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变法不易,郑板桥创六分半书协主席写草隶,有人说蹩脚的创新
隶书逐渐成为一种书体,是社会发展的结果,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一般意义上讲,隶书是从社会底层开始流行起来的,主要还是因为写小篆书写行文,实在比较麻烦,所以有了后来的章草和隶变书体。
隶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横画大多写成水平,从汉隶看,大部分顶尖的碑版,如《张迁碑》、《乙瑛碑》、《石门颂》、《西狭颂》、《衡方碑》、《鲜于璜碑》、《礼器碑》、《曹全碑》,字型基本呈扁状,笔画向左右两侧伸展。
而现在我们所见的楷、行、草字帖,字形纵向书写,无论书写速度、便捷程度、造型丰富性,比隶书已经进步太多了。
书法这门艺术,虽然古人从小就开始练习,但在历史上留下作品的还是凤毛麟角。有的恪守传统,亦步亦趋,终归沦为书奴,远的比如学习米芾高手吴琚,近的比如学欧阳询的田氏兄弟。所以书法创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书法史也是一部创新前行的历史,别的不说,有的书家偏偏选择“改造”隶书,这个难度大、创新有潜在风险的书体。当然也有取得较高成就的书家,比如“扬州八怪”里的郑燮(板桥)。
六分半书,有点怪有点奇,有点酸有点甜
郑板桥(1693年-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当过两地知县,政绩显著,颇受爱戴,民间尊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书画家、文学家。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郑板桥是“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当时很有名的文人画家。
郑板桥六分半书
这里还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说的是晚上睡觉的时候,板桥兄还在揣摩字的写法啊什么的,结果常常用手指在老婆的背上划来划去,女人不耐烦,就说:“你有你的体,我有我的体,你老在人家的体上划个啥嘞?”想不到,郑板桥觉得这个“体”语带双关,恍然大悟,意思是书法要写得别出心裁,自创新格。这个故事有点杜撰出来的成分,在床上这么私密的空间,板桥兄那么轻易说漏嘴吗?
郑板桥书法取法黄庭坚,用长笔画入八分书(隶书古称八分),板桥戏谑地把改造过的“行楷+隶书”的特别书体叫六分半书。这书法看上去不完全是行楷书,加入隶书的造型和写法,但又觉得不完全是隶书,就像吃一颗怪味豆,酸酸甜甜,松松辣辣。
改造隶书,但终归离传统有点远
板桥体的章法很有特色,将长短、大小、疏密,方圆、肥瘦,穿插错落,如“乱石铺路”,这明显借鉴了徐渭处理章法的手段。郑板桥是徐渭的拥趸者,明确表示“愿意成为青藤门下一走狗”,看,话说得难听,但理就是这么个理。从章法看,看上去随意挥洒,但还是收放有度,整体上呈现出生动跳跃的节奏感。
郑板桥行书
当然,因为郑板桥主要还是以画闻名天下,也有几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流传于世,从书法成就而言,也是毁誉参半。
说他书法写得好的,比如,清人蒋士铨说他“写字如作兰,波磔奇古形翩翩”,这说出了“板桥体”的独特的气质。
清代书法家何绍基说他的字“间以兰竹意致,尤为别趣”,实际上这与蒋士铨的说法一致。
金农对他的评价很高,说:兴化郑进士板桥风流雅谑,极有书名,狂草古籀,一字一笔,兼众妙之长。板桥和金农是“扬州画派”里的两位领军人物,都是两位怪人,当然惺惺相惜,说出褒赞的话也不足为奇。
金农书画作品
说板桥先生书法过于怪诞的,代表人物有两位。一位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他说“板桥书法野狐禅也......乱爬蛇蚓,不足妃稀”。
另一位是晚清康有为:乾隆之世,巳厌旧学。冬心(金农)、板桥参用隶笔,然失则怪,此欲变而不知变者。
比较客观的是杨守敬,在《学书迩言》里说:板桥行楷,冬心分隶,皆不受前人束缚,自辟蹊径。然为后学师范,或堕魔道。意思是,板桥书法极富个性,后生别轻易学习“板桥体”,搞得不好,容易走火入魔。
从隶书中搞创新,是危途,看后来者如何超越
像同样是“扬州八怪”里的金农,书法也是取法隶书,但就创新的成就而言,似乎要比郑板桥走得更远一些。
金农 (1687年—1763年),字司农,号冬心先生,钱塘(今杭州)人,没有入仕为官,终身是平民。 他虽然生活在底层,却是当时有名的书画家,也是“扬州八怪”代表人物。他经历了康、雍、乾三朝,所以自封“三朝老民”。
金农漆书
金农的书法艺术以古朴浑厚见长,可见学习传统书法,已经有非常高的境界。他首创了“漆书”,用墨又黑又亮,质感厚实,像现在的“丝网印刷”,字要高过纸面不少。当然,“漆书”是金农的创新,虽然古朴大简,但因为路子太窄,很少人拿来做字帖临摹。
当代拿隶书来搞试验的还有前中书协主席、现在的名誉主席张海先生。某度上这样介绍张海先生取法隶书的经历:
早年隶作求其精美,取《乙瑛碑》之骨肉停匀,《封龙山》之宽绰古雅,《礼器碑》之变化如龙,自家风貌。后潜心研究汉代简书,以行草飞动圆劲的笔触,写庄重醇厚之体,形成了具个性的草隶,为书界所公认。
但看现在张海先生的隶书作品,似乎比较少能看出《乙瑛》、《封龙山》、《礼器》的底子,光是自家面目了。特征非常明显的是,像写有“同字框”和包含托宝盖头这样的字,写成一顶一顶官帽的样子,两只脚叉开站着,整齐划一,似乎没有任何美感可言。这样说来,“草隶”的创新不能算成功。
张海书法
同样取法隶书,像金农一样进入了高阶,郑板桥算是进阶,张海先生算不算进阶了呢?而且从隶书取道登顶,是不是一件值得探索的事?有没有前景?至少从目前看,还没有人能通过改良隶书,创造出一款万人敬仰的“X隶”来。我们期待后来者敢于传承,勇于超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