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老师后,你教了多少科目?
上午看到一个数学题,忽发感慨,如果任教一辈子数学,会是什么样?
是不是就不会有经常读书的习惯?也不会有每天写随笔的习惯?阅读的兴趣是来自所教的科目,还是个性爱好?
从十几年读书经历,感觉更喜欢数学题的缜密和爽快,尤其是解题的快感,远比做阅读题爽得多。
喜欢读书,更应该是来自于好奇心和想象力,自小而大,童话,言情小说,文学作品,诗歌,几乎是每一个年轻人都曾经痴迷过。
任教科目的定夺,大概都来自毕业后工作的那一刹那,缺什么,就教什么,中师毕业,本是“万金油”,不是我们选择了某个科目,是某个科目选择了我们。当时上班时,确实有一个数学岗位,可惜同学占了先机,只剩下两个语文。没想到,一接受就是一辈子。
教了语文才知道,有些文章当年的所谓懂得,不过仅是认识字而已,如今再去体会,愈发现作者的用心和自己的无知,假如不去解剖式的做阅读题,只谈理解和体会。按着朗读者相互交流的“读书会”方式,学生学习的兴趣会更大。
我喜欢朗读,常会读到流泪、哽咽,倒不是刻意为了获得女生们的和某些男生的共情,而是,自己都控制不了的情绪变化,常被嘲笑为是多愁善感的“性情中人”。有时,大家安静的上着大阅读课,我却因为一篇文章,泪流满面,哭得稀里哗啦。以至于影响了前两排的同学。
按着这样的情绪考量,哪里还是教“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这样铁面无私、说一不二的数学的料儿?
不过,的确教过一学期的数学,倒不是因为喜欢,学校里忽然缺了数学老师,领导命令改科顶上。还不是所有科目都使用普通话的阶段,习惯了教语文时的普通话,数学课上那些字母的古怪普通话发音就足令同学们相视一笑,课上课下都有了谈资。倒不是,我有什么远见,知道将来必在各科课堂上推广普通话,只是因为某种执拗,便将一学期的数学课,在批评同学力度不够、强调重点强度不足的普通话中“普通”过去了。
刚刚打算教上一辈子快意恩仇的数学,计划总是不如变化快,学校又缺了语文老师,我再次服从命令,回归语文。摸了一学期的数学作业本,每天必改两大摞作业,若一日讲解不到位,作业上便出现大量错题,成败立竿见影,不存在滞后效应。而语文作业,作文和周记轮周出现,还没有那么大的紧迫感,而且语文成绩浮动较小,倒是比较适合懒散脾气的人。所以,让改科时,没有什么不满,顺利改回来。
没想到,改了以后,从此再也没有教过其他科目。所以,不得不总是阅读、练笔,训练一个手熟。
数学课需要善于钻研、严谨细致的个性,感性情绪不容易得到释放;语文科目需要心细如发,一字一词一撇一捺都要在意,似乎难以粗犷豪放,潇洒江湖。以至于,教育上的男同志几乎都i温润如玉,有春风化雨的魅力。
如果一辈子都在做题,不知道在数学世界里的遨游,是否让每个人都津津有味、不知疲倦?如今,再次想来,到底这一生教什么科目,也是一种修行吧?
做了老师,你教过多少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