,这是深受“太极”生“两仪”、无形生有形的理论影响。阴阳未分之前为混沌的太极,阴阳分开后形成“屯”、“蒙”。因为有“蒙养'和“生活”,才产生“灵”和“神”。“一画”是具体的“有形”之物,又是一切众法的根源。“一画”要收尽“鸿蒙”之外,“鸿蒙”是形而上之理。“一画”介于理与用之间,所以石涛要“吾道一以贯之。”石涛学习了孔子《论语.里仁》的“参乎!吾道一以贯之”的圣人气度,以一画贯众法。

专栏
中国传统山水画心路探密
作者:山水弘毅xsy107
¥199
12人已购
查看

石涛《清溪独钓图》

二、石涛的“一画”之法从何处而生?

“一画”之法从何处而生,石涛在《了法章》明确指出是得“乾旋坤转之义“而来的。“乾旋坤转之义”也就是《周易》乾坤之理。体现“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易学变化精神,用乾坤阴阳彰显画道,也就明了“一画”的内涵了。以“画”来表达“有法”和“无法”的隐显关系,通过“画”传达“道”的本意。《易》虽有“先天”、“后天”之理,但人始终处于“蒙昧”状态,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要用“蒙养之灵”和“生活之神”,进行养正和启蒙。

石涛话语录里的“生活”与今天所言的“生活”不太一样 ,石涛主要描述“生”,字宙的生机、生命律动。“生生之谓易”是《周易》的灵魂和本质,有变化,有生命,才能有生活。“活”是流动活泼灵活。如《屯》卦中有“动平险中”,谢赫《画品》有“气韵生动”。“生活”体现出万物生长的萌动生动等蒙昧状态,一阴- -阳未分之谓“蒙”。“阴阳不测之谓神”。

石涛认为山川之形势取决于画家如何去“观物取象”,如何去描绘它,表现它。绘画的“童蒙'(太极)修养之功表现在用墨技法之上,墨的“生动”、“活灵活现”取决于操运操纵驾驭笔墨的功力,而驾驭之功又取决于对笔墨总体把握和统筹上。善于操纵笔墨的人,内气充实,外在虚幻,这是因为受到“一画”之理而能应付一-切变化的缘故。这里的“一画”之 理与《周易.泰>卦的通达之理是一致的,《泰》卦,上坤下乾,乾坤相交、阴阳升降。《周易.泰>卦曰:

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天地交泰,阳在内卦,阴在外卦,实在内,虚在外,阳主动而阴顺从。天地相交而万物得生,有“生”而有万物享通。乾三阳开辟阴险阻碍,获得春意盎然的生机,所以丝毫不违背自然之理。有的画作内空虚而外实在,是因为这类画家对技法变化缺乏深层次的理解,不加以思索,外在形式虽已具备,而内在正气空虚困乏。内空外实,如同《周易.否》(靠)卦,其《彖传》曰:

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

天地不交,万物不生,万事不和,万道不通,闭塞阻障。阴卦在内,阳卦在外,空在内,实在外,外强中干,阴强而阳弱,小人当道,天下混乱,天时地利人和皆不当位。阴阳二气背离,君子天履地载之德被阻隔,危乱至亡。所以石涛言“古之人虚实中度”,君子要以《泰》卦的“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把握阴阳相合、阴阳互济、虚实相生的居中守正之度,以光明正大之品德内外合操,相合为生。

“物生必蒙”,万物因为有“生机”,所以在“萌生”状态中要养育,要养正。“蒙享,以亨行时中也”《蒙》)刚柔能得中,守正,蒙养才能亨通,合乎自然法度。这样画法就能够在变化中获得通达通泰、生活、生机、神奇、完美无缺的境界,所有这些应得之于“蒙养”的灵气。

专栏
黄公望秘不外传的山水心法
(0)

相关推荐

  • 《易经》导读(一)——简介

    一.<易经>简介: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 ...

  • 《苦瓜和尚画语录》(二)

    变化章第三 古者,识之具也.化者,识其具而弗为也.具古以化,未见夫人也.尝憾其泥古不化者,是识拘之也. 古人作画只懂按照物体的具体形象描绘,即谢赫六法中所说的:"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 ...

  • 山水蒙卦是讲什么的?周易六十四卦排列有什么规律?

    蒙卦的卦画结构是下面一个三爻的坎卦,上面一个三爻的艮卦,艮为山,坎为水,传统称为坎下艮上,山水蒙. <序卦>说:"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 意为, ...

  • 石涛《画语录》中提出“蒙养”和“生活”一...

    石涛<画语录>中提出"蒙养"和"生活"一对概念,这对概念是从中国古代学说<周易>中承继而来的,石涛赋予其完全新颖的意义,成为其画学理论体 ...

  • 美术研究|石涛《画谱》的美学意义

    [摘要]石涛<画谱>在绘画起源问题上截断众源 ,首倡一画说 ,为画学找到了坚实基础 ,其作受直觉体验的禅思影响 ,避免了传统画论经验主义的局限性 ,不斤斤计较于已有的画法规则 ,而处处强调 ...

  • 陈文苑:剑川白族木雕兴起、发展的历史文化根源探析

    摘    要:剑川木雕是大理白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产生的一门独具魅力的雕刻艺术.剑川木雕历史悠久.风格独具,是我国民族传统手工艺的典型代表.通过对剑川木雕的详细考察发现,它的兴起.发展与特殊的自然环境 ...

  • 探析越鞠丸对脾胃病方剂的组方影响

    越鞠丸又名芎术丸,是治疗郁证的代表方剂,有理气解郁之功效.最早出现于<丹溪心法 ?卷三 ?六郁五十二>中:"越鞠丸,解诸郁."方由苍术.香附.川芎.神曲.栀子五药组成 ...

  • 从司隶校尉的职权演变,探析其对古代统治者加强皇权的影响

    古代王朝的皇权一旦确立,总是呈现想要加强自身集权的过程,尤其是秦汉之后,皇权逐渐开始压制相权和地权.其中自汉到魏晋时期,司隶校尉官职的确立及其职权的不断演变,对统治者加强自身皇权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

  • 从《周易》宇宙起源论探析李东垣的《脾胃论》

    开 · 拓 你的思路 极简学习 第十二辑 ○ 导言 为了对李东垣的脾胃论有更深入的认识与掌握,本文透过<内外伤辨惑论>与<脾胃论>所引<周易>的"宇宙起源 ...

  • 深度探析:老子与尼采的哲学观点有什么异同点?

    老子和尼采是中西方的著名思想家,两者的思想具有某些相似性,尤其是哲学学说方面.老子和尼采都主张少部分人掌握知识,也就是贤人应当掌握知识,其他愚民掌握知识则只会加剧社会的动乱. 尼采也主张少数人掌握知识 ...

  • 北京师范大学李祥俊:儒者之死——曾子临终言行的死亡哲学探析

    作者简介:李祥俊,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要:曾子是孔门大哲,他的临终言行是儒家思想史上难得的记载.曾子临终注重肉身向父母.祖宗的复归,注重道德精神的关注和礼仪的 ...

  • 周易之探析

    周易之探析 2021-07-17 09:22·香山樵 <周易>是中国古代研究占测宇宙万物变易规律的典籍,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起源于甲骨卜的实践,伏羲画八卦,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孔 ...

  • 半夏厚朴汤治疗脾胃病适宜性探析

    导读: 半夏厚朴汤最早载于<金匮要略>,用于治疗妇人气郁痰阻之梅核气.通过临床跟诊学习和文献研究发现,半夏厚朴汤对多种脾胃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现从理论研究.组方分析.现代应用及药理研究等方 ...

  • 以民事调解书为例,释明延迟履行利息规定的必要性探析

    山东高法2021-05-06 12:35:47 一.迟延履行利息规定的 出台背景 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不断完善和增强执行措施和手段,一些对被执行人有威慑力的制度和机制相继建立,强制执行措施主要包括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