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旺衰步骤
八字确定旺衰。常规的旺衰判断,往往要从令、地、生、助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比较,经过反复权衡才能得出结论。为了提高实践应用的效率,我们摸索出一套较为直观迅捷的判断旺衰办法,即找局、观令、审干。
一、找局
找局就是排出组合式后先找三会、三合局。原局地支四字如果已有三字会合成一种五行,那么此五行多数情况下属于局中最旺的。这样,若合会之五行为印、枭、禄刃局,多为日元旺;如为官杀、食伤、财局,多属身弱。
例: 己酉 己巳 辛亥 己丑
辛金日元生巳月官旺之地,又自坐伤官,如果不考虑巳酉丑三合金局,日元最多算个偏旺。但因巳酉丑己合成金局,年、月、日三支一气为日元助威,使日元变得强旺。
例: 丙戌 辛卯 甲申 癸酉
甲木生卯月,刃地得令,又有印生。但因地支三会官杀旺局,虽当令有生,也难敌一气众金。日元仍弱,为当令不旺。
例: 辛卯 壬辰 壬寅 戊申
初看日主壬水生辰月墓地有根,时支申金长生,年干为印,月干为比,虽有时干七杀克制,最多也为偏弱。然而地支寅卯辰三会东方木局,虽无干透,仍强泄日元。时支申金因受旺木之冲,己尚不保,生水之力甚微。墓地辰土因会成木局,水气全无,起不到通根的作用。年干辛金因时支之根被冲,又有强木耗身,自身衰弱,生日元力轻。月干壬水在这种情况下,自顾不暇,帮不了日主。此时日元可谓衰弱。
二、观令
如果原局没有出现合会局,就要先观察月令及月令与日主的关系。因为月令为 当令 、 发令 的五行,且为群龙之首、战场令官、单位一把手。只要它有力量(同一五行较多、较强),就会左右全局,实现令行禁止。在这样的前提下,日主如果与月令五行有矛盾(被克泄耗的关系)一般为弱;如果与月令相一致(被生扶),一般为旺。
如: 乾 丁酉 戊申 壬申 庚子
月令为申金,地支三金,当令强旺。日主与月令是受生的关系,日主有根能受生自然为旺。
再如: 乾 乙未 戊寅 乙卯 己卯
月令寅木有两卯木相帮,年干引透。月令势众党多,日干及其同气之干随之而旺。
又如: 乾 丁酉 庚戌 丙辰 戊戌
戌为丙的食旺之地,有日、时两土相帮,时干引透,再加上月又透庚耗日。这样,以戌为中心的旺土又生助庚金,这几个干支都在泄耗日元,所以日主虽有根有帮,也难以转变月令对它的泄耗 态度 ,所以日弱。
在观令过程中有时也出现特殊情况。出现特殊情况的前提是与上述限定的条件恰恰相反。也就是月令虽旺,但势单力薄,在与原局的其它相悖的五行多少、强弱的比较上处于劣势,这时,月令已不能左右日主,要从另外的角度进行审视。
例: 丙申 辛卯 乙酉 辛巳
月令卯木虽为日主禄地,但受众金之冲克,其力难挡强金之势。这时,即使月令仍能起到帮扶日主的作用,因其力受损,左右日主旺度的五行成了冲克月令的金,所以日主此时为弱。
例: 甲辰 乙亥 丙寅 甲午
此例亥月虽为丙的死地,但亥水在多木的环境中难以克制日干,实际上已起不到 主角 作用。这时,定日干旺衰当以木旺为基本前提。
三、审干
审干就是原局无合会局出现,又没有近冲,月令又没有非常明确的 态度 ,这时便不必重点考虑地支之间的关系,而专门审视四干旺衰及其生克制化,就能分辨出日干及他干旺衰。
例: 壬寅 丁未 戊寅 乙卯
日干戊土生未月,当令有根,但自坐寅木截脚,旺度有损;月干丁火生未月,月令有根,旺而有力;年干壬水虚浮无根;时干乙木虽不得令,但自坐卯木双体,又有双寅羊刃通根,失时不衰,为有强根而旺。 年干壬水虚浮无根,又与丁火相合,不耗日干之力;月干丁火旺透,本应生日干,但因与壬水相合,被牵绊,生不了戊土;时干乙木旺透紧贴而克制日干;逢月干丁壬相合,因地支一片木旺,化合成功,增强了时干乙木之力。 日干戊土虽得令而旺,但因自坐寅木力已有损,其它三干一无生助,年月两干因合化木气,丁火不能生扶日干反而去助时干乙木之力。此时的组合,时干乙木支逢强根,干逢化气而扶,一干独旺而制日干戊土。 日干戊土虽当令,但难敌强旺的乙木官星,为官旺身轻,乙木官星为忌。
例: 壬戌 乙巳 丙申 庚寅
原局四个天干的情况分别为:日干得月禄,有印生,最旺;时干庚金长生于月令,又通根于申,次旺;月干乙木生巳月伤旺泄身之地,虽有寅木通根,但不能言旺;年干壬水,虽有申金通根,然自坐戌土截脚,也不旺。日元丙火最旺,时上庚金耗身,但火旺之地,金耗身力轻,丙火元气无损,年干壬水与丙火中间有乙木通关,抑身力轻。 印比与财官食两相比较,印比重、财官食轻,故为身旺。
例: 甲申 丙寅 庚戌 戊寅
四干的旺衰情况分别为:年干甲木得令旺透为旺;月干丙火自坐长生,又有戌墓通根,也为旺;日干庚金有年支申金禄地帮身,又自坐戌土生身为有根;时干戊土通根戌土,为有根,然因自坐截脚,不旺。
综合看:年干旺木生丙火七杀,加重了七杀的力量,七杀旺而制日干庚金;戊土偏印本应化杀生身,然而七杀近贴日元,偏印无力又在时上,为不得力;日元庚金被旺杀贴身而克,根远印不得力,为财生杀旺而身轻。日元旺衰的判断如此,其它天干旺衰的判断理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