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名中的文化含量及厚重期待

取名中的文化含量及其厚重期待

渐新堂

取名,常常饱含着对下一代的无限期待,其用字其含义,也他是体现着取名者的们的文化含量以及新路历程。

虽然,今天很多孩子的名字已经不同于既往,带上太多的时代甚至时间的烙印,但是,其间浸润着的父辈祖父母们的心血寄寓,也是给人不少的震撼。如,一定要纪念谁谁谁,一定要体现国际化,一定不要忘记自己的根,等等。很多人在恋爱时代就开始酝酿如果有了孩子,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响亮的名字,而实际上孩子生出来了,上户口了,也仍然觉得不合适,暂时随便弄一个,以后有了好的名字再改。

常常是希望越大,负担越重,历时越久,越难以决断。最难的是对名字放不下,又要强迫自己取出非同凡响的名字来。

由此,就需要我们观察一下中国人绝大多数的名字。自己感觉到,名字的确体现出了取名者的文化含量以及厚重的憧憬与期待。最后的名字,完全可以得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来。

一等名字,使用平常字,体现出不平常的含义。如语言学方面的,如 王力  叶圣陶、张志公、吕叔湘;文学方面的如 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闻一多;科学领域的如、李四光、钱伟长、茅以升、钱三强;哲学如 冯友兰、熊十力、李达、任继愈、艾思奇;文化艺术如沙千里、李双江、林风眠、石鲁、聂耳、李叔同;今天的企业家们如王石、马云、李福林、董明珠、李丁。包括一些企业的名字,如华为、中兴、平安、格力、方正、同方、海云天、万科……

中等名字,则用字略生僻,非得要询问,或查字典。这些名字的使用,实际上容易妨碍孩子的正常健康成长,因为很多时候,不敢轻易念,也自然不太很随意很即兴地被老师或其他的人直接抽问或随意交谈。往往容易给人的心理带来不便。如《贵州都市报 》2017年6月23日 理科状元 昱旻,一般容易认成 昊雯,查字典才知道读yumin。        这一类使用生僻字去的名字,似乎有不断增长的趋势,也是普及教育之后,一种过渡时期的文化嘚瑟现象。

世俗名字,带有浓重的地域或生活的烙印,时至今日,仍然给人一种极其随便不花心思,路边捡来的感觉。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三四十年了,其名依旧给人数百年前没有识字读书接触文化的人给取的样子,如富贵之类。

长按或扫描此码方便继续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