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新登系列】冯贤林的启示(1)
在赣西北的奉新,有个著名的禅宗圣地百丈寺。百丈寺的所在,叫西塔乡,是奉新和修水的接壤处。
禅宗故事不是我要说的主题,但还是不得不简单介绍一下百丈寺为什么这么有名。
西塔是一个仅有3000余人的小乡,地处偏僻,环境良好,海拔较高,是一个很好的夏季避暑地。平心而论,这个地方与其开发林木资源,不如搞旅游休闲业,那里的山上到了秋季还是很多野生水果的,其中最负盛名的是猕猴桃。奉新是我们江西猕猴桃栽培的最大基地,但他们栽培的是中华猕猴桃,其实我觉得中华猕猴桃虽然驯化有年,但并不如同科属的京枣前景那么好,这都是个人的看法而已。京枣北方叫软枣,和常见的中华猕猴桃相比,表皮光滑是其最大特征。
又扯远了,回到正题吧。
我们宜春地区有个资格很老的干部,叫张亚懿,做过地委副书记。老头的爱人田阿姨曾经是我们科委的干部,所以老头和科研系统关系非常熟络。老头老了,实职不干了,还喜欢发挥余热,各县跑跑,下面都得给个好脸。老爷子也不例外,就对这健康保养有兴趣,那时候食用菌兴起不久,老头子就到处找地方干部要他们支持食用菌。
老爷子和我有些渊源,因为他走背的时候,在我父亲单位“疗病”。本家有个叔父,喜好杯中之物,当老爷子走背时,这位叔父倒是个全陪。后来老爷子回宜春了,本家叔父还会偶尔过去喝几杯,因为患难之交的关系,叔父喝醉了呕吐加胡言乱语,老爷子和田阿姨也不以为杵。盖有这关系,我自小就见过老爷子,见面也不明白他到底任什么职务,就按辈分喊伯伯了。
老爷子看中了西塔的环境条件,也不管那地方多麻烦,多么没有人才,先几年大搞香菇,结果因为没有人学会,一塌糊涂,折腾进去不少钱物。接着老爷子接受教训,不请外地草台班子的师傅了,叫我们亲自上阵,所谓亲自上阵,也就是两个人,老所长胡广芬和我。
须知当年搞竹荪不比今天,那时候是短裙长裙红托,都是在实验室里做菌种都要大半年的。竹荪热开始后,各种品种方法技术涌现,竹荪制种的时间周期仍旧是相比下最长的了。现在,全国的竹荪,这三种的产量恐怕占不到1%,代之而起的是棘托竹荪,棘托竹荪虽然品质稍逊,但长速快,易栽培,产量高。于是,优质的长裙短裙红托就基本上堙没了。
由于有了张老爷子的关系,乡里虽然万般不情愿,也得接下这个任务,不仅乡里,县里也不得不陪笑脸。
要想富,上山去偷树;要想穷,多做香菇筒。
别说这冯贤林口无遮拦,“要想穷多做香菇筒”的事情并非他瞎编,而是彻头彻尾的实际,我们自己是心知肚明这是怎么一回事的。
记得前面的【歪菇事】5里面,谈到推广香菇的故事么,事情就是在那个时期发生的。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