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生活》-123【桦皮筒子】

- - -指尖上的山西

037
桦皮筒子
用桦皮做成送饭的容器,是岚县,静乐一带流传已久的传统手艺。走进静乐,结识王全庆,开始了解桦皮筒子制作技艺。人类从起源之初,便学会了利用大自然恩赐的所有物体改善自己生活的历程,从石头开始,人类完美利用着身边的所有,陶土、矿物、火种、种子等,人们依据生存的地域条件,努力学习着各种生存技能,桦皮筒子便是其中的沧海一粟。
关于桦树皮在我国北方民族生活的记载,可在古籍中寻觅,《北史室韦传》载,北朝时期的北室韦人“用桦皮盖屋”;《金史》记载“以桦皮为角”(用桦树皮做哨);清朝时期的《黑龙江外》记载:“山谷多桦木以皮贴车盖,为穹庐(撮罗子)、为扎哈(桦皮船)、纵缝之如栲栳(盛东西的器物)、大担水、小盛米面,谓之桦皮斗….。”
晋西北的山区,特殊的地理环境,让桦树在这里繁衍茂盛,这里的人们很早便认知到桦皮的妙用,将它制作成自己需要的容器来满足生活之需,其中,流传至今有用于送饭的桦皮筒子,在上个世纪,几乎是家家必备之物。
剥下桦树皮,裁剪缝合,可盛饭。它有三大优点:一是摔不破;二是食物可保鲜;三是有很好的保温作用。乡人下地,外出可用桦皮筒子带食物或给家人送饭,承载了当地人诸多的回忆。
王全庆是村里的日能人,无论吃的、用的都能琢磨,且一学就会,一做就有模有样。他年轻时做的桦皮筒子,便是村里做的最好的,即便多年不做,依然可以精致完成。看到我们的到来,简单介绍后便开始忙碌。
1、采皮:每年5-6月间是采桦树皮的最好季节,当地有谚语:“三月的榆皮,四月的柳,五月的桦皮满沟走。”意思是到了五月里的桦树表皮和木质就脱离了,这时候是桦木灌浆期,桦树皮与树干之间充满水分,桦树皮最容易剥离而又不伤到里面的树干。
具体方法为:选择树干较直,粗细最好在30公分以上的桦树,扒树皮之前,先在树干上下用猎刀各划两个圈,然后在两圈之间划开一条直线,这时桦树皮就会顺着直线向两侧裂开口子,再用猎刀顺着裂开处慢慢剥离,桦树皮就会脱落。
老王调侃地说道:“桦皮一层又一层,咱们当地人说人脸皮厚时就用桦皮来比喻:你是桦皮脸,剥了一层又一层。这桦皮到底有多少层,谁也没有详细研究过,反正是剥了一层又一层。”
2、制皮:用温水泡制或用大锅煮软,然后去掉外层和里层,只保留中间部分。再用重物压制2天以上。制成的桦树皮质地柔软,成张成片、易加工、不透水。
3、裁剪:根据设计稿裁料,桦皮圪桶子是桶状的,高约20—40厘米,口径约20—30厘米。具体尺寸根据自己需要确定,简单的有单层,复杂的可以有隔层或套筒。
取大小合适的桦皮,巧妙裁剪,避开有树瘤处,裁剪长方形两块,一块略大,一块略小。
用图钉定中心,然后绕线固定,另一头缠在铅笔上,围绕在桦皮上画圆3块,每块略小一些,然后沿线裁圆。
取薄桦皮,裁剪长度与长方形桦皮等长,宽度分别约5厘米,10厘米的桦皮5条。
4、缝制:取合适尺寸的树干做内衬,取第一块长方形桦皮,光面向外围绕桦皮后开始缝制。缝制多用麻线,针脚要密,让两端咬合平整,浑然一体。
圆筒缝制好后,取圆形桦皮做底部与圆筒缝合,依然要针脚细密。
取窄条桦皮做腰带,包裹于圆筒与底部接缝处再次缝制,保证接缝密封。
取第二块长方形桦皮,沿边缘裁掉约1厘米,然后再缝制一个圆筒。第二个圆筒用料相反,要光面向内,粗面向外。其他缝制方法一样,缝制好圆筒后套入第一个圆筒内。
取10厘米长条桦皮覆盖于两层桶子的上口部,包裹缝制,将两层筒合二为一。
取略大圆形桦皮,窄条桦皮与缝制大筒一般缝制筒盖,尺寸要及时根据下面筒子调整,让筒盖与筒身吻合。
5、装饰:取桦皮刻制图案,桦皮制品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乡人利用其特点作为生活民具,同时将当地民俗或图腾文化雕刻成图,也将一个时期的特有的文化元素以这种方式留存。这样的装饰无疑升华了桦皮筒子的实用价值,传达着一个地域的人文内涵和审美取向,蕴涵着一种强烈的民族文化信息。
图案的具体扎压方法是:先选好桦树皮,并按着要做的器形大小剪裁好放平,然后用刀雕刻或用特制的骨制工具排扎,图案是以骨齿压进桦皮形成点状凹线构成,再用麻线点缀完成。图案形式大多古朴,简洁,且疏密有致。内容最常用的有山纹、水纹,植物,也常有人物,动物等。
雕画完成后,如果是单独雕画的,用线缝合在外部即可。最后用桦皮拧绳做提带,用水清洗后便可使用。
“桦皮筒子现在已经很少看到了,人们送饭也改成金属保温桶,会做的的人更是越来越少,也许以后就看不到了。”老王遗憾地摇摇头,自言自语地说着。宽敞的窑内,阳光将他的影子投射到墙上,显得孤寂而落寞。
我们不知道该如何看待一种老物件的逝去,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老王,时代的变革总是会让许多的老物件消失,也许它们势必真要退出历史的舞台,我们无法挽留,但乡人合理利用自然馈赠的技能我们是否可以保留。
在随后的资料查阅中,我了解到在远隔千里之外的黑龙江安宁县、满洲里扎来诺尔等地,鄂伦春人和鲜卑族人也多用桦皮制物。据莺歌岭原始遗址出土的桦皮器皿测定,年代为距今三千年左右。当地的游牧民族很早便利用桦皮柔软坚韧的质地,制作轻巧结实、易拆卸的房屋以及便携的生活制品,形成了独特的桦皮文化。
桦皮筒子做完了,老王一手撑起身体,一手捣着腰部,招呼着我们去烤土豆吃,院外小雨绵绵,将庄稼与花草洗刷地很是靓丽,红绿相间展现出浓郁的田园气息。拢一堆柴火,扔一些土豆,冲天的柴火映红了聚拢而来的乡人的笑脸,他们相互玩笑着,拨弄着柴火,形成了回归原始的自然、淳朴生活画面,这样鲜明生动的场景只有在这块土地上我们才能看到,也许,不久的将来,它也会离我们远去。

物 语 档 案

采集地点:山西省静乐县
采集时间:2019年9月
匠        人:王全庆 1949年生人
现        状:已然不再使用,偶尔制作为了念想。

大山期待您的关注

这将是我坚持行文最大的坚持

(0)

相关推荐

  • 被迫“黑化”的扑棱蛾子,成了教科书上的经典案例

    在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工业革命.机器取代了传统手工艺,机器工厂代替了手工工厂.与此同时,伴随着工业污染,环境中的生物也在悄悄变化着. 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 Wikime ...

  • 桦树的特点就是树干的花纹,这种用笔方法正适合画桦树树干

    桦树的特点就是树干的花纹,这种用笔方法正适合画桦树树干

  • 岳桦林生长习性及特征

    本文更新时间:2019-12-2 21:15:35树木档案 岳桦,桦木科,桦木属,分布于东亚东北地区沿海地带的亚高山.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小兴安岭.张广才岭等地.岳桦是一种落叶小乔木,是典型的北极 ...

  • 桦树岭秋冬

    走过名山大川,登过宝刹古寺,去过闹市华街,却被桦皮岭的秋天迷醉了眼.       桦皮岭是草原天路的东段起点,因为阴坡长满千亩桦树林而得名,这些桦树属原始次森林,经过百余年的生长,每逢夏季,绿树成荫, ...

  • 《行摄生活》-147【打铁】

    - - -指尖上的山西 056 打铁 寻找铁匠的路很是曲折,几百公里巡回都是失望而归.铁匠铺有,但全部改良为器械辅助人工,再也听不到那富有节奏感的叮叮当当声. 车行保德县,推杯换盏之余又出遗憾之语,当 ...

  • 《行摄生活》-148【面沙子】

    - - -指尖上的山西 057 面沙子 寻找山西手工业的路延续到岚县,当地朋友热情推荐了面沙子,言语之间有几分自豪,又有几分神秘. 牛怀珠是作坊的主人,也是面沙子传统手艺的传承人.老人个子不高,但腰板 ...

  • 《行摄生活》-149【堆绫】

    - - -指尖上的山西 058 堆 绫 走进交城县堆绫艺术制作有限公司的展示大厅,我顿时感觉目不暇接,被作品的精美绝伦惊讶到目瞪口呆.这里是堆绫的世界,更是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的艺术殿堂. 解爱英是这里 ...

  • 《行摄生活》-146【向阳而生---记左权盲宣队】

    向阳而生 谁说是桃花红来,谁说是杏花白, 瞎瞎地活了这辈辈,我可没看出来. 山路路你就开花,漫天天你就长, 太阳开花是甚模样,这辈子难思量. 与盲哥们相识是在2007年秋,去寻找他们的路上秋风瑟瑟,车 ...

  • 《行摄生活》-150【芝麻饼】

    - - -指尖上的山西 059 芝麻饼 走在柳林县的大街小巷,总是可以闻到一种混合着面香与芝麻香的特殊香气,随风入鼻,吸引着味蕾. 寻香而去,一处僻静的小巷深处,传来一阵节奏鲜明的敲击声,叮当,叮-叮 ...

  • 《行摄生活》-145【向阳而生】19

    向阳而生 谁说是桃花红来,谁说是杏花白, 瞎瞎地活了这辈辈,我可没看出来. 山路路你就开花,漫天天你就长, 太阳开花是甚模样,这辈子难思量. 与盲哥们相识是在2007年秋,去寻找他们的路上秋风瑟瑟,车 ...

  • 《行摄生活》-144【老陈醋酿造】

    - - -指尖上的山西 055 编席 有一种感知叫味觉,有一种生活,叫味道.我们生存的空间中有许多味道,酸甜苦辣在岁月的时空中飘香,在绵绵的回忆中拉长,在分分秒秒中浸润.每一个人都会有刻骨铭心的味觉记 ...

  • 《行摄生活》-144【自如桃源—应县白马石游记】

    <自如桃源>--涂向东书 摄影--涂向东 旅途 光阴流逝着,像丝丝风语,如片片云絮,复制着岁月的山高水长.时光的脚步,总是匆匆而有序地向着无限延伸.行走是一种生活方式,任时光来去,从容面对 ...

  • 《行摄生活》-143【芦苇画】

    - - -指尖上的山西 054 芦苇画 依然是青塘村,依然是芦苇,芦苇画是我们今天所要探知的技艺.如果说编席是芦苇生命的延续,那么芦苇画就是芦苇生命的升华. 拾阶而上一处小院,窑洞内外的芦苇画扑面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