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单侧下肢萎缩一例
病例报告
患者女性,34岁,主因 “左下肢小腿肌萎缩伴轻度无力麻木10年、左下肢酸胀2个月”于2015-08-27入作者医院。患者于2005-06无明显诱因感左下肢轻度的无力及麻木不适,当时患者双下肢粗细相当(与平时一样) ,未发现双下肢萎缩变细,于2005-08发现左侧小腿肌肉萎缩,无肌肉疼痛及肌肉跳动,无头晕、头痛、复视、口齿不清、吞咽困难及其他肢体无力。 自2005-08起患者上述症状无明显加重,2012-10发现左踝关节处感疼痛(不影响行走)而至当地医院就诊,行腰椎MRI示:生理曲度存在,腰椎体缘没见骨质增生,硬脊膜囊未受压,黄韧带无增厚,所见脊髓形态、信号未见异常;左侧踝部X线片未见异常。 当时未诊断明确,未予治疗,20d后左踝关节处疼痛自行缓解,患者遂未再就医。自2015-06起,患者稍感左下肢酸胀,而左下肢小腿肌萎缩及无力麻木无明显加重,于2015-08-27至作者医院就诊。患者否认有家族遗传史。入院体检:神清,智能检测正常。 脑神经检查正常,颈软,双上肢及右下肢肌张力、肌力正常,腱反射(++),无肌肉萎缩,左下肢肌张力正常,肌力5-级,腱反射(+),左小腿腓肠肌萎缩(图1),左侧髌骨下1cm处小腿周径30cm, 6cm处小腿周径29cm,右侧髌骨下1cm处小腿周径33cm,6cm处小腿周径35cm,双侧小腿腓肠肌对比,左侧腓肠肌肌容积明显小而且不饱满,质地较硬弹性差。四肢深浅感觉正常,共济失调检查正常,双侧病理征阴性。肝肾功能、肌酶、风湿免疫系列、肿瘤系列筛查均正常。四肢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示:双正中、尺、胫后、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感觉传导速度、波幅、潜伏期均正常;双正中及双胫后神经F波出现率、潜伏期正常;四肢(双侧三角肌、肱二头肌、拇短展肌、伸指总肌、胫前肌、股四头肌、腓肠肌) 、胸锁乳突肌及左脊旁肌(第4、5腰椎及第1骶椎)针极肌电图示:静息时各肌未出现自发电位,小力收缩时各肌平均时限、波幅正常,大力收缩时各肌均呈混合相。双侧小腿MRI(2015-09-01)(图2)示:左侧小腿各肌群肌肉体积明显缩小,肌间隙增宽,腓肠肌及比目鱼肌萎缩为甚,右侧小腿肌肉未见异常。腰椎MRI示(2015-09-01):未见异常。左侧腓肠肌病理(图3)示:神经源性损害(可见部分整束肌纤维萎缩,呈角型化或小角型化,并可见极小纤维、核内 核纤维、固缩核聚集)。经排外了腰椎病变、运动神经元病及脊髓性肌萎缩,诊断为良性单侧下肢萎缩(benign monomelic amyotrophy of lower limb,BMALL),患者未经治疗出院,建议患者加强患肢功能锻炼。于2016-03-15电话随访,患者出院后坚持加强左下肢锻炼,现左下肢酸胀感已经基本缓解,左小腿肌萎缩及肌力维持入院时的情况。
讨论
1984年Riggs等首次报道该病。Uncini等把该病命名为 “良性单侧下肢萎缩”(BMALL)。BMALL是一种罕见疾病但预后良好,多为男性发病,隐匿起病,缓慢发展,其临床表现为主要累及单侧下肢肌肉,以小腿的腓肠肌、比目鱼肌损害严重,胫前肌轻度受累,也可累及大腿肌,可伴有轻度的肌无力,但肌肉萎缩和肌无力症状不相平行,感觉未受累。目前原因不明,但BMALL的肌肉萎缩已经被证实为神经源性损害所致。Uncini等认为该病是运动神经元病或脊髓性肌萎缩的变异性,但Nalini等随访了279例该病患者,并未发现有转变为运动神经元病或脊髓性肌萎缩者。
本患者为女性,其临床表现和文献报道一致,患者无意发现了左下肢肌肉萎缩,发展很缓慢,而10年以来左下肢一直是稍感无力无加重,不影响生活,肌萎缩和肌无力不相平行。体检左下肢腓肠肌萎缩,腱反射减退,无病理征及客观的感觉障碍,实验室检测未见异常,符合BMALL诊断。
BMALL的肌电图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可见受累肌肉静息时可见纤颤电位及正锐波,小力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波幅增高、时限延长等改变,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有文献报导患者中98.4%肌电图有异常,仅少数患者肌电图为正常表现,其原因目前尚不明。本患者的肌电图表现正常。另外,BMALL患者肌肉MRI检测没有特异性表现,但可发现患者小腿甚至大腿肌肉萎缩的分布情况,还可发现无临床症状的肌肉萎缩,甚至能够了解深部肌肉萎缩的程度及分布情况。本患者体检仅发现左侧小腿的腓肠肌萎缩,双下肢肌肉MRI则发现左侧小腿各肌群均有萎缩,以腓肠肌及比目鱼肌为甚,这表明肌肉MRI检测可能弥补体检及肌肉活检的不足。
BMALL的肌肉病理通常表现为神经源性肌萎缩,但无特征性改变,因此肌肉病理不是诊断BMALL的金标准,但在其诊断方面又非常重要,可以排外炎性肌病、代谢性肌病及遗传性肌病等肌病所致的肌肉萎缩。 本患者的肌肉病理表现与文献相符,可见肌纤维萎缩,呈角型化或小角型化,萎缩严重的肌纤维表现为极小纤维、固缩核聚集。
综上,此类BMALL病例国内文献报道较少,期望通过对本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相关文献分析,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