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旧世界徘徊的民国才女张充和

她从遥远的民国走来

在旧时月色和习习古风中长大

自张爱玲、冰心相继凋零

宋美龄随之辞世以后

人们最常冠于她头上的称谓

是民国最后一位才女

她精书法、工诗词、善昆曲

教育家章士钊誉她是才女蔡文姬

戏剧家焦菊隐称她为当代李清照

书法家沈尹默说她的字是明人学晋人书

她的画,闲静有致

她的诗,无纤毫俗尘

她的曲,气韵天成

而在她的一生里有许多这样的时刻

无论世事如何更迭起伏

她在自己的世界里

自写字、自读书

自画画、自听曲

正是这份淡定与豁达

让她身历百年沧桑而自成高格

她就是将自己与古典艺术精神融化为一的民国才女

——张充和

张充和小楷《望江南词》

张充和梅花画集

张充和出生时是民国二年,由于是家中的第四个女孩了,因此她的到来并没有给这个大家庭带来太多欢喜。年长的叔祖母体恤她母亲陆英的辛苦,主动提出想抱养充和,但要找人算一卦,怕自己命硬妨害到小孩。陆英却爽快地说:“她有自己的命,别人是妨不到的。”于是只有八个月大的充和便被叔祖母带回了安徽合肥祖宅张公馆。

1946年张家兄弟姐妹于上海团聚,张充和(左一)

儿时的充和,在合肥老家旧时宅院里,窗外是百年梧桐,桌上是陈年古墨,日影斜斜的午后,她临着老师给她亲自拓回来的《颜勤礼碑》,一笔是一笔。

张充和每年都会临写《颜勤礼碑》

叔祖母识修是李鸿章的侄女,是很有见识的大家闺秀。她曾经为充和请过一个先生,但那位先生科举气太重,爱教充和骈文之类,她觉得不满,后来不惜花重金延请吴昌硕的高足、考古学家朱谟钦为塾师,同时还另请举人左先生专教小充和吟诗填词。

儿时的充和就这样生活在一个独立且封闭的大宅院里,每日都起早上学,经过的长巷,往书房走去,掀开帘子,便是先生在等。而她每天上课学习的这间房就是张家的私塾课堂了,楼上还储藏着祖父留下的大批古籍,门前有两棵高大的百岁梧桐,后院是芭蕉。

张充和临北魏张玄墓志

朱谟钦先生虽不是充和第一位老师,但最是不辞辛苦。他专门为充和写了一本关于同音异义的书,教她点句。《颜勤礼碑》出土不久,就亲自去把新拓的拓片一条一条剪出来,做成字帖,让充和临摹第一手最清晰的拓片。

当苏州的三个姐姐在接触数学、几何、英文、政治、美术等课程的时候,充和仍在闺中学习如何为古文断句,如何临摹各种古老碑帖,如何读准一首诗词的音律,也随叔祖母学习如何吹奏笛箫。14岁那年,合肥的上空出现飞机时,她以为那是巨大的风筝。从9岁到16岁,充和在张家老宅的时光显然是孤独而快乐的。

张充和临《书谱》

叔祖母去世前修改了遗嘱,她把土地划到了充和名下,把多份契据交到了她手里。给了充和物质的保障,但她还觉得不够。她希望充和能以一种高贵的信仰去生活。弥留之际,她让充和背《史记》给她听,直到断气。

叔祖母也走了,老师也去世了,再没有人让她背书,教她习字了。充和的心里像是空了一块,大病了一场。她重回苏州张家归宗时,已经是17岁少女了,不过几个姐姐都很喜欢她,觉得她可爱又博学多识。她们常常结伴郊游、骑自行车、赛球。但相处时,偶尔也会生出陌生感。在回家以前,张充和几乎没有读过白话文,也不知道姐姐们谈论的文化运动,哪位时髦人物是哪位先生。

张家四姐妹,后排左一是张充和

苏州的九如巷,是充和的第二个家。父亲办的新学乐益女中,是她的第二重学识系统。张宅与学校只隔了一墙,由一道月洞门进出。从月洞门里走出去,就像走进新的世界。那时的充和说,自己总在新世界与旧世界之间徘徊,往新世界的步伐有点勉强,往旧世界走,却极其自然。

对于习惯了一个人在书卷里徜徉,在自己的影子里踱步的充和来说,乐益女中太新潮了,但在她看来很多东西是嘈杂与喧嚣的。于是,她常常向线装书中,向荒废的池阁,向断碣残碑中找朋友。充和说,他们会比这个世界中的朋友叫我懂得更多的东西。

张家四姐妹与父亲张武龄合影

二十一岁这年,充和以语文满分、数学零分的成绩被北大国文系破格录取。系主任是胡适,钱穆、俞平伯、闻一多都是她的老师。但充和对学校之外的世界更感兴趣,北大旁边的清华,有位专业昆曲老师开课,她经常前往聆听。或许充和一直与大学和主流无缘,两年后她得了肺结核,回苏州修养。

而这一次,她依然幸运。修养期间,她沉浸在昆曲中。因为姐姐元和与父亲都是戏迷,因而教导她的全是昆曲名流。有北方旦角韩世昌,更有传字辈的名角沈传芷,张传芳。

日久天长的学习,她也站上了舞台。沈从文称赞她,“昆曲行当,应以张四小姐为首屈一指。” 充和一生对昆曲如同写字一样,爱不释手。她在上海的舞台唱过,也在苏州拙政园唱过,英姿飒爽,引得无数人追捧。

张大千所画充和唱昆曲的背影

抗战爆发后,张充和与当时中国许多文人知识分子一样,前往了西南昆明,后来又转至重庆。那几年,朋友们都在一起,战争没有阻挡他们办文化沙龙,作诗,唱曲,写字。张充和还与沈从文、朱自清一同参与了教科书的编撰,也继续着古典音乐和昆曲曲谱的研究。

充和在云龙庵

逃难的日子穿过大半个中国的江河,但充和仍然带着她的笔墨碑帖。在昆明,充和租住的云龙庵里,她用两只空油桶临时搭了一个长案,平时写字就坐在蒲团上,而旁边就是防空洞。在重庆和成都,敌军飞机到达时,常常拉空袭警报,张充和就在防空洞旁写小楷。少时写字,有人磨墨,所以爱写大字。抗战时艰苦,便自己磨墨,小字不费墨,这一时期小字写得最多。

写于抗战时期的《青城山》

逃难的日子虽然每天都是命悬一线,但充和的眼里皆是美好。她说,“在我窗前有一条小路通山下,下边便是靛花巷,是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研究地。时而有人由灌木丛中走上来,傅斯年、李济之、罗常培或来吃饭,或来聊天。院中养只大公鸡是金岳霖寄养的,一到拉空袭警报时,别人都出城疏散,他却进城来抱他的大公鸡”。

说到女子,总绕不过一个情字。在西南逃亡的岁月里,正值盛年的充和尚待字闺中,因此不乏很多追求者。其中最有名的男主角就是诗人卞之琳。相传那首知名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就是为充和所作。

卞之琳是沈从文的好友,那时充和正住在姐夫家里,两人得以相识。于充和,只是多了一个如水之交的朋友,而于卞之琳,却多了一个终生倾慕的女神。卞之琳苦恋张充和,几乎成为当时文学圈里公开的秘密。他持之以恒地给她写信,甚至在她出嫁后去了美国,仍孜孜不倦。他苦心收集她的文字,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送到香港去出版。他追求她长达十年之久,直到45岁才黯然结婚,对她的爱恋,持续了大半生。

可是多年后,同朋友兼学生苏炜谈到这段“苦恋”时,张充和却说:“这完全是一个无中生有的故事。我完全没有和他恋过,所以谈不上苦与不苦。”

他精心写给她的那些信,可能有上百封,但充和看过就丢了,从来没有回过。她以为这样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可他还是坚持不懈地给她写信。当苏炜问到,你为什么不跟他说清楚呢。充和回答说:“他从来没有说请客,我怎么能说不来。”

诗人卞之琳

在充和的印象里,卞之琳的性格不开朗,有些收敛,又很敏感。之所以传出苦恋的传言,可能是因为当事人表白和拒绝的方式都太委婉了。但更重要的是,卞之琳不仅不是充和喜欢的类型,他的才华也打动不了充和。

卞之琳当时是以新诗闻名诗坛的,可充和认为他的诗歌“缺乏深度”,人也“不够深沉”。教育背景和审美追求的差异,在旧学中浸淫一生的充和可能对“明月装饰了你的梦”实在欣赏不了。

抗战结束后,35岁的张充和在北平遇见了一生的伴侣傅汉思的。傅汉思是德裔美国籍犹太人,当时在北大教授西班牙语,十分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常与三姐夫沈从文往来。充和借住在三姐家中的那段日子,与他常打照面。一年后,两人结婚时,北平已是炮火连天。

1948年年底,美国大使馆通知他们紧急撤离,乱世之中,很多重要的古书古帖,对亲友担忧的心思,都来不及交代与托付。1949年1月,充和与丈夫汉思在上海登上了戈顿将军号客轮,随身携带的是几件随身衣物,一方古砚,一盒古墨和几支毛笔就匆匆离开了。正是这随身的几件文房,构筑了张充和在大洋彼岸十年如一日的精神岁月。

到了美国以后,每天事情很多,一日三餐,照看孩子,种菜种花,整顿园子,学校教课,一天里只觉得时间不足够。于是充和会很早起身,腾挪出完全属于自己的一两小时,可以磨墨写字,写信,听昆曲。有时写着写着,孩子醒了,或者纸尽了,就停笔了。

傅汉思和张充和夫妇在美国收养了两个孩子

充和说,在和汉思相伴的五十余年,除了寻常日子里的扶持与照料,更多时候是一桌两头做事。汉思给学生准备中国古代诗词的课,张充和会帮助他找资料。

张先生有时画了画,不满意了便扔进纸篓,汉思会去拾回来,默默收好。充和在各大学里演出昆曲,汉思会为她的演出作解说,也为演出的情况细细地做记录,一丝不苟。

每次提到汉思,充和总说,“他的朋友多,人缘好,从来就没有什么复杂心思,你欺负他,他也不知道,我就常常欺负他……他性子慢,我快。他一慢,我就急。俩人倒也没吵过什么架。可是说来也怪了,他性子慢,可比我的事情做得多;我比他快,可做的事情反而比他少,你说怪不怪?他不爱说话,闷头闷脑地做事。他对中国历史比我还熟,文章写得很多,做出的事情,一件就是一件地摆在那里,让我不得不服气。”

张充和喜欢与“悬”有关的艺术形式。书法家写字时需轻悬手腕,掌虚指实。昆曲也同样如此。她觉得,舞台上最难的,在于将没有演出来的东西展露无遗。好比制造戏剧张力不必通过煽情对话,含蓄才是要义。

在美国,张充和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图书馆工作,后来因傅汉思被耶鲁大学东亚系聘为教授,张充和也转至耶鲁大学美术学院讲授中国书法,直至1985年退休。在耶鲁大学,历史学家余英时与充和做了10年的同事,他回忆说,充和在耶鲁艺术学院传授书法深得师生的敬爱。除了书法,充和曾长期担任美国昆曲学会顾问,组织演出,推广中国戏曲。

余英时曾对张充和的艺术成就有过非常精彩的点评:

充和何以竟能在中国古典艺术世界中达到沈尹默先生所说的“无所不能”的造境?

这必须从她早年所受的特殊教育谈起。她自童年时期起便走进了古典的精神世界,其中有经、史、诗、文,有书、画,也有戏曲和音乐。换句话说,她基本是传统私塾出身,在考进北大以前,几乎没有接触过现代化的教育。进入20世纪以后,只有极少数世家——所谓“书香门第”——才能给子女提供这种古典式的训练。

张大千以水仙来画张充和表演的水袖

在儒家主导下的古典教育一向以人为中心。为了使人的品质不断改进,精神境界逐步提升,古典教育同时拥抱似相反而实相成的两大原则:即一方面尽量扩大知识的范围,另一方面则力求打通知识世界的千万门户,取得一种“统之有宗,会之有元”的整体理解。唯有如此,人与学、知与行合一的理想才有真正实现的可能。……综合儒、道两家的看法,其基本观点也许应该概括为“以通驭专”。

张充和小楷《杜甫论诗倔绝句》

由于充和早年是在这一古典教育的熏陶之下成长起来的,她在不知不觉中便体现了“以通驭专”的精神。她在古典艺术的领域内“无所不能”,无施不可,是因为她不肯局促于偏隅,仅以专攻一艺自限。

充和早在七十三年前便已于古典艺术探骊得珠了。她品评张大千的几句话,用在她自己后来的作品中也未尝不大端吻合,尤其是最后一语——“有古人尤其有自己。”我(指余英时)曾强夺她所橅(摹写)苏东坡《寒食帖》,悬于壁上,朝夕观赏。这幅字妙得东坡之神而充和本人的风格一望即知。

临苏轼《黄州寒食帖》

张充和最喜欢的一张照片是1940年,27岁的她在云龙庵躲避战争,那时的她风华正茂,虽然身逢乱世,但能写字、读书、作画、唱曲,日子也不觉愁苦。正如她当时所作的诗:酒阑琴罢漫思家,小坐蒲团听落花。一曲潇湘云水过,见龙新水宝红茶。而这般清雅的生活,诗意的文人精神,贯穿了她的一生。

她虽是大家闺秀,但一生辗转的行迹也表明她并不困于闺阁,而是乐于出去接触外界的。当人家都忙着赶超时尚、追潮流,她却不紧不慢地,甚至退回到中国古典文化和传统中去,坚守属于自己的气韵。

云佛堂即事

2015年6月18日(中国时间)一个远去的时代正缓缓地收拢起最后一片优雅高贵的羽毛,张充和以102岁的高龄离开了她深爱的传统艺术。再过些天就是她去世四周年的日子,希望她终生孜孜以求的诗意、清雅、高贵古典的艺术精神,也能滋养我们当下的时代。

隶书对联

(0)

相关推荐

  • 三位活过百岁的民国传奇女人,两女先后嫁一夫,最高寿者达112岁

    在动荡的民国时期,缔造了太多传奇人物,不仅仅是叱咤风云的男人,也有巾帼不让须眉的女人.本文要说的便是三位民国传奇女人,她们身上有两个共同特点:一.寿命很长,都活过了一百岁:二.都留下了许多传奇,一生绚 ...

  • 想哪儿说哪儿---优雅的外在表现

                  读一篇介绍张充和的文章.被沈从文的评语.张大千的绘画震撼了.你说,张充和的迷人会到什么程度? 沈从文称赞张充和:昆曲行当,应以张四小姐为首屈一指.我听过一场昆曲," ...

  • 民国才女张充和

    人间书社 10月11日 06:04 本篇为大家介绍的这位书家, 可谓是近代文坛一个传奇. 她的曾祖是淮军主将.时任两广总督的张树声. 她的父亲是苏州著名教育家张武龄. 她的姐夫是著名作家沈从文, 她的 ...

  • 张充和:大家闺秀的她,身上的那股静气,让人沉醉

    作者:山佳   平时读书,喜欢读关于民国女子的,因为一个个优雅温婉:在这众多女子中,最欣赏的一位便是张充和.她,被称为"最后的闺秀".的确,她工诗词.擅书法.会丹青.通音律.尤长昆 ...

  • 雅赏 | 在新旧世界徘徊的民国才女张充和

    她从遥远的民国走来 在旧时月色和习习古风中长大 自张爱玲.冰心相继凋零 宋美龄随之辞世以后 人们最常冠于她头上的称谓 是民国最后一位才女 她精书法.工诗词.善昆曲 教育家章士钊誉她是才女蔡文姬 戏剧家 ...

  • 葡萄酒新旧世界9大区别,这才算真的弄清楚了!

    刚刚踏入葡萄酒世界的爱好者们,会经常听到新世界和旧世界葡萄酒怎样怎样,不免困惑.题外话不多说,今天小编就是来解惑的,解释下新旧世界葡萄酒到底有什么区别? 新旧世界葡萄酒一般指代不同国家地区的葡萄酒,并 ...

  • 葡萄酒新旧世界

    简说葡萄酒

  • 关于葡萄酒新旧世界的区别,你值得学习一下!

    葡萄酒分新世界和旧世界 旧世界就是指 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德国等酿酒历史悠久的国家 而新世界是指 智利.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等葡萄酒新兴国家 那么作为一名葡萄酒专业人员 如何为普通消费者讲解新旧世 ...

  • 真弄清楚葡萄酒新旧世界的 9 大区别!

    刚刚踏入葡萄酒世界的爱好者们,会经常听到新世界和旧世界葡萄酒怎样怎样,不免困惑.题外话不多说,今天小编就是来解惑的,解释下新旧世界葡萄酒到底有什么区别? 新旧世界葡萄酒一般指代不同国家地区的葡萄酒,并 ...

  • 梅特涅与俾斯麦:旧世界的重建者和新时代的革命家

    摘要:梅特涅很早以前就宣布过,他是在支撑一个摇摇欲坠的架子.这话似乎一语成谶,或者本身就是事实.所以他在给女儿的信中提到:回顾一下我的生平,使我心神宁静:而环顾世界局势,却不能使我心安. 一个是纵横捭 ...

  • 进入“旧世界”的通道:近代宗教报纸《中国教会新报》发行网络研究

    杜恺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 王润泽,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1882年,结束乡试自顺天返回的康有为途经上海,自言"道经上海之繁盛,益 ...

  • 盘点山东重大化工项目最新进展!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打造世界一流石化基地

    寿光重点项目总投资超300亿元 2018年3月12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寿光市2018年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洛城街道港投集团北航新材料产业园举行.以山东寿光鲁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