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女人说,出名要趁早,能参悟做到这一条的,都是成大事之人

人这一生,无论是谁,总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坎,或多或少要承担一些压力。
只是有的人遇到事情,一咬牙,含着泪就扛过去了,有的人却被压垮了。
这世间从不缺让你的世界天翻地覆的事情,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扛得住。
人生就像熬粥,火候不到难免就会夹生;
拔苗助长只能获得最初的惊喜,而过早的奖励只会害了当事人。
张爱玲强调出名要趁早,可是在我看来只有天分和才华的人才敢这样说。
而我等普通人,资质平庸,只能十年磨一剑,并且还要很努力地去做事,为了完成自己的目标。
出名别趁早,并不是反对年轻时追求成就与卓越,相反我们在做任何事情时都需要全力以赴。
出名别趁早,只是为了缓解一些急功近利的心态与现象,从而让更多的人沉下心来,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向着自己的目标稳稳地进发。
最后,看看这些大人物成功的年纪,给自己一个提醒,我们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认识消化磨练自己,当人生积累到一定的高度,当我们坚持不怠慢生活,当我们从不放弃追求极致的专业精神,总有一天你会收获创造出一个真实却又绚烂的自己。
我们身边可能并没有那种被公认为天才的人物,但是总是不会少了两类人,一类是“聪明人”,一类是被生活打击的失去了信息和动力的人。
对于我们很多公认的聪明人,他们总是能想出很多出人意料的主意,总是能提出很多人从来没想到过的想法,但是,如果你把时间维度放长一些,你会发现,这些人最后真正能成事的少之又少。
少年得志是人生第一大悲,因为少年得志很容易让他失去了耐心,天然的以为自己就是比绝大多数人强,他做什么事一帆风顺,一出手就能够解决,才是正常的状态。
现在许多人的脸上,仔细观察无不写满了一个字:“急”——急着给生命添彩,急于成名、急于发财、急于升官。
急是弱者希望翻身的体现,但急过了头,就要付出代价。
人性里有两种本能,利己和利他。
如果两者冲突,当然是先自利,再利他。
但如果是自己的小利和别人的大利冲突,怎么办?
出名要趁早,吃亏也要趁早,越是趁早吃亏,付出的成本越小。
难以得到的东西,难得失去;容易得到的东西,容易失去。
在内心深处,其实我们都对自己太过苛责,因为总会有人比我们强。
即使是那些看起来最有自信的人,其内心也会存在对自己的批评,这种内心的批评就是引发我们痛苦,让我们对自己的表现永远也不会满意的原因。
其实,一个人如果能够坦然面对别人比自己强,才能清醒认识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才能摆脱心灵的苦痛,才能让自己做得更好。
敢于不如人,其实就是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这是一种期待成长的勇气,每个人都有长有短,真正看清这一点,你才能最后胜于人。
《道德经》中说:“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一个人的认知水平越低,其想法就变得越单一,也越抗拒改变和接纳,人就会表现得很固执。
而认知水平高的人,懂得小事不计较,大事不糊涂。
老话说“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小事上斤斤计较的人,其实是在给自己添堵。
不难发现,在成功的路上,我们很多人,最大的敌人其实并不是缺少机会,或是资历浅薄,成功的最大敌人是缺乏对自己情绪的控制。
因为愤怒时,不能制怒,使周围的合作者望而却步,消沉时,放纵自己的萎靡,把许多稍纵即逝的机会白白浪费。
小事上懂得退让的人,往往有大智慧、大格局。
叔本华说:“人,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人有时候宁愿庸俗,也不愿孤独地活着。
眼里只有自己优点的人,就看不到别人的优点;自以为是的人,就听不进别人的话。
越是厉害的人物,越懂得低调,把世界放大,把自己变小,别太把自己当回事。
漫长人生中,最后能得到的,都是你积累后必得的东西;不属于你的,终归会抛弃你。
厚积薄发,博观约取,是成功的不二法门。
作者简介:贤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