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洛阳都市圈,平顶山、三门峡、济源都是啥角色?

近段时间,平顶山、三门峡、济源等城市加入洛阳都市圈的消息勾起了不少人的兴趣。

洛阳都市圈是个什么圈?

这些城市为何要加入这个圈?

这个圈能给这些城市带来什么?

特别是,旁落第一方阵多年的平顶山能否借此弯道超车?

兴奋夹杂着疑惑,观望中也有思考,相信这是这些城市不少居民当下的心态。

河南的十八个省辖市,犹如十八罗汉。几十年来无不为各自的城市勤劳笃行、只争朝夕。

曾几何时,提起车牌号“豫D”,许多平顶山人会自豪得说,我们是河南老四。是的,我们还曾有过更为风光的“特区”招牌。

如今,虽然我们还戴着“豫D”的帽子,相信不少人会长长地慨叹:“唉!那都是过去的事儿啦……”

当今的平顶山,驾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都嫌太慢了,大平更需要换乘高铁、飞机,甚至火箭!

而“换乘”,是需要机遇的。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

重返第一方阵,让鹰城涅盘重生,离不了大平人的实干,也需要把握遇到的良机。洛阳都市圈,对于平顶山是一个怎样机遇?

让我们以各媒体公布的信息为主线,剥丝抽茧,从八个方面探究一下这个都市圈的来龙去脉以及与平顶山等几座城市的关联。

一、有中原城市群,为何还要建都市圈?

2020年10月14日,省长尹弘主持召开了第102次省政府常务会议,这个会议审议通过了《洛阳都市圈发展规划(2020—2035年)》,当天,许多权威媒体报道了这一重磅消息,《洛阳都市圈亮相,济源三门峡平顶山“入圈”》《重磅!洛阳都市圈正式亮相,济源三门峡平顶山已加入“群聊”》……这标志着洛阳都市圈建设正式全面启动。

也许有人会问,不是有中原城市群吗?郑州都市圈不也正在建吗?为何又出来个洛阳都市圈?

中原城市群是2016年底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当初划定的范围不仅有省内的18个直辖市,也把周边山西、河北、山东、安徽等几个省的12个城市“圈”了进来。

中原城市群的建设,让“群主”郑州无论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城市面貌,还是产业升级、动能转换等方面都一路狂奔。特别是GDP,从2010年的4000亿窜至2019年的1.1万亿。

这个城市群把“核”给建了起来,但“群”却变化不太明显。“群主”越跑越靠前,“群员”显得跟不上。2017年郑州市晋升新一线城市后,河南连续几年没有二线城市。经济实力排位老二老三的洛阳和南阳等均是三线城市。群主和群员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而郑州却一城独大。

想想也是,中原城市群多达30个地级城市,地域半径超过了200公里,一个省会城市能有多大的力气“带动”群里的这么多城市呢?这就好比拿一根筷子去搅动一池子水,即使用劲很大,也不会搅起多大的漩涡。

既然一根筷子搅不起一池子水,那就搅一锅水,先让这个锅里的水翻腾起来再说。

找到了原因,解决的办法也就有了,这个办法就是在城市群里建都市圈,让区域的中心城市先把附近的城市带动起来,使相邻的几个城市深度融合,渐渐走向一体化。

都市圈壮大了,自然也就带动城市群发展了。这也是我国目前大力发展都市圈的原因所在。

因此,郑州都市圈,洛阳都市圈也就顺势而生了。

省里的意图很明确,建立这两个都市圈,形成河南经济发展的双引擎,引领产业升级的双驱动。

二、“圈主”,为什么是洛阳?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司马光的这句诗,把洛阳的历史地位抬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历史的风烟,也让这座城市经历了几番大起大落。洛阳,从曾经的九朝古都已沦落为当今普普通通的三线城市。

郑州,带着周边的开封、焦作、许昌、新乡四个小兄弟已开始往前跑了。

那么,其他城市怎么办?

显然,再找一个“圈主”,也带着几个小兄弟往前奔。但把河南的城市扒拉个遍,这个“圈主”非洛阳莫属。

其实,在中原城市群刚建立的时候,洛阳就被定为这个群的副中心城市。但几年来仅是戴了顶“副群主”的帽子,并没有形成自己的“圈子”,枢纽地位、辐射力度、引领作用等还没有显现出来。

洛阳是河南第二大经济体,也是中部六省最强的非省会城市,在全国70个三线城市中,洛阳排名第五。2019年洛阳市的GDP达5034.9亿元,比上年增长7.8%,总量几乎达到了省会郑州的一半,增速比郑州还高1.3%。

洛阳的实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工业,洛阳是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苏联援华的156个重点项目中,有7个就布局在洛阳,是全省所有城市中最多的。因此洛阳也被称为老工业基地。老工业基地奠定的雄厚底子,也造就了当今较强的经济实力 。

2019年洛阳年营业收入达1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58家,100亿以上的企业有10家。截至2019年底,洛阳有11家公司在A股上市,其中,洛阳钼业营业收入686.77亿元,位居全省上市公司榜首。

二是旅游,洛阳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也让洛阳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5A景区数量全省第一,3A景区数量全国第一,拥有龙门石窟、中国大运河、丝绸之路3项世界文化遗产。

2019年洛阳接待游客共计有1.42亿人次,旅游业创收1300亿。而郑州2019年接待的游客才1.306亿人次。

相比之下,作为河南第三大经济体的南阳,是无法与洛阳相比的,而排在全省第十位上下的平顶山,与洛阳的差距更大。

都市圈,也是个地缘经济圈,洛阳地处豫西,让豫西几个城市抱团发展,洛阳也就无可争议地成为了圈里的老大。

三、这个圈,“圈“住了哪些城市?

《洛阳都市圈发展规划(2020—2035年)》的具体内容一直没有见在媒体上公布,其圈里的成员、核心区的范围等具体内容还不十分明朗。

就多家媒体先后报道的信息看,洛阳都市圈大致可划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深度融合层,二是联动层。

先说说深度融合层。

洛阳现下辖1市8县6区,还有2个国家级开发区、2个省级开发区及18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地域总面积1.52万平方公里。

既然成为了洛阳都市圈的“圈主”,肩负着辐射整个豫西地区的重任,洛阳肯定已不满足现有的一亩三分地了。

2018年以来,无论是洛阳市还是省有关部门,先后多次与洛阳周边的部分城市开会、研讨,商议洛阳都市圈事宜。

2020年4月17日,由省发改委主办、洛阳市政府承办的《洛阳都市圈发展规划(2020-2035)》专家评审会在郑州召开。不仅平顶山市、三门峡市、焦作市、济源示范区的分管领导参加了会议。而且以上城市下辖的汝州市、义马市、渑池县、孟州市的主要负责同志也参加了会议。

据有关媒体刊登的信息,洛阳都市圈深度融合层的大体范围应该是:以洛阳市全域为基础,与济源示范区、汝州市、孟州市、义马市和渑池县这几座城市进行深度融合。

从地理位置来看,这几个城市虽然在行政区划上都不归洛阳所辖,但却都是洛阳的近邻,可谓山水相依,人脉相连,鸡犬相闻,距洛阳城区在40至80公里之间。

这几个城市加入洛阳都市圈,将使洛阳的地域面积增加5500多平方公里,人口增加280多万,GDP增加1900多亿。这样的话,洛阳都市圈深度融合层总域面积就会突破2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000万,GDP近7000亿。(见下表)

多家媒体刊登的信息表明,这个深度融合层的成员已开始互动了。

(以上数据来源于各城市公布的年度统计公报)

对于济源,洛阳应是翘首以盼。

在“入圈”的城市中,济源当数是最具实力的城市,把济源拉入圈内,不仅增加了一个重量级的成员,而且也可让洛阳实现向北跨越黄河发展的愿望,战略意义重大。

对洛阳抛出的橄榄枝,济源兴奋地伸出了双手去接。

偏居太行山一隅的济源,交通不畅一直是束缚其发展的短板。济源向郑州“靠拢”不行吗?济源距郑州的直线距离仅100来公里,但由于中间隔着一条黄河,无论是坐火车还是走高速,都得七绕八拐的。尤其是火车,要么绕道洛阳,要么绕道焦作,要么绕道新乡,但路程都增至200公里上下,让这个正厅级的示范区十分窝心。

加入洛阳都市圈,对于济源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最起码在交通上可打开一扇直通洛阳的大门。

两厢情愿,一拍即合。两城的动作自然也就十分迅速。

7月1日,洛阳、济源两地旅游年票实现互通,两地的居民可以持各自城市的年票游览对方的旅游景区。

9月3日,洛阳—济源深度融合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签约,两地从产业项目共建、交通体系共联、文旅合作共融、公共服务共享、生态环境共保、突发事件共防等6个领域明确了33项务实管用、可操作性强的具体措施,搭建了全面合作平台。

11月30日,洛阳、济源两市固定电话互拨免收长途通话费,改按本地网固定电话通话费标准进行计费。

尤其是两城签订的33项融合措施中,明确了焦济洛城际铁路、济源至洛阳西高速公路、黄河小浪底库区港口航运、洛阳机场济源异地航站楼、两市机动车高速公路免费通行等诸多重大利好。这表明,两地深度融合发展迈入快车道。

如果说拉济源“入圈”是洛阳跨过黄河向北发展的关键一步,那么拉汝州“入圈”就是洛阳向南扩张的重要一步棋。

汝州,作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其经济实力让郑州和洛阳都格外青睐。而其地理位置又正好处在郑州大都市区和洛阳都市圈的双重叠合区域,是“挤入”郑州还是“投怀”洛阳?汝州选择了后者。

在加入洛阳都市圈的几个域外城市中,除济源外,汝州算是最“肥”的县级市了,2019年的GDP高达475亿,不仅超过孟州市100个亿,而且比义马市和渑池县的总和还多。

汝州在历史上就很厉害,许多朝代都是一个“地级”城市,周边的郏县、襄县、宝丰、汝阳等五六个县城多归其管辖。汝州现在的“强”与历史的“厚”不无关系。

汝州被划入“圈”内,不仅因为其“肥”,更是地缘上的近。在地理位置上,汝州位于洛阳东南,距洛阳市区七八十公里,自驾也就是一个来小时。

而对汝州来说,携手洛阳,不仅有望让汝州动能提新、联动提速、品牌提亮,而且还有望打开汝州的南北大通道,实现高铁梦。

因此,加入这个都市圈,双方都是比较积极的。今年以来两城来往密集,就改扩建国道省道进行直连、打造洛阳-汝州新材料和新型建材产业带等进行了一系列的商议。

孟州是焦作的下辖市,但与洛阳距离很近,自古就是洛阳古城的北大门,与洛阳有着天然的地缘关系。孟州是一个“不沿边、不沿海,地上地下无资源”的内陆小城,加入洛阳都市圈,一些居民比孟州的领导还急,发帖咨询政府“对于洛阳副中心建设,孟州目前做到了什么?”居民的期盼是,和济源一样能开通到龙门高铁站的班车、能开通到洛阳火车站公交线路、能实现与洛阳的景点一票通……两城领导已经互访,具体融合事宜正在商议中。

如果说济源、汝州是“肥肉型”的增量资源,那么三门峡下辖的义马市和渑池县就属“骨头型”的资源了。

义马人口不足17万,GDP141亿。渑池36万人,GDP219亿。两个城市加起来也不过算是一个中等县,而且还面临煤炭资源枯竭、城市发展转型的困局。入圈后无疑需要洛阳的扶持和带动。据了解,这一市一县与洛阳的对接工作也已开始。

对于这个都市圈,义马显得更为积极,早在洛阳都市圈还没有公布的去年,就发下了《义马市融入洛阳副中心城市行动意见》的文件。义马市领导认为,加入洛阳都市圈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机遇。

(洛阳都市圈深度融合层大体示意图)

四、平顶山,在“圈”里是什么角色?

虽说许多媒体报道了济源、平顶山、三门峡都要加入洛阳都市圈。但仔细分析一下文中的内容会发现,以上几个城市入圈的深浅程度是不一样的。

前边已经提到,洛阳与济源是深度融合,而平顶山与三门峡却并非深度融合。

今年9月27日,河南省发改委下发的《支持洛阳市提升开放能级助力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的若干措施》中,对涉圈城市给予了较明确的定位:“建立健全洛阳都市圈建设工作协调机制,加快推动洛济深度融合,洛三、洛平联动发展”。

“深度融合”与“联动发展”显然是不一样的,三门峡和平顶山应当算是深度融合层范围以外的联动层。

根据省发改委提出的“建立健全洛阳都市圈建设工作协调机制”的要求,为了推动这个都市圈往前走,省里有可能出台相应的协调联动措施甚至设立相应的协调机构,而且圈里几个城市也有望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自2019年9月平顶山市和洛阳市共同入选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后,两座城市的“联动”就明显多了起来。

先是去年12月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等多家部门联合下发《河南西部(洛阳—平顶山)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方案(2019—2025年)》,明确要求依托两座城市之间的交通运输通道(一带),打造国家级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平顶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个产业转型升级核心示范园区(二核),升级洛阳5个、平顶山4个产业区为重点园区(九点)。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两座城市“一带二核九点” 的产业空间总体布局。

这个布局,就把两座城市之间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东西——“产业”给联到了一起。

今年5月25日和26日,洛阳市副市长侯占国带领该市相关部门负责人来到平顶山市进行专题对接,双方以加快河南西部(洛阳-平顶山)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为主题,对着力推动洛阳和平顶山联动发展进行了深入磋商。

8月5日,平顶山市党政考察团北上洛阳进行区域联动发展对接活动。两市围绕产业协同发展、交通互联互通、文旅合作共融、公共服务共享、生态环境共保等5个领域,谋划梳理了联动发展的41项措施,并共同表示要尽快把41项联动发展措施从规划变为实际行动。这次赴洛阳对接,阵容相当庞大,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悉数参加。

10月10日,洛阳市发改委主任带队,赴平顶山市进行区域联动发展工作专项对接。此次对接活动在前期形成的《关于推进洛阳平顶山联动发展的若干措施》基础上,达成了进一步的共识。下一步,两市在修改补充内容后,将上报省中原城市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实施。

联动城市,毕竟也是这一都市圈的组成部分,推动都市圈建设的一些红利,如政策支持、资金扶持、项目推进等,对联动城市应该有很大的影响和带动作用。

(洛阳都市圈联动层示意图)

五、这个“圈”,能给平顶山带来什么?

眼下谈收益,显然还为时过早。从长三角、珠三角等成熟的都市圈发展来看,综合收益往往在许多年后才能看到。

但就可以前瞻的“收益”来说,最明显的当属交通的互联互通,说具体些就是高铁建设。

建立洛阳都市圈,提升洛阳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力,那么打造洛阳的交通枢纽地位就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

省发改委今年9月27日下发的《支持洛阳市提升开放能级助力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的若干措施》中,在交通方面明确了许多要“支持”的项目,其中,涉及到平顶山的有以下几点:

一是“支持洛阳经平顶山至漯河至周口高铁纳入国家相关规划”。

省发改委这样表态,当然是省委、省政府的意见,这说明省级层面对这条洛平漯周高铁已经拍板了。11月20日国家铁路局也刊登信息,该高铁已纳入《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那么这条铁路列入国家“十四五”计划就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这条高铁,对于平顶山来说意义非凡,因为这条高铁可以打通平顶山通往上海、南京、杭州等在内的华东地区一条快速通道,而且这条铁路由于在漯河又与京广高铁相连,这样又可建立起平顶山通向广州、深圳甚至香港等南方各大城市的快速通道。

二是“支持呼南高铁焦作经洛阳至平顶山高铁建设”。

根据国家铁路局最近公布的消息,呼南高铁豫西通道项目已被否定,但却把一条单独的“豫西通道”——焦洛平铁路纳入了规划,并明确指出已纳入规划的“宁洛高铁中洛阳至平顶山段兼顾豫西通道功能”,显然,这条“豫西通道”也应该是高铁,即便是城际铁路,也照样可以实现呼南高铁豫西通道的功能。

三是“支持开展沪洛银高铁规划研究”。

虽然这个“支持”仅是“规划研究”,离落地还很远,但如果上海至银川的高铁走向经过洛阳,那必定是绕不开洛平漯周高铁的,一旦规划实现,无疑让平顶山又多了条通往大西北的高铁通道。

假如以上三条高铁都能实现,加上现有的郑万高铁,平顶山就会成为多条高铁交会的枢纽站点,直达车次能通往四面八方,这无疑会大大提振鹰城人的信心。

三条高铁交会平顶山畅想图

蓝色呼南高铁   橙色豫西通道(实线为入规划线路)

红色郑万高铁  绿色是漯平洛周高铁

六、平顶山人,会不会追梦洛城?

都市圈的兴建,会不会让这座千年帝都再现“洛阳纸贵”的景象?

鹰城人会不会萌生“又逐春风到洛城”的冲动?

在当下人口大流动、举家大迁徙的形势下,尤其是绝大多数二三线城市零门槛入户的“抢人”政策下,人往高处走,这是一个普遍的人口流动规律。

但拥有“虹吸”效应的城市是很多的,像一线超大城市、二线省会城市及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发达城市等。

一个城市能够产生多强的“虹吸”效应,一要看其产业能否提供较高的薪水和足够的就业岗位;二要看其教育、医疗、科技、商业等各类资源的吸引力有多大。

虽然平顶山将成为洛阳都市圈的联动城市,但对于人口流动来说,任何都市圈都不具有行政的强制性,完全是靠城市自身的磁性。就全国城市而言,人们往哪里去是自由的,哪个城市的就业机会多、给出的薪资高,人们就去哪里碰运气。

洛阳对平顶山人的吸引力有多大?需要先看看两座城市的差别有多大。(见下表)

洛阳市、平顶山市部分经济指标比较

(2019年)

(以上数据来源两城市公布的年度统计公报及相关资料)

从上表可明显看出,两座城市的体量的确是不一样的,洛阳的地盘大、人口多、GDP高、政府财政收入多,特别是上市企业比平顶山多好几倍。

但对于人口流动来说,人们最关心的并不只是这些。

笔者对国内10多个城市的GDP、居民人均收入、三甲医院、本科以上院校等进行了比较(见下表)。

(由于掌握资料有限,表中数据难免有误差,实际数据以官方公布的为准)

首先就省内城市来看,无论是人均收入还是教育医疗等各类资源,相比郑州,洛阳有着较大的差距。

洛阳的人均收入比平顶山高出了12.8%,郑州比平顶山高出了49.6%。

郑州和洛阳,与平顶山距离大致都在150公里左右,但平顶山与郑州之间目前有郑万高铁加持,去郑州更快更顺畅。

在三甲医院、本科及以上高校等资源上,郑州相比洛阳,更是具有压倒性优势。

放在全国范围内,洛阳对平顶山人的吸引力就更微弱了。就表中列举的十几座城市来说,比平顶山人均收入高出100%以上的城市有7座,其中地市级城市4座,县级市1座,这座县级市昆山的人均收入就比平顶山高出近150%。

跑到洛阳打工跟平顶山拿钱差不多,而到经济发达的城市打工却能拿到比洛阳多了一倍的钞票。

对平顶山人来说,该走的已经走了,想走的也迟早留不住,但显然不一定是去洛阳。

过去是“洛阳牡丹甲天下”,而如今“他乡牡丹花更佳”,这就是现实。

其实,从官方公布的洛阳2019年的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来看,这座古城与平顶山一样也是人口外流城市,也是被其他城市“虹吸”的牺牲品。对于洛阳人来说,难免有“洛阳城里春光好, 洛阳才子他乡老”的感慨。

只不过,洛阳成为都市圈“圈主”后,人口的外流现象应该会相应减弱。

七、汝州,会“飞”走吗?

对于汝州来说,洛阳不仅是老上级,而且两座城市还有着较深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关联度。

新中国成立后,汝州先是归许昌管辖,5年后归洛阳管辖,这一管就是32年。虽然后来平顶山也管了30多年,但大多年份都是代管,因为汝州从1988年起就是省直辖的计划单列县级市了,2014年以后还实行了几年的省直管体制。

(由于掌握资料有限,表中部分数据可能有误差,实际情况以官方公布的为准)

那么,汝州加入了洛阳都市圈后,会不会被划走呢?

就眼下来看,这个可能性是不大的。

都市圈规划并非是一个放大的行政区规划。其本质上是一个经济圈,而不是一个行政圈。

都市圈的根本逻辑是,在不触动城市行政管制界线的前提下,通过城市之间市场力量的作用,促使人口、资金、物资、产业、信息等经济资源和要素达到合理流动和配置,以实现单个城市难以达到的综合经济和社会效益。

也就是说,都市圈内城市与城市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合作关系,而不是合并关系。

如果动了“合作”这个底线,建立都市圈的矛盾可就大了。比如郑州都市圈,虽然郑州与周边的开封、焦作、许昌、新乡4个城市正在紧锣密鼓的深度融合、力求一体化发展,但如果把四个城市都划到郑州市的行政管辖范围内,那就不叫郑州都市圈了,而是郑州兼并圈了。

再比如深圳,这座一线城市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越广州和香港,然而其面积大约仅是广州的四分之一,狭小的面积大大制约了深圳的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不少企业由于无地扩张而迁出深圳。因此,不少人认为深圳极有可能“兼并”周边几个市县,以便于其扩容升级,更快地发展。

但是,当建设深圳都市圈的政策落地后,这个响当当的都市圈,其圈内的东莞、惠州等城市与深圳仍是一种深度融合或联动的合作关系,而并非人们想象的划出几个城市“并”入深圳。

只有当市场“这只手”难以在城市间形成较强推动力的时候,做强做大城市的动能才会转换到行政力上面来。比如,山东济南市就是通过区划吞并了莱芜市,实现了城市的规模扩张,但这也会引发其他的矛盾。

八、都市圈,引发的疑虑与期盼

建城市群也好,搞都市圈也罢,目的都是为了拉动经济快速发展。

加入洛阳都市圈,自然会让不少鹰城人产生一定的寄托和期盼。

平顶山市正着力打造千亿级的中国尼龙城,这个“城”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入驻企业已有86家,不少是标志性、引领性、示范性的产业项目,有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多个产品的产能已达世界第一。那么,这个都市圈能否把产业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往尼龙城里“倾斜”?能否借助都市圈的“大势”把“尼龙城”的产业链条大大拉长?能否把纺丝、织布、染整、空包、服装等下游产业也在“城”里红红火火地做起来?

打造中原电气城,是促进平顶山快速转型升级的又一关键举措,也是我市颇具优势的一个产业。平顶山拥有全国高压特高压领军企业——平高集团这一雄厚的底子,拥有全球500强企业——伊顿公司的加持,还有大森机电、东森机电、亿利安科技等国内几十家知名电气企业的加盟入园。那么,洛阳都市圈如何在中原电气城迈向高端化、集群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征途上助推一把?怎样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提供支持?

还有我市的河南跃薪时代公司的电动智慧无人矿山系统、河南真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抗艾滋病和抗新冠病毒新药等高精尖项目,是否也能借助这个都市圈而大大发上一把力?

我们也有担心和疑虑。

当下许多内陆城市在产业上有一定的趋同性,比如先进装备、高端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不少城市都在大干快上。都市圈建立后如何避免同业竞争?怎样实现差异互补?

建设都市圈不是把核心城市搞得更大,而是让都市周边的城市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但现实是很多都市的虹吸效应远远大于辐射效应,导致周边城市发展放缓,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即将建设的洛阳都市圈,圈内的兄弟城市大都面临着缺项目、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等“多缺”状态。圈内城市为了各自的利益诉求,遇到项目会不会争抢?见到人才会不会互夺?

都市圈毕竟不同于行政圈,城市之间在合作过程中难免不出现矛盾。都市圈在今后的运作过程中会不会陷入“合而不作”、“齐抓难管”的窘境?

当然,我们的担忧再多,也不能关闭鹰城的大门。泰戈尔不是说过吗,“如果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时,真理也要被关在门外面了。”

把几个不同行政区的城市捆在一起打拼,是需要磨合的。但磨合的长短,效果的好坏,“圈主”的角色很关键。

羊群走路靠头羊,圈主的示范引领作用至关重要。如何让兄弟们“圈儿”入得服气,事儿干得顺气,遇到矛盾不斗气,吃亏受损不生气……这是考验“圈主”的胸怀和智慧的时候了。

平顶山,不是一个空洞的城市概念,她承载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500多万居民的寄托和梦想。一座城市的兴衰沉浮,关乎着一城百姓的生活质量。

每个家庭的幸福安稳,每个居民的得失荣辱,都与其生活的城市紧密相连。

不同城市不同的人均收入、不同的就业机会、不同的教育水平、不同的医疗条件等等,就充分说明了一个硬道理,城盛则家兴,城富则民强。

洛阳都市圈的建设已箭在弦上,平顶山准备好了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