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学校的文化建设

学校是师生长期共处的场所,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精神风貌和办学特色的具体体现,对学生具有熏陶启迪和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一个布局合理、整洁和谐、蓬勃向上的校园环境,对学校的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也影响巨大。那么,在地域条件和经济条件受限的农村地区,各学校应该如何搞好学校的文化建设呢?

实事求是搞建设。农村学校不同于城市学校,因缺少各种资源的投入,且建设资金有限,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校舍环境也相对简陋。虽说学校的建筑是学校文化的物质载体,但我们要明白,物质文化的建设不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点,重点应该是学校的精神面貌和文化氛围的建设。即便是物质建设,它也应该处处散发着文化的气息,具有鲜明的个性。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校舍是学校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基础,但学校的文化却需要师生们共同完成。乡土文化的精髓,民族文化的精华,本校历史的叙事,脚下这片大地的特色都应该能在学校的建筑中体现出来,而不仅仅只是为了建设而建设。总之,农村学校的文化建设,要有农村的特色和地域的风情。

提纲挈领重人文。农村学校在文化建设中,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将建设重点转移到师生的人文精神培养上,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精神文化建设。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学校人文精神塑造的不可或缺性,人文精神的培养关乎到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关乎到全校师生的个体发展,特别是对农村学校来说,人文精神的培养可以有效弥补农村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缩小与城市学生在人文精神方面的差距,精神的富足能够减少学生在物质方面的落差感。同时,学校的人文精神塑造也影响着附近村落的乡土文明建设。因此,农村学校要理清学校目前文化建设中存在重物质轻人文的错误思想观念,在利用外部资源提升学校物质文化的同时,把学校文化建设的重点转移到学校师生人文精神培养上,让全校师生在人文气息的熏陶下都能得到个性发展。

因地制宜展特色。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质,只要善于发掘,都能打造学校的特色文化品牌。这就要求,在发展过程中,农村学校要因地制宜,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引入地域文化资源,不仅可以彰显学校所在地的特色文化,还能将当地的优秀文化发扬光大,这对学校以及当地以后发展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农村文化学校建设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农村的风土人情开设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比如有的学校在旅游景区,民族文化资源比较丰富,在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融入当地民族文化;位于革命老区的学校,应抓住历史赋予自身的宝贵财富,积极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将红色基因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同时在正确认识地域文化内涵实质的基础上,把地域文化的精髓融入进学校文化建设中去,不仅是对当地特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也能在以移默化中将其内化为学校的文化底蕴。

总而言之,学校文化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定案的。它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反思过去和展望未来,需要反复酝酿和修订。起草、讨论、修订,完善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不断坚守的过程,更是一个学校文化浸润学校的历程。加强农村学校文化建设,是提升农村学校育人质量的一项重要工程,各学校只要正确看待限制条件,合理利用有效资源,就一定能走出符合本校校情的文化建设之路。

明师明德为您导航!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