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城市“带进”农村!让生活更好,咱们村也可以!
在城市里长大的钟宇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时,马郢的内秀还掩映在发展相对滞后的拙朴之下。彼时,田里是刚收割完的稻茬,稀稀落落种了点小麦,还有的土地就直接荒芜着。村里登记在册1700多村民,实际上常住的只有400多人,还大多是老弱妇孺。有些房屋空置久了,冷风吹过,木门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好不萧条。
“在此之前,我从来没在农村生活过,没真正走进过农村。”钟宇看着眼前的一切,内心开始翻腾:怎样才能把这里换个模样?面对这些乡亲,我要怎么办?
同样地,乡亲们对他的第一眼,也是充满了质疑:这么一个文质彬彬的“第一书记”能干点啥?是不是下来“镀镀金”就闪人了呢?村民们并不知道,宁静的小乡村从此不再波澜不惊.
摸索:“乡村体验游”火了空寂村子
他想,能不能把村里的土地流转出去,再让乡亲们务工,从而增加收入呢?他翻遍通讯录,联系周边的种粮大户来考察。然而,由于杨庙镇地处江淮分水岭,土地大多是丘陵地带,种粮大户们看了以后,摇摇头,走了。
究竟哪条路,才是最适合杨庙的呢?他苦苦思索着。
转机出现在来年的春天。“一个做亲子旅游的朋友跟我闲聊,说希望带城市的家庭到农村体验插秧,感受原生态的农村生活。”钟宇立马来了精神,“好啊!咱们村离最近的城市只有30公里左右,开车半个多小时就到了,就到村里来吧!”
就这样,社区迎来了第一批游客。虽然只有十几个人,还是让村民们很紧张:从来没来过游客,咋接待?他乐了:“就带他们插秧啊,咱平时怎么插秧的,就还怎么教他们!吃饭就在大锅灶一起烧,玩也就在村子里,房前屋后随便转。”
这第一次“乡村体验游”之后,随着春天旅游旺季的到来,马郢开始迎来越来越多的客人。插秧苗、钓龙虾、烤红薯、磨豆浆,还可以做手工,钉小木板凳、编袖珍稻草人。原汁原味的农村生活,让前来体验“亲子游”的大人孩子们乐此不疲。一到周末,大巴车、私家车纷至沓来;村民们的厨房里、庭院中,挤满了一个个好奇的脑袋;村口的鱼塘、藕塘边,欢声笑语嬉闹不断。
就如大家所说的:农村放不下肉身,城市安不下灵魂。
圆梦:公益计划让城市农村零距离
看到越来越热闹的村庄,他的“朋友圈”也沸腾了。城市的繁华与繁忙,难以让城市人有做梦的时间。何不让城市乡村牵起手来,共同升腾起一个梦?钟宇突然发现,最原生态的村庄,不用怎样去改造,就安安静静地做它自己,让城市里的人们来欣赏就好了!
他编织起一个梦想,把梦想在网络上召唤,被志同道合者果断“圈粉”,一个个“顶”,一个个“赞”,一个个“约起来”,这个梦想编织出来了。
“城市小院”
小院里,一棵老香樟树的树荫下,磨盘流水、石桌香茗,青砖小径之外花草簇簇,两棵树之间悬挂着吊床。这里是支教老师上课的地方,也是孩子们玩耍的地方。
在他的牵线下,支教的舞蹈老师在村成立了“梦想舞蹈团”,十来岁的小姑娘们从零起步开始学跳舞。“在练功房里压腿,疼得龇牙咧嘴,问她们累不累,马上就会笑着说不累,还要继续学!”
孩子们认真又执着的模样,深深打动了他。她们的身影,逐渐出现在摄影展的画面里、安徽大剧院的舞台上,乡村留守儿童的舞蹈梦,就这样光彩绚烂地绽放在越来越广阔的舞台上。
村民老人,如今都作为“村镇第一导游”,每当有游客到来,他就会做义务讲解员和服务员。“我活了80多年,第一次见到这么有想法、这么跟大家打成一片的钟书记。他从大城市来到咱农村,被蚊子叮、被虫子咬,从来不叫苦。能给他打打下手,我知足!”
让昔日的穷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乡亲们因地制宜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心系于民,冷暖在心是动力。扶贫干部应深入贫困,体会疾苦,让心得以洗礼,发自内心的来打好打赢这场扶贫脱贫攻坚战,要有一种历史使命感、职责感、光荣感。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编辑 | 应仁杰
责编 | 康轩山 监审 | 钟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