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性心理学家李银河提倡的三种性行为模式

原创、深度、格调 | 汤先生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谈性色变,很多人对于这个话题也是持排斥心理和忽视心理。

但是这种正常的生理需求在很多媒体的报道下变的不堪入目,尤其是铺天盖地的“性丑闻”,诸如某某某明星出轨,某某名人私下生活混乱。

这种带有引导性的报道总是会把我们慢慢的变到性的对立面。

仿佛性在我们心里性就是不好的代名词,性学者李银河就很排斥媒体对这种正常需求的肆意渲染,她提倡性行为有三个模式:

第一个是熟人之间的性(人的天性之一)

性行为是个体满足自身生理需求的一种方式,这种生理需求的满足是一种正常现象,性其实是人的天性。每个人都有着对于某些需求满足的渴望,无可厚非。

心理学中提及到性最多的当属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他认为人的所有行为和想法都是人心中原始的性冲动造成的,这种性冲动也叫力比多。

因此后世对于弗洛伊德观点的评价就是泛性论。

夫妻之间存在性行为很正常,因为从某个程度上来说是因为伴侣满足了自己的这些生理需求,我们才会选择与其结为夫妻。

这种提倡熟人之间的性,是指我们对自己的性伴侣知根知底的了解过,这样的性行为模式就是比较健康的一种模式。

因为自己知根知底的了解过的人,那么就很少会存在有传染病的风险,传染病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因为我们不了解自己的性伴侣的身体状态和健康程度。

又或者说我们完全忽视了传染病这个因素,毫不了解的情况下就与陌生人发生性行为。

性学者李银河认为和自己熟悉的人进行性行为才能降低罹患传染病的风险。

第二个是不交换液体的性(较为健康低风险的行为)

这种不交换液体的性,更多的层面是指一种自给自足的性需求满足。

性学者李银河认为这样的性模式是一种出于安全考虑的一种模式,因为这种性模式不需要他人的参与,相比于交换液体的性这种性行为模式不存在传染病的风险。

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使人的需求得到一定的满足。并且这种性行为模式其实是每个人可能都会有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往往也是个体难以克制的。

很多处于青春期的个体就极易存在这样的性行为模式,但是过后他们往往会过度的担心这种行为是否是不合理的,是否是不正常的。

很多时候他们也会因此产生一系列的青春期心理问题,很多人会觉得这是一种罪恶行为。

其实这种性行为模式是很正常很普遍的现象,适度的不交换液体的性行为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个体对于性需求的心理。

因为它有着等同于交换液体的性行为的价值,一定程度上可以使人减缓压力焕发工作热情,有益于身心健康。

第三个是禁欲(预防疾病的角度)

前文提及到的性行为其实是在强调性需求是人的天性之一,是人们正常的生理需求,但是并没有强调个体要过度纵欲,凡事都是适可而止。

性行为也是如此,在某些时候频繁的更换自己的性伴侣,很多可能会增加自己罹患性病的风险,为了减少传染病的蔓延,我们就要克制自己的性需求,甚至减少自己性需求的满足。

这种模式在国外来看,确实到了一定的传染病的预防与减缓其蔓延的作用。

这里所说的禁欲更多的是指与性伴侣之间进行的产生的一种交换液体的性行为。

如果确实想要满足自己的性需求,又很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那么这个时候可以采取不交换液体的性行为模式,但是这种模式确实又与真正的性行为不同。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预防疾病还是要禁欲。这种互为矛盾的现象也是因为人的天性和现实环境的冲突造成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性学者李银河所提倡的这三种性行为模式,不管是熟人之间的性行为、不交换液体的性行为还是禁欲。

其实更多的都是在强调性与传染病之间的关系,很多传染病的发生也确实是因为人们混乱的性生活。

但是她所提倡的这三种性行为模式在现如今的社会很难得到推广,因为很多人都做不到对自己需求的克制和理性的去满足自己的需求。

毕竟人们根深蒂固的某些思想和观念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生改变。

作者 | 汤先生

编辑 | 汤先生

参考资料: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