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才共有一斗,曹子建独占八斗——谈曹植《洛神赋》
“天下才共有一斗, 曹子建独占八斗。” (李翰《蒙求集注》) 谢灵运如此赞誉曹植, 钟嵘则称其诗“骨气奇高, 词采华茂, 情兼雅怨, 体被文质, 粲溢古今, 卓尔不群” (钟嵘《诗品》之上) 。成书也认为他兼有父兄之长, 而又避其之短, “魏诗至子建始盛。武帝雄才而失之粗, 子桓雅秀而伤于弱, 风雅当家, 诗人本色, 当推此君” (成书《多岁堂古诗存》卷三) 。曹植的盛才为后世所称道, 其文章也倍受推崇, 对后世文学有很深的影响。
《洛神赋》是曹植后期创作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 作者通过奇幻的想象, 描写了人神相恋, 却不得结合以致分离的故事, 塑造了一个美丽非凡, 纯洁多情, 高雅脱俗的洛神形象。
关于《洛神赋》的写作目的, 一般认为是受宋玉《神女赋》的影响, 赞美一个美丽的女神;又有传说认为《洛神赋》是作者感念甄氏所作, 作者曾向甄氏求婚, 没有成功。而后其兄曹丕娶了甄氏, 使作者内心不平。他深爱甄氏, 却未能与之结合, 日夜思念。黄初三年曹植入朝, 曹丕把甄氏的陪嫁品拿给曹植看, 此时甄氏已死, 睹物思人, 作者潸然泪下。
曹丕见此, 命太子留下曹植宴饮, 以陪嫁品赠植。曹植启程回封地, 途径洛水, 想起甄氏。冥冥之中, 忽见一女前来, 她说:“我本托心”君王, 其心不遂, 此枕是我的从嫁, 前与五官中郎将 (曹丕) , 今与君王。”然后又说她“为郭后以糠塞口, 今被发, 羞将此形貌重睹君王尔”。言罢, 便飘然而去。而后派人送珠给作者, 作者以玉佩为回赠, 感此事遂作《洛神赋》, 此赋为魏明帝曹叡所见, 改名为《洛神赋》, 这种说法虽然与史实不相符合, 却也叙述了一段人神相恋, 却不能结合的故事。
《洛神赋》的序言文字简单明了, 交代了写作目的:一是想起关于洛神宓妃的传说;再是有感于宋玉答对楚襄王梦遇巫山神女之事。
正文则是全篇结构紧凑, 笔法生动细腻。第一部分, 作者先叙述自己从京城回藩地, 过洛水时, 见到一位美人。然后以和御者对话的方式引出洛河之神;第二部分, 则用浓彩重笔极力铺叙洛神之美和双方的感受;第三部分, 直接书写洛神因人神殊道, 不得结合, 饮恨而去和作者对洛神的思念眷恋之情。
作者用奇妙的幻想、生动精彩的比喻、虚实结合, 描绘了洛神的形象。“翩若惊鸿, 宛如游龙。”一位轻盈美丽, 婀娜多姿的美丽女子, 如在眼前。“荣曜秋菊, 华茂春松”洛神的端庄秀美之态跃然纸上。随着作者眼光的转换, 从不同角度都能看到一个光彩照人的美神。远观, 像太阳从朝霞中升起般明亮;近看, 像芙蓉从清澈的水中挺出般鲜明。
以上几句, 着眼于写洛神的整体风姿, 以芙蓉比喻洛神, 洛神高洁的品格也就不言而喻了。对洛神容貌的描写更是淋漓尽致, 作者先从整体的“秾纤得衷, 修短合度”, 到局部的云髻、肩腰、丹唇、皓齿, 从仪态到语言, 这种画像式的实写, 刻画细致, 处处皆有, 又富有情韵, 洛神的脱俗之貌也为下文写对洛神之爱作了铺垫。而如此集中地描绘人体美, 也是非常少见的, 赋体“铺采摛文”的特色得以充分的体现。
承接形貌之美, 描写了其美妙绝伦的服饰。“璀璨”、“瑶碧”、“金翠”、“明珠”荧光闪闪, 金碧辉煌。其举止优雅, 时而隐身于幽兰之中, 时而徘徊于山边, 时而又遨游嬉戏。“左倚采旄, 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 采湍濑之玄芝。”动静结合, 展现在作者面前的是一个旷世绝伦的美神形象。
赋中写“余情悦其淑美兮”, 洛神贤淑优美的外貌, 使作者“心振荡而不怡”。苦于没有良媒接洽, 只能借风波来传情, 又恐怕自己会像郑交甫那样被遗弃。但还是“解玉佩以要之”, 以表现对洛神的爱慕, 洛神不仅外表美而且内在更美。面对求爱, 她以美玉回赠并且“指潜渊为期”。当“余”心中狐疑时, 引起了她内心的巨大波动。一系列的描写揭示她内心既有顾虑, 又感情激荡。她耸身鹤立, 在布满“蘅薄”的橄途上哀吟长啸, 抒发了她心中深长的爱慕之情。
至此, 对女神的外在描写开始转到对她内心的刻画, “体迅飞鸟, 飘忽若神。凌波微步, 罗袜生尘。动无常则, 若危若安。进止难期, 若往若还。”以动言情, 将洛神既爱恋又犹豫的复杂心理充分的体现出来, 也将人神之恋推向高潮。但人神终归殊途, 不得交接, 不忍离去又不能不离去时, 她终于抑制不住内心的情感。“恨人神之道殊兮, 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 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 哀一逝而异乡。”
并又诉衷情“虽潜处于太阴, 长寄心于君王。”字字含情, 声声带泪, 情深意切。这样的洛神不仅是一个旷世绝伦的美神, 更是一个一往情深的痴情女子。因此洛神的离去, 使作者怅然若失, 他驾舟逆水而上, 流连忘返, 直到天亮, 也不见洛神的踪影。一切的行动皆成徒然, 无奈之下, 作者只好踏上了东藩归程。
《洛神赋》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 塑造了这样一个美貌多情的洛神形象, 永久地呈现在中国古典文学的画卷上, 给后世读者增添了无限的审美情趣, 也让读者留下无限感慨。文章的语言简练, 词采华茂, 富有变化, 可谓是千古不朽。《洛神赋》受宋玉《高唐赋》、《神女赋》的影响, 融会了楚辞的手法, 创意颇深。在建安赋坛上标新立异, 为抒情小赋的发展创设了一个新的境界。
曹植在《与杨德祖书》中说:“辞赋小道, 固未足以揄扬大义, 彰示来世也。”他虽然持有这样的观点, 但还是写了大量的赋, 尤其是这篇《洛神赋》更是文学史上的杰作。而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写的珍品《洛神赋》和唐代著名画家顾恺之的传世名画《洛神赋图》, 则就更加深了《洛神赋》的影响。
作者:王挺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