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古代既有“乐安州”也有“乐安县”,容易造成混淆

重名,对于人来说,是个很头疼的问题,对于地方来说,同样如此。
在古代,没有电脑查重系统,地方起名的时候很难避免重复。山峰、村庄重名屡见不鲜,而甚至州县一级的区划,也时常重名。
州县重名的现象,多见于不同省份之间。比如,清乾隆年间,浙江有个宁海县,山东有个宁海州,辽东半岛还有个宁海县。而广东有个海阳县,山东也有个海阳县。
(明代山东武定州/乐安州和乐安县的位置示意)
古代的交通、通讯不够发达,不同省份之间的重名州县互动很少,大体也能做到井水不犯河水,各自叫各自的名称,大不了在前面加上省份来区别。但同省之内的重名,就容易引起混淆了。比如山东的“乐安州”和“乐安县”。
乐安州和乐安县,级别不同而名字相仿,两者之间既不是附郭县的关系(府州县同名,有时是附郭的原因,比如清代的长沙府和长沙县),距离也比较近。两者当地的人可以分得清,但对于外地人来说,就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具体来说,山东这段州县同名的历史发生在明朝前期。当时的乐安州属济南府,就是后来的武定州。《明史·地理志》载:“武定州(元棣州,治厌次县,属济南路。)洪武初,州县俱废。六年六月复置州,改名乐安。宣德元年八月改为武定州。”到了清代之后,武定州升级为武定府 ,原州城改为附郭的惠民县。因此,现在提到乐安州,通常指的惠民县。
而乐安县则隶属青州府,《明史·地理志》载:“乐安县,(青州)府北。东北滨海,有盐场。北有小清河。东有时水。又东南有淄水,又有北阳水,又有巨洋水,俱汇流於县东北之高家港入海。”从地理位置不难看出,这个乐安县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也就是现在的广饶县。按照导航地图的计算,两者之间相距约两百里。
关于“乐安”这个曾用名,后世的《广饶县志》和《惠民县志》也都有各自的记载。
《广饶县志》载:“ 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 置广饶县,此广饶县名之始。西汉时,今广饶县境为两郡五县之属地,即:南部广饶县、西部利县、中部钜定县属齐郡,东北部琅槐县、西北部千乘县属千乘郡。”经过此后几个朝代一系列调整,“金熙宗天眷元年(1138年),改千乘为乐安,属益都府。自此,历经元、明、清各 朝至民国初年,县名与境域及隶属均无大的变更。”进入民国之后,因为江西省亦有乐安县,且名称使用时间较长,因此山东省的乐安县就改名为“广饶县”(取古代县名)。
而《惠民县志》的记载是:“秦置厌次县,属齐郡。三国为魏地,名厌次,属乐安郡。明洪武元年(1368年),废厌次县,域地入棣州。永乐元年(1403年),改棣州为乐安州(避讳明成祖)。1426年(宣德元年)改乐安州为武定州,属济南府。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武定州升为武定府,始置惠民县(因城东南20里有惠民沟而定名)。为武定府的附郭县。”
由此可见,广饶和惠民,在历史上都曾使用过“乐安”的称呼,只不过一个是县一个是州,一个使用时间长(广饶县用的时间长),一个使用时间短(惠民县用的时间短)。
根据史料的记载,从明永乐元年到明宣德元年,这总共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乐安州和乐安县并存。它们相距不远又是同省,对于后世读史者来说,很容易混淆。也不知道明朝当初负责更名事宜的大臣,为何出现这样的纰漏?
到了宣德元年,分封于乐安州的汉王朱高煦谋反,明宣宗御驾亲征,以武力平定叛乱。事后就将乐安州改名为武定州。他的本意应该是纪念这一事件,但在客观上,也一定程度缓解了乐安州和乐安县同省重名的烦恼。
之所以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烦恼,是因为古人有以旧地名称呼当地的习惯。比如,潍县在历史上曾是北海郡,在明清时期,虽然当地的正式称呼是“潍县”,但文人留墨时,仍习惯自称为“北海某某”。乐安州的情况也与之相似。在如今的惠民县,“乐安”也大量用在地名当中,城区就有好几条“乐安路”。
实际上,乐安州和乐安县的级别不同,最好的区分方式就是在地名中带上级别,完整地说“乐安州”或“乐安县”。但在很多情况下,人们都更习惯用两字简称,这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混淆。
比如,《明史》中就有记载:“益都,倚。洪武三年四月建齐王府,永乐四年废。十三年建汉王府,十五年迁於乐安。”在这段记载当中,只简称“乐安”,而不说是州是县。如果对明朝历史不了解的话,可能就会造成误解。
而在《明史·诸王传》中,就明确说:“明年三月徙(朱高煦)封乐安州,趣即日行。高煦至乐安,怨望,异谋益急。”
正因为乐安州级别较高,且明代有藩王分封在此的关系,虽然使用时间较短,但在后世仍有比较高的知名度。到了清代,只有乐安县,没有乐安州,可提到“乐安”这两个字,外人还是容易联想到乐安州的历史。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广饶县曾归“惠民地区”管辖。也就是说,古代的乐安州和古代的乐安县,在那段时间是同一个区划内。因此,当时笼统说“乐安”在惠民(地区),也勉强说得过去。但后来惠民地区撤销,广饶县属于东营市,惠民县属于滨州市,“乐安县”和“乐安州”分开,混淆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

我们平时介绍的,以胶东的人文历史为主,即登莱二府的范围,“乐安州”与“乐安县”并不是我们擅长的领域。本文之所以专门阐述两者渊源,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者是因为胶东不少姓氏的族谱中,都提到过“乐安”这个地名。比如,海阳乐畎孙氏族谱载:“闻吾氏乐安人也。自洪武移民至海邑乐畎村,遂卜居焉。”《莱阳县志》载:“张氏,元末自乐安迁居九区双山,明有进士梦鲤,累世簪缨不绝,县内张氏多属此族。”区分乐安州和乐安县,对于弄清家族渊源有所帮助。
二者是因为笔者此前也曾有过误读。在一篇《山东科举五花榜》的笔记里,笔者误将其中一位举人的籍贯“乐安”备注为“惠民”(乐安州),而其实应为“广饶”(乐安县)。幸得东营一位朋友提醒,方悟其中不同,故查阅史料,简单记叙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