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于故俗

安于故俗

【拼音】:ān yú gù sú

【释义】:俗:习俗。溺:沉溺,陷入。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常人安於故俗,学者溺於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於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

【典故】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

商鞅自卫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准备让商鞅来制定新法令。但是朝廷的一些大臣反对商鞅的主张,与他辩论起来。

大臣甘龙说:“古代的圣人都是不改变民俗而教导他们;智慧的君主不更改法令而治理国家,这样顺应民风民俗而施教,不费力气就能成功。按照旧的法令办事,官吏熟悉,百姓也习惯,何必变法呢?”

商鞅反驳他说:“甘龙所说的,是世俗的说法啊。一般人安于旧有的习俗,而读书人拘泥于书本上的见闻。这两种人奉公守法还可以,但不能和他们谈论成法以外的改革。三代礼制不同而都能统一天下,五伯法制不一而都能各霸一方。从古至今哪有不变化的道理呢?聪明的人制定法度,愚蠢的人被法度制约;贤能的人变更礼制,寻常的人被礼制约束。”

大夫杜挚也反对商鞅说:“没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能改变成法;没有十倍的功效,就不能更换旧器。仿效成法没有过失,遵循旧礼不会出偏差。”

商鞅批驳他说:“治理国家没有一成不变的办法,有利于国家就不仿效旧法度。商汤和周武不沿袭旧法度而能王天下;不更换旧礼制而灭亡。所以说,反对旧法的人不能被非难,而沿袭旧礼的人不值得赞扬。”

秦孝公觉得商鞅的见解很有道理,就坚决地支持他变法。在最开始的时候,国人根本不相信商鞅的变法,因为经常发生那种朝令夕改的政策,国人也基本麻木,不相信朝廷了,没有人会支持变法。

后来商鞅采用立木为信,逐渐在变法中树立了朝廷的威信。国人也都开始相信变法能给自己带来很多的好处,逐渐开始支持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旧制度被彻底废除,经济得到了发展,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后来秦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