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芳华:一部不合时宜电影的意外死亡
“她们已经被风吹走,散落在天涯。”
今年的国庆档,场外的新闻可能比电影要更好看。
《缝纫机乐队》的大鹏急了眼,朋友圈里扬言要暴打“影评人”,隔空向闷声大发财的《羞羞的铁拳》致了个敬,有望成为乌维·鲍尔导演的中国传人。
戏精博士的《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诠释了“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的朴素真理,挟资源以令专家,靠审美震撼观众,顺带用神曲提升了偶像组合的羞耻度。
作为豆瓣碰瓷大军的最新成员,自编自导自演、作词作曲作妖的天才毕导,成功抢了《英伦对决》、《空天猎》、《追龙》几家的风头,将市场这潭水搅浑。
当然,这两天的最大八卦,还得算冯小刚《芳华》的突然撤档。
从网络售票消失到宣传方面否认,从华谊公司松口到剧组泪洒路演,吃瓜群众闹不清的罗生门里,这次意外死亡如重磅炸弹,吹走了大把钞票,卷起了舆论风波。
从146分钟的影节版,到136分钟的公映版,手握龙标却中道崩殂,一向懂事的冯小刚,这回猜中了开头,却没猜中结局。
这位59岁的老将,即使内心再无奈悲壮,也得受过往历史的牵累,被好事者打上炒作愚众的标签,变成“狼来了”故事的受害者。
神秘力量的击杀,或是借坡下驴的退场,不管这次撤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对于提前看了点映的王老实来说,136分钟的《芳华》都是一部可圈可点的作品。
绿色:青春年少
比起生硬造作的打胎片,文工团里的青春,鲜活得就像是刚从地里采摘的蔬果。
正所谓,艺谋钟情少女感,姜文生来御姐控,贾樟柯一生爱赵涛。每当镜头转向女性,我国男导演总是会陷入某种个人的恶趣味,将她们变作自己的表意符号。
反观这回的《芳华》,拍起文工团里的女兵时,却展现了一种纯粹的青春之美。
无论是水汽氤氲的白皙身体,还是排练现场的摇曳舞姿,缓缓流动的影像之中,小清新代替荷尔蒙,你看到的不是来自男性的审视目光,而是一种略带艳羡的关注。
这种视角,来自冯小刚的军旅生涯。美术组出身的他,在文工团一直是边缘的人物,每次低着头画景片时,身边围绕的都是唱歌跳舞、吹奏乐器的战友同志。
这些处于中心的男女,在光辉雨露下成长,在光荣集体中生活,自然也就成了冯小刚心中青春的象征。他们的个人遭遇,自然也就成了一代人芳华流逝的见证。
军装构筑的绿色海洋,阻隔了运动风潮的侵入。文工团的文艺兵,仿佛生活在一个小小的乌托邦中,心照不宣的恋爱,欢声笑语的打闹,一切都充满着蓬勃的生气。
《芳华》中的青春,首先展现在这种热火朝天的集体生活中。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导演用怀旧的基调去表现公共生活,用不知停歇的歌曲烘托集体情绪,从身体脸孔到昂扬话语,每一帧画面都着力渲染着青春的炽热。
无处不在的宋体标语,骤然落下的丧礼幕布,从广州寄来的牛仔裤,从收音机中传来的邓丽君歌声,这种符号营造的时代气氛,成了本片中青春的又一寄居地。
特殊环境下的青春,永远铭刻着时代的烙印,反映着时代的变迁。从文革到对越自卫反击战,从舞台骄子到落寞老兵,个体命运的沉浮背后,是青春不再的感伤。
虽然有生动的青春描写,但对于过去的浪漫美化,沉湎自我的感怀,有些过于矫情刻意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电影的力量。
典型的,如文工团解散前夕的一场戏,冯小刚让演员用真酒为道具,互相诉说衷肠,一起唱起骊歌,配合煽动性的配乐,上演了泪水涕零、疲倦酣睡的告别一幕。
片中这种电视剧式的拍法,将情感铺陈与群像塑造变得简单粗暴,急迫地寻求观众的情感共鸣,反而显得有些欲速而不达。
红色:理想弃儿
想象的共同体破灭之后,理想主义弃儿的归宿各不相同。
吸收于严歌苓原作的批判性,冯小刚将自己作品中的“弃儿”路线,放到了对于集体体制的反思上,塑造了一群来自五湖四海、不同阶层与性格的青年。
黄轩扮演的刘峰,质朴善良,乐于助人,被大家称作“活雷锋”。作为被树立的模范榜样,他既是疏离于同辈的英雄,又是不食烟火的道德完人。
听着邓丽君的歌声,他将深埋的情愫向心上人告白,却不料引发了一次“触摸事件”。揭发举报、恶毒诬陷、旁观的冷眼将他放逐,他的人生开始转向黯淡。
战争前线,几乎是自杀式的战地留守,他不惜以一条胳膊为代价,完成自我净化的过程,向伟大集体证明自己的忠诚与价值。
当集体塑造的英雄老兵,面临被集体遗弃的命运,他那些幻灭的理想,他所相信的那些主义,又该怎么在新的时代安放呢?
苗苗扮演的何小萍,出身农村,倔强叛逆,她仿佛是来到大观园的林黛玉,以寄人篱下的心态进入文工团,以为从此便不再会被欺负。
谁知道,一系列事件让她变成了发臭的怪胎、说谎的小偷、不受欢迎的异类。尽管如此,当别人都躲着惹祸的刘峰时,她还是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
这一次的挺身而出,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她被调配进战地医院,在恐怖与血腥中失去记忆、陷入狂乱,除了独自在月光下起舞,周遭没有任何的依托。
集体并不是想象中的安全堡垒,反倒成了何小萍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梦魇。善良如初却屡遭逆境,一直都是弃儿的她,未来的理想会是什么?
知识精英萧穗子,敏感又富有同情心。她既没决绝到要去挣脱庇护,日思夜想地等着父亲得到平反;也没沉浸在优越感中,反而一直关心何小萍与刘峰们的处境。
于她而言,集体既没有带给她内心渴求的爱情,也没有对她造成多大的伤害。等到散伙酒一喝,旧宿舍一搬,一切都像一场梦,倏地随风飘散。
高干子弟郝淑雯,林丁丁,作为既得利益者,集体只是其暂时的住所。当时代的风向开始转变,她们投身下海浪潮,主动移民国外,即使被遗弃,也是无忧的宠儿。
冯小刚对于集体的留恋,以及过审的考虑,让136分钟的《芳华》在主题的深度上有所欠缺。即便如此,这段幻灭的理想主义故事,还是在现实中幻灭了。
黑色:老骥伏枥
不管你喜不喜欢冯小刚,他都是当代中国电影中,一个无法回避的关键词。
从穷途末路的地下作者,到名利双收的王朔传人,从票房称王的商业奇才,到逆势而为的老炮导演,冯小刚起起落落的创造生涯,就像是某种历史的见证。
他的作品,一部分是广受人民群众欢迎的贺岁喜剧片,这些片基本都赚得盆满钵满;一部分是备受人民群众争议的私人情怀片,这些片赔钱挨骂,或者兼而有之。
《芳华》作为他的后一类作品,承接了《唐山大地震》、《集结号》、《一九四二》以来的“弃儿”形象之路,较好地完成了时代与个人、集体与个人关系的呈现。
烂俗手法的呈现差强人意,理想主义的幻灭总是动人。作为冯导口中的大尾巴狼,王老实虽然很不喜欢他的某些片子,但对这次的尝试还是喜闻乐见的嘛。
“待到春风传佳音,我们再相逢。”
但愿《芳华》能够以完整的面貌,在未来某一天,和你在电影院里相见。
互动话题
你最喜欢冯小刚哪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