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六篇  东北玉文化来龙去脉

X

——“中国东北史前玉器的源流”研讨会纪要
东北地区是中国史前玉器的中心之一。经考古学家和矿物学家证实,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已出现迄今所知世界最早的真玉器(软玉)、最早的玉器组合、最早的砂绳切割技术;5500年前红山文化玉器在中国文明起源课题研究中更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对东北史前玉器的研究日益深入,除了利用考古出土资料对兴隆洼文化玉器和红山文化 玉器进行玉材、器型、制作工艺、使用功能、与原始宗教及文明起源的关系等多方位的探讨,在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出土的史前玉器也成为学者关注的重点,并由此把讨论的热点引向东北地区乃至中国古代玉器起源的问题。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于2008年3月28日举办了中国东北史前玉器的源流研讨会,应邀参加会议的学者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刘国祥研究员、内蒙古赤峰学院席永杰院长、辽宁省博物馆周晓晶研究员、朝阳师专雷广臻校长、敖汉旗博物馆田彦国馆长、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馆白劲松馆长以及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邓聪教授和博士生叶晓红。下面摘录其中发言要点,以飨读者。
刘国祥以《红山文化龙形器及相关问题研究》为题,对红山文化玉器群中典型器类之一——龙形玉器进行剖析。已往正式考古调查和发掘资料中,龙形玉器分为两类:A类体卷起如环,首尾相接或相距较近,头部较大,双耳呈圆形或圆尖状竖起,双目圆睁,吻部前伸,靠近头部偏中有一个圆形小孔,这类玉器在牛河梁第二地点M4出土2件,在敖汉下洼、巴林右旗羊场、那斯台、巴林右旗尖山子各出土1件;B类首尾明显分开,体弧曲呈C形,吻部前噘,双目呈梭形,双耳未见,颈后竖起一道弯勾状长髭,这类玉器如三星塔拉遗址出土的1件。在20世纪80年代初以前,各地博物馆所见到的红山文化龙形玉器均被断代为商周时期甚至更晚,直至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M4正式发掘出土了2件龙形玉器,一批与这2件龙形玉器造型特征相近、具有明确出土地点的红山文化龙形玉器才最终被确认为红山文化玉器。关于红山文化龙形玉器的造型来源问题,学术界曾有不同看法。兴隆洼文化和赵宝沟文化被学术界认为是红山文化的直接源头,兴隆洼遗址M118人猪合葬墓和小山遗址出土鸟兽图的尊形器,均能证明红山文化龙形玉器的源头应为野猪,而非熊、鹿或其他动物。红山文化龙形玉器对于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卷体龙形玉器的造型被夏商周三代融合吸收,山西、陕西、河南等地西周墓地中均出土了红山文化龙形玉器,这一现象彰显了其延续和传播的价值。最后刘国祥指出,对于红山文化龙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