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茶馆(第16期)| 《内倾式笔触及现代人的精神荒原——评郝景芳〈癫狂者〉》陆洁

茶客闲谈

内倾式笔触及现代人的精神荒原——评郝景芳《癫狂者》

由于科幻小说内涵的多面性与题材的丰富性,人们似乎很难做出确切的分类,每一种分类标准及因之形成的结果都难免有狭隘之处。如眼下最通行的分类方法——根据所涉及的科学知识尤其是理科知识的多寡,将科幻小说分为“硬科幻”及“软科幻”两大阵营——虽使用范围广泛,但仍受到了不少反对的声音。因此,我们不妨使用另一种常被人忽视但十分值得深入体味的分类方法,采用有别于主流大众的视角加以审视,或许能发现意想不到的惊喜。

根据作者所侧重描写的对象的不同,科幻小说可以被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两类。

所谓外倾型,即以展现的外在物质世界为主要描写对象,将故事的跌宕起伏作为首要目标,节奏明快;所谓内倾型,即以人隐秘的内心世界为主要描写对象,关注人的精神状态与思想流变,节奏舒缓。显而易见,外倾型小说因更能激起感官刺激、引发阅读快感而拥有更多受众群体,而内倾型小说往往因情节相对平淡或主题过于隐晦而遭人忽视,其受众群体在声势上远远不及前者。或许正是由于这些自身固有的特点,外倾型小说起步早,成果丰硕,内倾型小说则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难以与之相抗。而郝景芳的短篇小说《癫狂者》,可谓是内倾型科幻小说中难能可贵的佳作。尽管它还存在着一些难以忽视的缺陷,但却可以作为一把为我们打开内倾型小说大门的钥匙,让我们窥见其中那独特而斑斓的色彩。

首先,《癫狂者》的灵感显然来自于电影《楚门的世界》,主人公的癫狂也是因之而起。在文章开头,作者就开门见山地指出“他的转变全都是因为最初的一次恐慌。他害怕他是真人版楚门”。后文中,相似的句子也一再出现。怀疑一旦产生,就没有回头路可走。原本幸福美满、无忧无虑的“他”,由于生活过于顺利,几乎样样心想事成而在某个再平常不过的片刻猛然产生了不真实的错觉。他怀疑周遭的一切都是被设计出来的,自己就是电影中的楚门——一个活在摄影棚的幻影与人工景观中的被蒙蔽被操纵的人。随着这个念头的步步深入,“他”开始以自己的方式反抗,故意在对股市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买大份额的股票,在重要的面试中表现得不屑一顾,但却宛如为逃避预言而出走他乡,最终偏偏陷入“杀父娶母”的泥淖的俄狄浦斯,他越是作对事情的进展就越顺利。于是愈来愈怀疑世界的真实性,自我颓废,又经历了一年多的药物治疗,最终沦为了一个在街头疯言疯语的“癫狂者”。

“疯癫”这一形象在文学中历来地位特殊。很多举世知名的人物形象往往有过装疯卖傻的经历,如《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在得知了叔父的所作所为后选择装疯以对,其原因成为一个文学上的经典难题;或者本身就是一个疯癫者,如《堂吉诃德》中,大战风车的骑士堂吉诃德。除此之外,还有生理上或者精神上受到过严重创伤从而疯癫;感悟能力超凡,往往语出惊人的半疯半智者等。他们与他人格格不入,被视为“异己”,大多逃脱不了被放逐的宿命,故他们身上存在着浓厚的悲剧色彩。《癫狂者》中的“他”亦是如此。

《癫狂者》虽然很大程度上以《楚门的世界》为基石,但它走出了自己的风格。既继承了楚门的世界观假设,又有所创造,走向了与之截然不同的道路。

《楚门的世界》最大的亮点无疑是将一个人的一生拍摄成一部真人秀——“楚门秀”这个大胆的设定;而以此为故事起点的《癫狂者》,自然无法用读者已经知道的内容引发他们的惊奇感;或许正因如此,《癫狂者》没有过多地将力气花在情节悬念的张设上,而是着重聚焦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出了一个人是如何在自己的臆想下从幸福和谐走向痴狂迷癫的心路历程。整部作品的基调灰暗而阴冷,充满了紧张与不安,字里行间,仿佛被浓重的乌云重重围绕。这种阅读体验不禁令人联想起另一部科幻电影——《她》。

《她》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遥远的未来世界的人与人工智能相恋的故事,最终留下一个令人感伤的结局。虽然乍一看与《癫狂者》无论是题材还是体裁都相去甚远,但不难发现二者都属于内倾型作品,把焦点指向了人的内心;且都弥漫着一种挥之不去的孤独、冷峻的氛围。《她》的拍摄为了获得更强的陌生感与疏离感,甚至不远万里前往位于大洋彼岸的上海取景。此外,同之前的“人机恋”主题的科幻作品相对比,明显可以察觉出《她》讨论的重心已经不再是早先的伦理问题,不再将它视为某种不道德的行为,而是在承认的前提下展开更多的可能性,如“替身”等。承载了此种思想的《她》的大获成功,也说明了现代人的观念变迁。

文学的世界虽然是虚构的,不存在于任何真实的时空,但却不是虚假的,它与我们的生活总牵扯着这样那样的联系,一如马尔克斯所言,“真实是文学的最佳模式”。可以说,郝景芳的《癫狂者》反映的正是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一角。《癫狂者》的主人公“他”是偏执的,不安的、孤独的,甚至可悲的,这样的影子在现代生活中可谓随处可见。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带有明显的沮丧、颓废情绪的“丧文化”开始在年轻人中流行,甚至影响到了其他年龄层,如前些时间人们热议的“网抑云”话题,就足以说明此现象之普遍。在这个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们却越来越多地感到精神的空虚与灵魂的焦虑,恍惚置身荒原。《癫狂者》中的主人公“他”的癔症与最终癫狂可以看作是对这种状态进行的艺术化夸张,他不幸的结局使人阅毕不禁掩卷叹息。

作者简介

陆洁

星火学院学员,科幻研究及文化传播课题组成员。

高校科幻有酬征稿
(0)

相关推荐