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木匠诗人”汪世康其人其事 2024-04-23 20:24:02 斧凿律动诗韵陇西“木匠诗人”汪世康其人其事 文章摘自陇西吧,作者请联系本平台,支付稿费。 仲夏的早晨,空气格外清新,朝阳撒满了陇西古城。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是陇西县城西关西村,采访的对象是一位爱做诗的农民。 来到西关西村一个深巷,推开右手一座虚掩的大门,院子里到处散落着木花,西边一排还没有砌好前墙的房屋内堆满了木料,架子上的一块木板上斜放着斧头和凿子,主人呢?我们正在纳闷时,旁边的小屋内传来了低沉的吟诗声:“鸟鸣诗梦醒,茶熟故人来。” 我们循声而入,在简陋的小屋里有一位年过半百、身材敦实、不修边幅的男子,提着一支铅笔,双眼紧盯着桌上的一张纸,摇着头,边吟边写,竟没有察觉到我们的到来。 我们说明来意后,主人十分高兴,一边给我们让座、沏茶,一边娓娓讲述他的故事。 主人叫汪世康,出生在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父亲是名地下党员,诗、书、画等方面在当地小有名气,还曾参加过《陇西县志》的修编。可幼年的汪世康并没有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父亲含冤去世,年仅15岁的他,为生活所迫,回到生产队上劳动。一段时间之后,勤奋好学的他喜欢上木匠这个行当。年幼而成分不好的他,没有人愿意带他当徒弟,他就一听到那里有干木活的,就给人家打下手,并偷偷地自学。不到两年,他已经出师带起了徒弟。在其后的几年中,他还学过瓦工,当过汽车驾驶员,拉过建筑队,跑过木材贩运。2000年开始,为了孩子的学习,他毅然回家重操旧业,干起了木活。 “白天干活为生计,夜间读书慰心灵。”也许是秉承了父亲的文化传承,汪世康生性喜欢写作,可只读到小学三年级的他,写起东西来谈何容易,好多的字都不要说写,就是认起来都相当困难,更谈不上理解意思。但是,他毫不气馁,在劳动之余,只要能拿到手的书本,他都如饥似渴地阅读,遇到不认识的字立即查字典。在他的生活工作中,不论走到那里,都随身携带着一本《新华字典》,多年来,他已经用了五本字典。我们看到的第五本字典,也已翻得快成了烟叶子了。为了巩固所学生字和积累素材,从1973年开始,他养成了坚持记日记的良好习惯。就这样,数十年如一日的勤奋学习,他读了好多的书,识了好多的字,掌握了好多的知识,为他的创作奠定了文化基础。 读书写作是他人生的最大快乐。在当瓦工砌墙时,在当木工凿眼时,在行车途中休息时,他都始终琢磨着诗句,一有灵感,马上停下手中的活,赶紧记录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1978年,汪世康到迭部去拉木料,车行至九龙峡时因修路遇阻,伙伴们或睡觉,或饮酒,他却在峡谷里欣赏风景,寻章觅句。当他看到美丽的山头被损毁,不由地用石块在地上写出了“千年松柏挺沟涧,擎天雄姿壮高原;万古白龙翻波浪,骏马无缰入蜀川”的诗句,这首诗被路过的当地干部看到后,十分感慨,写了一份专题报告,呼吁保护自然风景,有关部门后来出台了政策,使得九龙峡山头得到保留,他也被伙伴们戏称为“汪诗人”、“汪神经”。他写作像着了迷一样,一次,他在电视上看到播放煤矿矿难新闻时,立即写出了“新闻播矿难,惨景惊心寒”的诗句。采访中,他妻子说经常中午见他在写,晚上也见他在写,甚至半夜还见他在写,写的时候,或号啕大哭,或哈哈大笑,好几天不干活,她骂了也不顶用。在他的家里,我们看到,汪世康的文稿装满了好几个箱子,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有新近的,有诗歌,有书信,有散文,他说这是他的心血,是他的宝贝,是他的命根子。 艺术来源于生活。汪世康的诗作,都是他生活的写照。他说自己最好的作品就是以木工、瓦工、临工、工头、驾驶员等为题材的一组诗,这是根据早年的生活经历写出的。他创作起来非常严谨,在他的诗作底稿上,我们看到,每一行诗的韵脚处,都注有该字的拼音和在《新华字典》中的页码。有时,他为了作品中用语的准确性,只身跑到渭源、迭部等地查资料。 多年来,创作启迪着他,也激励着他,使他在教育子女的时候,一改传统的打骂、体罚等简单粗暴的方法,而是采用科学文明的攻心战术,循循善诱,持之以恒,他的三个子女在他的言传身教下,都步入了大学的殿堂。在孩子离家上学或工作期间,他经常写信,用平和的语言,古今中外名人的事例教育子女正确看待人生、珍惜时光、认真学习。女儿大学毕业后,他写信激励女儿继续深造,引用了古人的一句话:“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女儿不负其所望,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研究生。现在,他又利用晚上闲暇时间,辅导周边邻居的七、八个上小学的孩子,在他的精心指导下,这些孩子的成绩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汪氏家庭是陇西的名门望族,他的叔父汪锟是曾是台湾政界要员、汪钺是我省著名剧作家,受父辈们的影响,他对传承家族文化有很强使命感。长期以来,他坚持不懈地搜集汪家姓氏文化,整理陇西地方的传统文化。为了纪念对他有很深影响的叔父汪钺,他千辛万苦,多方奔走,通过艰辛努力,整编出版了《汪钺纪念文集》。这期间,他支付了两万多元的费用。为了尽可能地搜集纪念汪钺先生的每一篇文章,他多次往返于陇西至兰州之间,由于资金紧张,他把牛肉面里加一个鸡蛋都当成了奢侈品,却为了能得到台湾亲属的一副挽联,打电话索要,一打就是几十元……现在,他又在着手整理陇西散文,筹划出版《陇西散文集》。 “知识就是财富,知识能改变一切。”采访结束了,汪世康这句话还在耳边萦绕。是啊,人的一生是多么的短暂,在这短暂的人生中,多下工夫学一些知识,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多挖掘一些内心深处的东西,不懈地追求,不断地进取,为生活增添一些快乐与情趣,不正是人生所要追求的一种境界吗? 赞 (0) 相关推荐 庚子腊月十二大雪日陇上诗文雅集 蒙泉饮雪记 耕云(本名陈昊,甘肃省作协秘书长) 时值岁末,然天地盛情犹在. 午时三刻,大雪纷飞,玉龙银屑,莽原蜡象,金城扑朔,兰山迷离,竟无以为辨. 一时兴起,加衣着靴,铁壶沽酒,出门而去,傍山徐行. ... 陇州十四行(组诗)郭兴军 《鲁西诗人》 陇州十四行(组诗)郭兴军 《鲁西诗人》 陇西年 2021年第009期||总第648期 艺海风│648期 陇西年 陈欲胜 庚子腊月十二 云朵聚在一起 酝酿发布 十万雪花秘降陇西的消息 新春的队伍已经快马加鞭 在十八里铺安营扎寨 把大红的春联贴在古襄武 ... 罗隐很罕见的绝句,首句正话反说,最后7字更激发读者的共鸣 晚唐时期诸侯割据.社会动荡,很多才子虽然勤奋苦读,却难以金榜题名.他们胸有大志,更有典雅深厚之气,可是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各种原因,机会总是稍纵即逝,让很多人一辈子都穷困潦倒.不过仕途的失意.生活的艰难, ... 陇西著名画家梁宗文 梁宗文,字牧毫,中国美协会员,陇西县美协主席,陇西书画院院长,定西市"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西回:在青莲镇,我看见李白剑尖挑素月(组诗) 在青莲镇,我看见李白剑尖挑素月(组诗) 诗人: 西回 ◎李白的院 唯一记住一个叫月圆的姑娘 终生未嫁,她死后依然站在屋后 看火烧尽院子而又重生 她守着哥哥留下来的句子 和哥哥思念的如霜明月 她盼哥哥回 ... 陇西著名诗人任世杰 任世杰,字石芥,陇西著名诗人,擅长格律诗写作.中华诗词协会会员,亦通书法.绘画. 三十多年前的陇西 机修的汽水.113的雪糕,文化馆的洋婆娘蹦差差,巷口几个的老汉你吃了吗! 黄路灯底下架子车上的麻子五分一酒盅.古楼上的喇叭是秦腔,就从莫听懂过,走看电影走!不去今晚上灯光球场上有打篮球的呢,人多地很, ... 王贵文:对视一只猫 对视一只猫 王贵文 挤猫眉,弄猫眼 嗲猫声,嗲猫气 搔猫首,弄猫姿 扭猫腰,走猫步 摆猫姿,弄猫势 你已经做好了 充分的准备 攻击眼前的二百斤烂肉 把我想象成肥大的硕鼠 你整个冬天的主粮 还要装作跟我 ... 陇西籍当代诗人马青山 陇西籍诗人马青山,从渭水上游的谷底走向兰州.著有诗集<一朵云>的春天. 望陇西 2020年第179期||总第610期 艺海风│610期 章台柳 · 初雪望乡 田丰 (一) 望陇西,望陇西,北国苍茫草稀稀. 鸿雁南归失影踪,风铃轻荡鸟迁徙. (二) 望陇西,望陇西,飞雪妖娆叫人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