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十六年后,他带辫子自杀,为何获得极高评价?
明朝灭亡之后,很多志士仁人,或官居高位,或行走江湖,不愿接受雉发令之逼迫剃发,或逃入深山,或落发为僧,或奔赴日本南洋,更多的,引颈就戳。还有如江阴合城民众,本已降清——他们原来觉得,此次易代,不过是一家一姓之亡,老朱家被爱新觉罗家取代而已,大家照样交税,照样过日子。哪里料到,天杀的多尔滚,竟然下达了剃发令。这下,捅了马蜂窝,亡国成了亡天下,要改习俗、变发式、弃汉服,大家就不愿意了。于是拼死反抗,八十一日,非战死即被屠杀。可歌可泣——却告诉我们,古人们,对于朝廷之亡,是没多大感觉的。他们更重的,是自己的文化,是自己按着祖宗的生活方式以自己的自由意志继续生活的权利。
好了,讲到了祖宗的生活方式。
多久的,算祖宗?
爷爷辈,算不算?应该算。无数电视里,都对着家里掌权的老婆婆喊,老祖宗。太公辈,那就更算了。如果二十五年一代,四代之间,正好百年。则两百年,两百五十年之前的亲人,更算是祖宗了。
当女真人统治中国二百六十七年之后,他们带过来的很多东西,都已内化成汉族人的风俗习惯了——比如,辫子。
于是乎,我们看到,尽管在清朝皇帝宣布退位之前十余年,就已有不少新潮人士剪掉了辫子,但辛亥革命之后,却仍有很多人,没有主动将之剪掉的意识。
革命政府不得不贴告示,搞宣传,告诉大家,那根猪尾巴,不是我们汉族人固有的,应该除掉;甚至急功近利者,上街揪着人的辫子一刀下去,哪怕,那人不断反抗——旁人,则或嘲笑——这是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的——或冷淡,便如下面这张相片里这样。
革命了,自由来了,为何,他们反而没有了留辫子的自主权呢?
这真是个悖论。在革命者看来,那根辫子,象征着约束与强迫;而在很多拖着辫子的普通百姓看来,那就是他们的祖宗的生活方式,他们不愿剪——革命不就是为了人们的自由吗?为何你又来逼迫我?
是故,从1644到1911,我们看到,剃发和剪辫其实都是带着强迫的。所不同的是,革命者到底比改朝换代者更为温和,他们要的,只是辫子,而后者要的,则是脑袋。
又过了百年,我们再去看那段历史,是那般顺理成章。明亡之后,不愿剃发者,有人为他们立传,名之为节烈。而清亡之后,不愿剪辫者,亦有人给他们画像,但目之为顽固——话语权三字,比刀枪剑戟更厉害。
不过,也有很多后人难以理解的案例。
王国维,近代著名学者。生于1877年,卒于1927年。谥号,忠悫。悫者,诚实谨慎也。这是清废帝溥仪在王国维拖着辫子一头扎进颐和园昆明湖之后,送给他的。在溥仪看来,王国维,殉的,似乎是清朝,是那根辫子——哪怕,作为曾经的皇帝,他自己的辫子,都已剪了好几年了——然则,在另一位大师陈寅恪替王国维所写的墓志铭上,却有这样的话——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於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看来,到了最后,那根辫子,已非胡尾,而是人生态度了——陈寅恪之言,与其说是怀念王国维,不如说是希望后生都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