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应该知道的古代采玉法,捡玉和捞玉

拣玉和捞玉是古代采玉的主要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在河流的河滩和浅水河道中拣玉石、捞玉石。

采玉有季节性,主要是秋季和春季。莽莽昆仑山中有多条河流,河水主要靠山上冰雪融化补给。夏季时气温升高,冰雪融化,河水暴涨,流水汹涌澎湃,这时山上的原生玉矿经风化剥蚀后的玉石碎块由洪水携带奔流而下,到了低山及山前地带因流速骤减,玉石就堆积在河滩和河床中。秋季时气温下降,河水渐落,玉石显露,人们易于发现,这时气温适宜,可以入水,所以秋季成为人们拣玉和捞玉的主要季节。冬天时天气寒冷,河水冻冰,玉石不易发现,也难以拾捞,因此,冬季一般不采玉。到了春季,冰雪融化,玉石复露出,又成为拣玉和捞玉的好季节。

这种季节性采玉,古代文献多有记载。如从晋天福三年(938)张匡业、高居诲出使于阗,见到采玉情况。在高居诲《行程记》中记述说:'每岁五六月,大水暴涨,则玉随流而下。玉之多寡由水之大小。七八月水退,乃可取。彼人谓之捞玉。'这说的是秋季河中捞玉,清代乾隆皇帝在有关和田玉采玉的诗篇中提到:'于阗采玉春复秋,用供王赋输皇;'和阗捞玉春秋贡'。这说明采玉和贡玉有春秋两季。这种季节性开采,清政府也有规定,如在乾隆二十六年规定,每年春、秋两季在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采玉两次。四十八年停采春玉 ,只在秋天采玉。

古代在河中捞玉有一套严格的制度。据高居诲在《行程记》中记载:'其国之法,官未采玉,禁人辄至河滨者'。《新五代史》也同样说:'每岁秋水涸,国王捞玉于河,然后得捞玉。'从这些历史文献所知,那时,王公贵族十分珍视和田玉,奉为珍宝,采玉季节开始,要举行采玉仪式,首先得于阗国国王亲临现场,象征;捞玉于河',然后,才容许国人采玉。这种作法,与中国古代传统的礼仪有关,凡隆重之事,官员要亲自到场。现今中外的领导人奠基和剪彩之类,依然与之类似。

古代采玉有官采和民采。首先是官采,即在官员监督下,由采玉工人捞玉,所得之玉全部归官。官采也有严格的规定。清代椿园写的《西域闻见录》中记述了当时捞玉情景。说:'河底大小石错落平铺,玉子杂生其间。采玉之法,远岸官一员守之,近岸管官一员守之,派熟练回子或三十人一行,或二十人一行截河并肩,赤脚踏石而步,遇有玉石,回子即脚踏知之,鞠躬拾起,岸上兵击锣一声,官既过朱 一点,回子出水,按点索其石子去;清代福庆在一首诗中有同样的描述:'羌肩铣足列成行,踏水而知美玉藏。一棒锣鸣朱一点,岸波分处缴公堂'可见,那时捞玉是何等的严格,官兵层层把守,河中的玉石财富,全为官府垄断攫取,当地人民所得到的是奴隶般沉重的差役。

至于民间捞玉,清代前期严禁。为阻止民众自行捞玉,清政府在'和阗西城外之东西河共设卡伦12处,专为稽查采玉回民'。直到嘉庆四年(1799)才开玉禁,规定在官家采玉之后或官家采玉范围之外进行,人们在白天或晚上分散拣玉或捞玉。


古代捞玉的河流不少,这些河流流经昆仑山,把美玉带给人间。历史上著名的玉河有:和阗地区的玉龙喀什河、喀啦喀斯河,叶城一带的叶尔羌河、泽普勒善河及且末县内的一些河流。这些河流所产和田玉古代文献也有记载,如《西域闻见录》中说叶尔羌河所产之?quot;大者如盘如斗,小者如拳如栗子,有重三四百斤者,各色不同,如雪之白,翠之青,蜡之黄,丹之赤,墨之黑者,皆上品,一种羊脂朱斑,一种如波斯菜而金色透露者,尤难得。'世界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中也说:'培因省---首府叫培因,有一条河流横贯全省,河床中蕴藏丰富的玉矿,出产一种名叫尔西顿尼和雅斯白的玉石。'又说:'沙昌省---境内有几条河流,也出产玉石和碧玉,这些玉石大部分销往契丹,数量十分巨大,是该省的大宗输出。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文献中的产玉河,迄今已很少采玉了。如果人们按古人捞玉之河采玉,或许会大有收获。

古人在玉河中如何捞玉呢?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一书中所附的捞玉图,给人们以答案。在白玉河捞玉图中,可见人们于月光之夜在河中边察玉。宋应星在书中说:'凡玉映月精光而生,故国人沿河取玉者,多余秋间,明月夜望河候视,玉璞堆积处,其月色倍明矣。凡璞随水流,仍错离乱石浅流之中,提出辨认,而后知也。白玉河源向东南,绿玉河源向西北,亦力把力把,其他有名望野者,河水多聚玉。其俗以女人赤身没水而取者,云阴气相召,则玉留不逝,易于捞取,此或夷人之愚也。


关于捞玉方法,古代文献虽多有记载,然而,由于古代对玉的宗教化,采玉蒙上了许多神秘的色彩,有一些不科学的说法,如'踏玉'、'月光盛处有美玉'、'阴人召玉'等等。对这些说法,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实验,认为有澄清的必要。

'踏玉'说,认为采玉人在河水中凭脚下感觉,可以分辨出玉和石来。《西域闻见录》中就有此说,如说:'遇有玉石,回子脚踏知之。'实际上,和田玉子玉杂于乱石之中,子玉与其硬度相近的石英岩,硅质岩等砾石,经作者实验,脚触感相似,踏脚区别不开。又访问多年采玉老人,也认为脚踏辩玉不存在,因此,古人河中捞玉,关键是凭眼睛观察,当发现可能为子玉时,即拾起再仔细区别。

'月光盛处有美玉。'这种说法见于《唐书》等历史文献中,如说:'月光盛处必得美玉,''玉璞堆积处,其月色被明',这是说:再月光之下,子玉特别亮,如见到月光下很光亮的石头,必得美玉。现代友有人解释为:因玉多洁白润滑,反射率较大,故显得月色倍明。实际上,和田玉的折射率和反射率不大,不具发光性。经实验,在夜晚明月当空的水盆中,和田玉与同一颜色的石英岩或大理岩砾石没有什么区别,没有见玉因月色而倍增的情况。有经验的拣玉者,辩水中之玉,主要看玉的油脂光泽和色泽。'阴人招玉',这是古代当地人的迷信之说。古代有的官员认为玉聚敛了太阴之光,是聚阴之光,如有阴气相召,则易于捞玉。于是,强迫妇女下河捞玉。在强劲秋风吹佛的水里,妇女在河中捞玉非常辛苦。

版权说明 :宝瑞泰.宝玉工坊

(0)

相关推荐

  • 和田玉的鉴赏与收藏

    和田玉(Nephrite)是软玉的一种,俗称真玉,传统概念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石,和田玉是国内高端具有领创品牌的软玉. 和田玉有着深远的文化积淀,有着七千年的历史.从有人类以来,人们就利用玉石为自 ...

  • 月圆之夜,可行道家采月法

    一.简介 采月法,多有听说如狐狸.狼等动物在深山上采用拜月修练,其实亦是道家修行常用的滋阴养生.练气内练的后天观想与采月精华之法,采食华实,以进修道.一般是十四.十五.十六三天,尤其中秋月圆之日更是行 ...

  • 【法库人物】包玉梅

    包玉梅 包玉梅,女,蒙古族,1929年1月出生,辽宁省彰武县扎兰营子村人.少年时期,家境贫困,曾饱尝辛酸. 1948年10月,包玉梅被科左前旗政府选送到辽北六中农干班学习.同年末,因工作需要,包玉梅提 ...

  • 【法库人物】单玉珍和于武泉

    单玉珍 单玉珍,女,1929年11月17日出生,辽宁省康平县三棵树村人.1947年康平县解放前,在家务农.1947年康平县解放后,被选为村妇女会主任,曾于同年8月参加土改工作. 1948年6月,单玉珍 ...

  • 采月华法

    在养的时候,意想月亮在天上高高的照耀着大地,照耀着自己.要那种大大圆圆的月亮.月光从天上直射下来,照在我的身体上,穿透我的身体.我的身体通过月光的洗礼.慢慢的被改造了,我的身体慢慢的变成了白色半透明的 ...

  • 古代快速记忆法:《西国记法》设位篇评注(下)

    现代日本的超级记忆法.中国大陆的快速记忆法的著作当中,有不少是与<西国记法>这本汉文古籍所讲的记忆术大同小异,不排除他们借鉴了其中的内容,有的可能是对此古代快速象形记忆法进行的现代翻译解说 ...

  • 古代快速记忆法:《西国记法.设位篇》注解(上)

           <西国记法>或称<记法>,是一部古代讲授快速记忆法的汉文古籍. 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利玛窦初著于江西南昌,以明代文言撰写.该书由朱鼎瀚参定,耶稣会士高一志 ...

  • 张玉法|20世纪前半期的中国社会变迁(1900~1949)

    作者|张玉法 历史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 一.前言  社会变迁的理论很多,有的社会学家认为一个旧的.稳定的.和谐的.整合的社会,转变成新的.稳定的.和谐的.整合的社会的过程,就是社会变迁.一个旧的社会, ...

  • 中国古代名将096鸳鸯袖里握兵符 秦良玉

    中国古代名将096鸳鸯袖里握兵符 秦良玉

  • 【雅人韵士】马乾有|为采明前凝露叶,村姑玉指撷相思。

    走进诗摘词选,品味诗意人生 投稿邮箱 mm0127m@163.com [诗人简介] 马乾有,江西乐平众埠人,网名"千里重重".59年7月26出生,高中毕业,在乡政法办工作三年.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