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长沙保卫战结束后,美国人拍摄的长沙全景图
这是一组拍摄于1942年的长沙老照片,彼时长沙保卫战刚刚结束。美国记者福尔曼骑马来到潭州之地,用相机记录下的战后长沙景象。
1942年的长沙
隔着湘江从河西眺望长沙全景,近景是池水碧绿的两口池塘,江对岸可见高耸的烟囱,那里是一些工厂的所在地,也是长沙最早的工业区。
远眺长沙城
清末时期的长沙老城规模不大,有一句俗语说“南门到北门,七里又三分”,清晰地表明了从南门到兴汉门的距离还不到八里地。
长沙全景
早期的长沙城呈南北长、东西窄的细条状,由东往西只是天心阁到湘江河边的这么一段距离。
湘江西岸
此时的河西地区还是空旷之地,大片的田野中,房屋寥寥无几。
长沙远望
抗战时期,长沙命运多舛。1938年11月12日,在蒋介石的密电当时的湖南省政府主席张治中,命令将长沙全城焚毁。
文夕大火
国民党长沙警备司令部接到命令后,派兵在全城各处点火,烧掉了长沙全城三分之二的地方,一百余万户民舍被焚毁,数以万计的无辜民众葬身火海。因为密电的代码为“文”,大火发生在夜里,这场人为的火灾便被称为“文夕大火”。
通往长沙的道路
连绵群山脚下的一片谷地,中间一条宽阔的土路从远方直通往长沙,道路两边是起伏的庄稼地和一些散落其间的房屋。
宁静的小山村
岳麓山环抱的一个小山窝,一条弯曲的道路沿着池塘和稻田向前延伸,道路上的行人很少,显得非常空旷。
防御战壕
从山顶鸟瞰山下,有一道弯弯曲曲的沟壑,这是中国士兵为保卫长沙所挖的防御战壕。
池塘边上
穿着便装的男子从一名军人手里接过枪在研究。池塘边上还坐着一名军人。激烈残酷的长沙保卫战暂告一个段落,他们难得有一段短暂的安定时光。
长沙一角
从高处鸟瞰长沙的一条小巷,巷道很窄,民居很密集,一座房屋前聚集着不少当地百姓,正在享受午后的阳光。
石狮子前的男子
这名男子穿着类似海军的服装 ,领口处露出传统的中式对襟布衫,腰间还系着一条宽大的布带。福尔曼推测他可能是长沙海关的一名工作人员。
返乡的队伍
长沙保卫战以日军向北撤离告终,长沙的难民得到消息后开始陆续返回家园,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微笑。
长江岸边
故土难离,这些聚集在江边的难民准备渡江回家,所携带的东西可能是他们的全部财产。此时没人知道自己的家到底被破坏成了什么样子。人群当中有一位挑着担子的小难民。
观察地形
本组图片的摄影师福尔曼在官兵的陪同下,查看长沙周边的地形。图片中的湘江小河、橘子洲清晰可见。
周边地貌
起伏的小山丘,广阔的田野,狭窄的土路上隐约看到几个路人的身影,这就是当年的长沙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