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老师教你学拉康(上)——拉康经典解析珍藏版 2024-05-28 15:00:24 第一部分 镜像(一)镜像理论1拉康的镜像拉康的镜像,是指6到18个月的小孩,照镜子时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是完整的形象,但是自己的身体处于不协调的状态。 这使他产生了主体对客体想像性的、虚幻的自我,这种镜像的认识一直持续到成年之后。成年后凡是主体和客体之间,存在不切合实际的认同,都是一种想像在起作用。2阿尔都塞的理论阿尔都塞的理论——借由拉康的镜像,在马克思主义里面,个体和社会主体也存在这种镜像关系,个体会认为自己就是社会的主体。比如,个体通过服从某种阶级、种族、社会性别、民族主义等意识形态的话语,个体把自己误认为是一个独立自主的、自我立法的主体,而实际上,自己只不过是一个被别人召唤的、趋从的状态。人类一方面需要镜像来获得技能(动物需要模仿父母获得生存技能--狼孩、猴孩),另一方面需要镜像来获得身份。 许多马克思主义者都源自拉康的学说—-单个人是虚弱无能的,需要获得社会身份,是社会大机器上的螺丝钉。宗教与神的意义就在于给人的存在一个身份。与祖先相遇——中国家谱。微精神分析的治疗方法中用户放大镜看自己的家谱,实际上是寻找身份。3自我与镜像他我明星和名人的孤独感,往往来源于明星自己认同的那个形象。而真实的自己,和建构出来的形象,产生了疏离、产生了极大的孤立感。拉康的镜像自恋:自我爱上镜像他我,用镜像我代替真实我,是一种病态自恋的延伸。(二)镜像阶段自我的完形是通过观看即镜像之看完成的,主体性的认同则是通过语言或言语的调停实现的。1拉康的自恋路标--镜像阶段将“自我”指认成“他我”,而当他将镜中像指认自己时,他却将光影印象当成了真实——混淆了真实与虚构,用他我的身份与世界联系,并由此对自己的镜像他我开始了终生迷恋。 新疆小孩自恋倾向,父亲角色。镜像反映:是拉康治疗的主要技术,即移动出该镜像的位置,进入拉康所说的象征的位置,咨询师对病人的位置做镜像反映,当病人谈论自己的幻听时,咨询师和他谈谈这些声音是怎么发生的。咨询师用拉康的流派治疗时,需要强调想象和象征两个方面。当病人说上帝的声音的时候,治疗师可以这样讲,“我在想,你母亲是否也常常在讲这些?”凝视:触发主体进人象征秩序的东西不仅有言语或他者的话语,而且还有他者的看或凝视。我在某人的凝视下觉察到自己的存在,对象a 的凝视,是不可能之物的凝视,动物也有想象的凝视,其最典型的体现就是动物学家所讲的那种拟态现象(thephenomenonof mimicry),即有些动物甚至生物可以依据环境模仿性地改变自己的视觉形态例如身体的颜色来达到保护自己或攻击敌人的目的。对象a 的凝视,它实际上就是“实在界的凝视”。镜像之看是一种想象的看,这意味着,主体在这个看中不仅形成了统一的理想之我的原型,而且也形成了作为其超我律令的自我理想。所以,所谓的想象的凝视”并不单单限于主体在想象界的看与被看,而是主体在想象界与象征界的交互空间中的看与被看。观看和凝视明确地区分开来,前者是想象界和象征界的交互作用,后者则属于实在界向想象界和象征界的延伸或侵入,凝视”从来不是主体对对象的凝视,而是处在实在界的创伤性内核对主体的凝视,是主体在幻象中想象有一个令人惊骇的不可穿透之物在看着自己,并因这一幻象而使主体之分裂成为一个永恒的在场。边界感:婴儿在镜像阶段,在镜子里面看到一个统一的、理想的想象自我,是一个能指。但精神分裂症患者恰好缺乏身体完整的想象能指,因为他和母亲结合在一起,所以他和母亲处于融合状态,他不能用其他的能指来将自己区别为一个他人。我们可以通过讨论来访者的身体、着装、形象,建立身体的边界感。舞蹈治疗,也可以创造出一种身体边界感。当身体边界有缺陷时,建立一种身体的自我感,是想象的任务。当来访者因为紧张、恐惧而无法入睡时、失眠时,他眼睛不能闭上时,始终在分离状态时,治疗师可以告诉病人,“你可以闭上眼睛睡觉”,这时候咨询师来替你观察这个世界。对身体隐喻的例子是:“我的心脏很沉重,我的心脏在流血,我的灵魂被污染了。” 小明一个自杀的案例中,来访者忘记了他的烟斗,咨询师对病人说,“你忘记了你的烟斗,但你并没有打坏你的烟斗,你已经做出了选择。”这里暗示来访者并没有自杀。2拉康的自恋原发性自恋——在俄狄浦斯期之前发生的,如镜像自恋。继发性自恋——主体投注于对象后,再回收这种投注,如偏执狂。精神病人不能进入俄狄浦斯情结,神经症病人没有从俄狄浦斯情结中解脱过。俄狄浦斯期的欲望,在对母亲的爱、对父亲的谋杀的双重维度上,呈现出来,就是血缘关系的妄想。妄想自己变成自己的父亲。在具体案例中,来访者想象的是杀死父亲,再把父亲供起来、崇拜父亲,实际上通过这个过程,他又成为了父亲。3拉康的三个发展阶段潜意识中最原始的婴儿渴望镜映时期象征次序阶段象征秩序产生于旨在解释自然环境的语言、法律、文化等象征符号。一方面,没有象征秩序就没有真实,另一方面,在象征秩序与自然界之间,也就是解释者与被解释者之间有一个永远无法逾越的鸿沟。道理很简单,任何象征秩序都用它自己的系统与逻辑去解释一切事物,而自然世界却有它自己的法则和规律。第二部分 父亲之名拉康认为人类的心理分为三个阶段,想象级,象征级以及真实级。1.想象级的镜像阶段。婴儿在镜中看到自我形象并错误地和它认同。但这个形象是建立在误认和虚幻上的。婴儿的缺失被虚幻的完整形象所弥补。2. 小孩进入象征级。在“父亲之名”(父亲法则)的作用下,他这个虚幻的完整的形象被打破从而产生缺失感。然而,人类从未停止对于虚幻的完整的镜像的追求,以便在象征级中可以短暂地填补心理的缺失。3. 真实的虚无。当孩子认识到自己并不是母亲最重要的他者的时候,这个世界难免令人失望。这时候,需要一个能够将失望转化为希望的父亲的名字出现。“父亲”的概念并不代表“真实的父亲”、生理意义上的父亲,也不代表孩子幻想中的无所不能的父亲。 它代表法律与家庭秩序(男权文化),是对母亲与孩子之间的自然的紧密联系或乱伦倾向的一种制约力量,使得孩子的俄狄浦斯情结及母亲之欲的情结不再进一步发展。咨客对父亲的认同,并不意味着他要坚持父亲的好恶,或者选择父亲的职业、道德承诺等,孩子要进入的是规定的世界的法则,如果孩子只是复制了身份认同,那么这个孩子就成为一个扭曲的、失真的成人形象,即使成年之后,他也是个幼稚的成人。父亲—母亲—孩子的三角关系中,父亲的作用往往是以“父亲之名”的形式出现。 小明 母亲必须在妊娠期设想将要出生的婴儿的样子,她也必须将自恋的情感部分转移到孩子身上。父亲的名字受到排斥的原因是母亲常常会在暗中破坏父亲的法则。 小明1俄狄浦斯情结的三个时刻:在拉康的体系中,主体建立的这整个过程是通过石祖来贯穿的,拉康将俄狄浦斯情结划分为三个“时刻”:在第一时间中,孩子认识到母亲欲望某些超越孩子本身的东西——想象的石祖,孩子继而试图为母亲成为石祖。在第二时间中,想象的父亲干预了——通过宣布乱伦禁忌剥夺了母亲的客体,更为准确的说,这不是阉割而是剥夺。阉割仅仅在第三时刻中才被实现,它表现为俄狄浦斯情结的“消解”。正是实在的父亲干预了——通过展示他真正地拥有石祖,以这样一种方式孩子被迫放弃成为石祖的尝试,认同了实在的父亲。关于阉割:拉康说,父亲的功能说到底就是“不”的功能,是父亲向孩子和母亲宣布禁令的功能:孩子为获得主体性的位置,就只有接受父亲的禁令或父法的阉割,放弃对母亲的欲望。这个阉割当然是象征性的,它只是以法的形式把对母亲的欲望封存在一个不可能的场域,母亲一对象从此成为一个不可能的对象,一个激发主体的欲望的对象,一个剩余的对象。这个剩余到底是什么?是残留的对母亲的欲望吗? 严格地说,不是。对母亲的欲望是在象征界阐述出来的,而剩余是留在实在界的东西,是不可象征化的原初对象,是主体在诞生之时就已经永久失落的原质之物 ,它实际上就是一种不可能性,是空无”,是欲望主体在欠缺中想象出来的一种原初失落。可这个剩余又是欲望的原因,是激发欲望、启动欲望的转喻性链条的东西,是主体总想在象征和想象中捕捉到它但又总是与之错失的东西。拉康把主体的认同分为想象性认同和象征性认同:在想象性认同中构成的是自我,在象征性认同中构成的是主体,前者以理想自我为认同参照,后者以自我理想为认同参照,前者是主体(自我)朝向对象的一种外投射,后者是主体通过对象完成的一种内投射。2个体在象征秩序中的注册主体的无能和匮乏是指随着俄狄浦斯情结的解决,个体终于在社会中获得了一个主体性的位置,拉康称此为个体在象征秩序中的注册,可这个获得是要付出代价的,个体必须接受父法的阉割和语言的铭写,必须牺牲或放弃自己的原始欲望即对母亲的欲望,而由于这个牺牲,通过象征秩序成就的主体本质上是一个被阉割的体,一个有欠缺的主体,一个在欠缺和匮乏中不断欲望着的主体。主体根本上就是一个失败的主体。主体性的认同、欲望的辩证法、原乐的伦理学、移情关系、分析师的欲望和位置、临床结构、主体的性别位置等等,这些才是拉康精神分析学的基本内容。而能指的失败、主体的无能、实在界的返回、对象a 的不可能性、基本幻象的悖论逻辑、主体间关系的非对称性、部分驱力的循环、他者的欠缺与匮乏、欲望的不可满足等,则是我们借以理解症状的术语工具。3拉康的我的结构—分化出是哪个我在言说分析中是自我在说话,但说的是镜像他我的语言、他我的欲望。咨客试图通过说镜像他我的欲望来说自我的欲望。当分析师系统化地阻断、标点病人的语句时,咨客有机会意识到,他们并不是自己语言的主人。分析幻觉而达到真实。欲望只需要不断欲望,不固着特定对象 ,病人同意接受欲望的快乐,以替换他原先的要求 。精神分析的参与者:3个人的博弈—自我、镜像他我、精神分析师。 自我与镜像他我之间的未重合部分—即是分析中咨客的不能容忍的心理内容。 赞 (0) 相关推荐 拉康:从自恋到畸镜之恋 拉康:从自恋到畸镜之恋 Lacan: From Narcissism to Love of Abnormal Mirror ... 拉康实践理论下的《Z先生的两次分析》 科胡特Kohut,批评自我心理学派,并且改良客体关系学派,建立自体心理学,其Z先生之两次分析影响深厚.这与他那不多的几本著作一起直接指导着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他声称自体心理学乃精神分析的未来方向. ... 禅宗与拉康派的精神分析(2) 禅宗与拉康派的精神分析:引言(2) Raul Moncayo 张涛译 通过这本书,我在精神分析与禅宗佛教之间的文化和体验的鸿沟或二元性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同时避免将两者相互简化或在两者之间建立简单化的 ... 拉康与禅宗:作为当代关注的自体 Raul Moncayo 译者:张涛 真正的主体即无我. 马克·爱泼斯坦(Mark Epstein,1995)在他广受好评的书<没有思想者的思想>中指出: 随着治疗的重点从性的和攻击的冲突 ... 再论强迫症:从《哈姆雷特》的窘迫说开来 一.哈姆雷特的延拓 Morgenstern scheine ! 小说人物总有那些艰难选择的男主角,有的勇气可嘉最终让人惋惜,有的却让人直想冲上去踢上一脚,促成美事. 在这个意义上,雨果笔下的加西莫多与 ... 以科胡特阅读拉康:两个镜像转移的案例片段 以科胡特阅读拉康:两个镜像转移的案例片段 Lewis A. Kirshner 作者简介:Lewis A. Kirshner博士是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医生,他的医学专业是精神病学和神经 - 精神病学.他在 ... 父亲的名字浅释 父亲的名字浅释 王小义 精神分析爱好者 人类的语言是一种极为复杂困难难以掌握的东西,在人类的第一语言习得中,这种语言基本不是通过学习或者教导而习得掌握的.而是我们通过与环境,与经验等材料的互动,结合我 ... 从出生到衰老-力比多能量的发展:怀孕 从出生到衰老-力比多能量的发展:怀孕 多尔多 译者:邹静 选自多尔多<女性性欲:力比多-色情性-性冷淡> 为了开始我们的话题,有必要对女孩"在乳房中"和"在母 ... 母亲的律法与分离的症状 母亲的律法与分离的症状 作者简介: 吉纳维芙·莫雷(Geneviève Morel)在巴黎马赛大学学习,然后在巴黎高等商学院(LycéeJanson de Sailly)进修,然后加入高等师范学校(理 ... (与神经症对比) 一.拉康之<康德与萨德> 为了写这篇读后感[1],真花费了我不少的时间,直面淫荡可绝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倒错现象时刻伴随着我们,我们要么沉浸其中,要么避而远之,总之,与之有某种" ... 爱的拓扑学 无意识的不成功处, 便化作了爱. 1 环面(Tore)图示: 上图为两个二维流形,右图为球面,左图是环面.我们先讲环面.最初的神经症主体的形成,是和大他者之环紧密相扣,构成母子填充的请求的辩证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