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诊笔记(十九)
沉脉:
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软滑匀;
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
相类诗:
沉帮筋骨自调匀,伏则推筋着骨寻;
沉细如绵真弱脉,弦长实大是牢形。
主病诗:
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
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
寸沉痰郁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
尺部浊遗并泻痢,肾虚腰及下元痛。
脉象: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沉行筋骨,如水投石。为脉位深沉。
主病:里证。
脉理:实者邪郁于里,气血内困,阳气不能鼓搏脉气于外,固脉沉而有力,如气滞、血瘀、食积、痰饮等;虚者脏腑虚损,气血不足,阳气无力升举鼓动,故脉沉而无力。
沉诊的产生有实虚两层面原因:
一、是由于邪实内郁,气正仍盛,邪正相斗于里,以至气滞血瘀血阻,气血被阻,不可以将脉气鼓搏于外,因此 脉沉而强有力;
二、是由于五脏六腑孱弱,气血不足衰,或气血孱弱,举升煽动乏力,不可以统经营血在外,因此 脉沉而乏力。
沉脉还可见于平常人,肥胖症的人,人体脂肪层丰富,脉位较深,因此 脉诊多沉;
冬季气血收敛性潜沉,因此 脉诊也偏沉;
假如双手六脉都沉细,却沒有临床表现,称之为六阴脉,也是一切正常生理现象。
相类脉:
1、伏脉:脉位深伏,重按筋骨始得,甚至伏而不显。主邪闭、厥病、痛极。邪气闭塞,气血凝结,正气不能宣通,故多伏而有力,如气闭、热闭、寒闭、痛闭、痰闭等实邪内伏致气血阻滞者。应与“无脉症”相鉴别。
2、牢脉:实大弦长,沉取始得,坚牢不移。实为复合脉象。主阴寒内盛,疝气癥积。阴寒内积,阳气沉潜,或癥积固结不移,且均为邪盛而正未衰者。若见于失血、阴虚,则为危重之象,为阳气浮越之征。现代研究认为牢脉可见于高血压兼有动脉硬化者。
诊察沉脉,首先要分辨它的搏动是否有力。
如果脉来沉而有力,多为痰饮和伤食的病变;
沉而无力,一般是由于气机郁滞所致;
脉来沉迟,多是虚寒为病;
脉来沉数,常为热邪内伏;
沉而兼紧,定是寒凝冷痛;
沉而带缓,水气(寒水邪气)蓄积无疑;
阴精虚损的,脉沉必显弱脉;
湿邪痹着的,脉沉并兼细脉。
风、寒、湿三痹
痹湿,也就是湿痹病。痹,是由风、寒、湿三种病邪痹着而成,关节间有游走性疼痛,多汗的,多是风邪居多,所以叫风痹;
关节呈固定性疼痛,多是寒邪为重,所以叫寒痹;
肢节发沉,甚或麻木不仁,多是湿邪作祟,所以叫湿痹。
这三种痹病都可以见沉脉,取其兼脉,方知其真。久患冷病,缠绵不愈的,多见脉浮而且牢;里热盛极的,脉来必兼实象;痰饮病引起的疼痛,往往脉来沉而且弦;宿食不化,不思饮食的,脉象多为滑而并沉;假如是阴毒和积聚不消而产生的剧烈的上吐下泻,脉象一定是沉而且伏。
沉脉属阴多主里症,寒症,积症和脏病。心火失去煦燠的权力,被寒邪制伏,必定牵掣作痛;肺位高而应浮脉,布一身之阴阳,而今得沉脉,为倒置,则真气不运,病作或痰或水。水饮停在心,则多为心悸,水饮停在肺,则多为气喘,此乃寸部见沉脉的主病。
肝为木脏,喜条达,寒邪遏郁,则发为痛,可导致胸胀,腹股沟等部位牵引作痛;脾为土脏,喜燥恶湿,本脉在中州,今反下沉,则土位无母,三焦运化受阻,则有中满,吞酸,纳差(不思饮食)等,也主胃痛。这就是沉脉见于关部的主要病变。
肾为水脏,主纳血。若有阴而无阳,那么阴气太盛必兼寒象,孤独不生,肾必病,就会出现遗尿,肾虚腰痛,泄泻,痢疾等;右肾内寄相火,是为水火既济,如果元阳痼冷,则精血衰败,腰脚因之不利,就会出现白浊,腰膝酸软,走路没劲,全身乏力,腿脚不便等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